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21”教学就是将地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地理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下面就将围绕目前传统教学仍存在的问题,推行“121”课堂必须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要求“121”课堂教师角色的转 变三方面做出简单的阐述。【关键词】“121”课堂
还给
学生 “121”是指用10分钟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结构,找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解决问题,教师采集疑难问题;用20分钟的时间,教师组织点拨释疑,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让优秀的学生进行讲评,开展师生讨论,解决问题;用10分钟时间进行反馈矫正,完成达标测试。一、目前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仍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就算所谓的新课改,课堂上要求学生真正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上,教师活动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学生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明显不足。传统课堂 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舞台。(三)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然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过少,“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课堂不应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二、为什么“121”新课改要求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地理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末倒置的师生关系,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推行“121”课堂,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具体来说有利于:(一)“121”课堂要求课堂教学中心的转变:从增长地理知识到获取地理能力。据媒体调查的数 据表明:传统学习时间中学到的知 识占人生所有必须知识的比重不过5%左右。说明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只占有相当小的比重,而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的知识占了绝大部分。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地理教育中,我们应该把该精神给予升华: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给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如必修I第一章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垫江一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可能对我们学校作息 时间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变化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也使他们的地理能力得以提高。(二)“121”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从枯燥乏味到动态鲜活。课堂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上,而教学内容的鲜活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所以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动态鲜活的知识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必修I第一章《地球运动》实践活动,如果单纯进行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论讲解,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多数学生也未必心领神会,甚至连地球运动中的基本规律也搞错了。但当学生真正拿一个地球仪亲自 去演示,尤其是去观察记录直射点移动位置时,了解二分二至光照图图时,效果就大相径庭。。三、“121”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角色进行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一)“121”教学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1、积极旁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2、促进合作。合作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主体,师生间的合作和生生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由于教师的常识与人格修 养方面的闻道在先,对学生的发展和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而生生之间的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 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于促进合作技能、尊重同伴、宽容差异以及克服以自我为中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121”教学要求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在研究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三)“121”教学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伙伴。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伙伴。在新课 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地理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地理课程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学相互质疑,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努力挖 掘活动内容中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知识,这无疑 也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实践中,我们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视为一种乐事,“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121”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垫江一中“121”课改在今后的岁月中展现出更加靓丽的风采!
还给
学生 “121”是指用10分钟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结构,找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解决问题,教师采集疑难问题;用20分钟的时间,教师组织点拨释疑,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让优秀的学生进行讲评,开展师生讨论,解决问题;用10分钟时间进行反馈矫正,完成达标测试。一、目前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仍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就算所谓的新课改,课堂上要求学生真正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上,教师活动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学生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明显不足。传统课堂 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舞台。(三)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然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过少,“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课堂不应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二、为什么“121”新课改要求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地理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末倒置的师生关系,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推行“121”课堂,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具体来说有利于:(一)“121”课堂要求课堂教学中心的转变:从增长地理知识到获取地理能力。据媒体调查的数 据表明:传统学习时间中学到的知 识占人生所有必须知识的比重不过5%左右。说明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只占有相当小的比重,而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的知识占了绝大部分。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地理教育中,我们应该把该精神给予升华: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给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如必修I第一章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垫江一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可能对我们学校作息 时间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变化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也使他们的地理能力得以提高。(二)“121”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从枯燥乏味到动态鲜活。课堂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上,而教学内容的鲜活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所以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动态鲜活的知识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必修I第一章《地球运动》实践活动,如果单纯进行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论讲解,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多数学生也未必心领神会,甚至连地球运动中的基本规律也搞错了。但当学生真正拿一个地球仪亲自 去演示,尤其是去观察记录直射点移动位置时,了解二分二至光照图图时,效果就大相径庭。。三、“121”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角色进行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一)“121”教学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1、积极旁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2、促进合作。合作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主体,师生间的合作和生生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由于教师的常识与人格修 养方面的闻道在先,对学生的发展和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而生生之间的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 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于促进合作技能、尊重同伴、宽容差异以及克服以自我为中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121”教学要求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在研究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三)“121”教学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伙伴。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伙伴。在新课 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地理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地理课程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学相互质疑,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努力挖 掘活动内容中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知识,这无疑 也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实践中,我们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视为一种乐事,“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121”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垫江一中“121”课改在今后的岁月中展现出更加靓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