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冰(海滨)观测资料非均一性因素的初步探讨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n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1980-1987年大鹿岛、长兴岛、鲅鱼圈、葫芦岛、秦皇岛、塘沽、龙口海洋站的海冰资料,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引起资料非均一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排除资料非均一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探讨了粉煤灰中的Se^4+在海水中的溶出现象,找出了几种因素对Se^4+从煤灰中溶出浓度的影响规律。结论是如果粉煤灰中硒的溶出率在10%-20%之间,将粉煤灰投入一个封闭海域,只要固液比达到1:1000,海水中的硒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
本文报告了大鹏湾夜光藻种群自身增长动态的时间序列AR模型;并将环境理化因子看成对夜光藻增长的干扰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以揭示环境理化因子与夜光藻生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本文主要根据1963~1983年秦皇岛至团山角沿岸潮汐资料和芷锚湾海洋站风和波浪资料,以及1983年春、夏季(5、8月份)准同步连续25h的海流观测资料,对本区潮汐、波浪和海流等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笔架岭油田滩海公路与潮流的相互作用。根据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工程方案I和方案II的条件,潮流均不至于对新修路段产生严重损坏,但就潮流的冲淤效果上
对1991年3月20~21日在南海大鹏湾盐田海域首次发生的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 Hara etChihara)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方法为逐步回归
利用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与初级生物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东太平洋晚新生代初级生物生产力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代生物生产力水平为70~110g/m~2&#183;a,而且在研
方柱的绕流和圆柱的绕流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确定其水动力系数时如何选用波浪理论,以何种方法分析水动力系数较为适当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实验资料对这二个问题进行了分
通过长兴岛、温坨子同步海冰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测点观测资料的同、异点,以便给资料使用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河豚毒素是一种强毒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最初是从豚科鱼中发现,故1909年被Tahara命名为Tetrodotoxin.本文介绍了TTX的化学特性,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检测方法,在不同生物种中的分布,能产生TTX的微生物种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