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情感态度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高中英语 情感态度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领航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任务型语言教学使学习更加科学、实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能做事情”的描述方式作为各级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学段课程总结性评价可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项目报告、小论文、表演或演示等形式。
二、把握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1、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新教材的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主题鲜明,板块设计科学、新颖,所选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且具有时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它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应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
2、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关系。英语新课改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走到学生当中去,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把主体性绝对化。有的教师认为放得越宽就越能体现课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要求,于是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且不加以引导点拨,使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3、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的关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探索适应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课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中,教师要以“学习、借鉴、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既要摒弃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而又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创新传统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4、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传统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单一地使用讲授法,学生的思辩能力与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但矫枉不能过正。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没有一定的输入量作保证,很难实现有效的输出。但是,所谓基础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还应该包括基本的观念、方法、学力、情感、态度、行为等。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具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基本能力和基本的观念态度。
高中英语 情感态度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领航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任务型语言教学使学习更加科学、实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能做事情”的描述方式作为各级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学段课程总结性评价可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项目报告、小论文、表演或演示等形式。
二、把握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1、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新教材的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主题鲜明,板块设计科学、新颖,所选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且具有时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它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应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
2、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关系。英语新课改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走到学生当中去,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把主体性绝对化。有的教师认为放得越宽就越能体现课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要求,于是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且不加以引导点拨,使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3、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的关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探索适应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课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中,教师要以“学习、借鉴、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既要摒弃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而又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创新传统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4、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传统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单一地使用讲授法,学生的思辩能力与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但矫枉不能过正。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没有一定的输入量作保证,很难实现有效的输出。但是,所谓基础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还应该包括基本的观念、方法、学力、情感、态度、行为等。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具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基本能力和基本的观念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