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常态下,国企党建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看待、分析、突破这些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存在问题
(一)政治核心作用薄弱化,不少单位的行政领导在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党组织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难以得到落实,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运行、人事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缺乏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关职能虚化空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一是没有处理好“政治核心”与“中心任务”的关系,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问题较为严重;二是没有处理好“传统方式”与“方式创新”的关系,组织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新常态”缺乏适应性,对党员队伍缺乏吸引力;三是没有处理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没有贴近企业实际和职工切身需求,因地制宜地自主开展工作。
(三)监督问责手段表层化,有的单位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职过程的监督机制,责任追究的刚性力度不强,违规违纪成本低廉。发现问题多,一查到底少;被动处置多,主动问责少;教育诫勉多,真罚重罚少,未能发挥执纪问责的震慑作用。“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仍是落实“两个责任”亟待破解的难题。
(四)党组织影响力边缘化,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不够重视,不懂党务的党组织书记和政工干部大有人在,难以得到党员群众的信服和支持;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重要活动不能高质量地按时开展,党员组织观念和党性观念有所淡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威信。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全新环境,给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带来巨大冲击。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党组织如何在企业中的找准位置,如何处理好与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关系,如何将党政共同负责真正落地,成为长期困扰不少企业的难题。同时,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不少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于生产经营,客观上形成了“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员工结构日趋复杂,不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在企业内部激烈碰撞,使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
(二)机制体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核心政治作用带来严峻挑战。党组织在企业的权力分配、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途径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在企业决策、落实、考核、保障等方面缺少可操作性的制度支持,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无从发力。同时,党组织监控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监督缺少相应的有效渠道和刚性约束,特别是基层单位对党组织监督保障的地位、作用、范围和任务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的意识不高。
(三)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对薄弱,给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扩大影响力造成严重制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体现新的时代内涵,过于注重传统内容的说教,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体上没有层次感,操作上缺乏针对性,与实际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严重脱节,不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很难让广大员工产生思想共鸣;一方面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分析新情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行政”与“党务”截然割裂,不能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导致党组织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基層党务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给党委核心政治作用的落实带来不小障碍。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一线,党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懂业务、会管理、有办法、敢创新的党务干部奇缺,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政工岗位多依靠其他专业人员转行或兼职填补,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摸不准结合点、抓不住着力点,工作举步维艰,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感召力。
三、有关对策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思想基础。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强烈的政治自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让党的声音占领思想舆论高地。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能定位,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并在实践中推行,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确保在董事会、经理层任职的党委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三是把握发展大局,企业党组织对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把关定向,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符合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符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强化干部管理,打造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服务、考核体系,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考察预告、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纪委监督、任前公示”程序,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选任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20字”用人标准为依据,真正把对党忠心、对企业忠诚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三是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推行“实绩检验”“末端淘汰”,对不作为、不适应、乱作为的干部给予及时调整和处理,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四是要加强政工干部选配,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和选拔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青年人才到政工岗位工作,完善其职业发展规划和岗位晋升发展通道,落实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三)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体制。一是健全现代企业领导制度,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完善企业领导制度,明确和完善交叉任职双方的具体职责,保证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一定数量党委委员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或担任董事会负责人,并尽量减少董事会(决策层)和经理班子(执行层)的人事重叠。二是健全党风廉政配套制度,将党风廉政制度与具体业务制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科学前瞻性强、系统关联性高、操作适应性好的党风廉政配套制度,增强制度的整体效能和运行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不能腐的防范体系;通过设计完善的薪酬激励和约束体系,构建不想腐的保证体系;通过抓早抓小和从严从速的查处手段,构建不敢腐的惩戒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的权威性与威慑力,把“两个责任”做深做细做实。三是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大力推进企务公开,不断提升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参与度,有效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事的积极性。
(四)强化基础工作,开辟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抓基层打基础是做好国企党建工作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基。一是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四个同步”要求,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切实做到“支部建在连上”,有效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二是规范基础管理。围绕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提升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丰富党内活动载体、提升职工群众满意度等目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党建基础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三是规范基础保障。要规范完善政工干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目标,做到“个人岗位责权明确,关联岗位关系清晰”;健全政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政工干部绩效考核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五)强化文化建设,营造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良好生态。一是突出目标引领,深化形势任务教育。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内凝聚力量,对外讲好“故事”,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宣传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保就业中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成就,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突出行为引领,推进主题实践活动。要围绕生产经营主战场,大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提振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全面释放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扎实开展权益维护工作,使送温暖由对重特困职工的全覆盖向条件艰苦的一线延伸。三是突出价值引领,传递改革发展正能量。要大力弘扬以企业为重、事业为重、责任为重、大局为重的正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清风,切实在绩效考核、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方面全面维护公平正义,弘扬加快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积聚凝心励志的正能量。
四、结语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一以贯之”“四个坚持”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新的形势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开创党在国有企业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韩宏亮,刘炳香.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領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一、存在问题
(一)政治核心作用薄弱化,不少单位的行政领导在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党组织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难以得到落实,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运行、人事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缺乏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关职能虚化空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化,一是没有处理好“政治核心”与“中心任务”的关系,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问题较为严重;二是没有处理好“传统方式”与“方式创新”的关系,组织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新常态”缺乏适应性,对党员队伍缺乏吸引力;三是没有处理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没有贴近企业实际和职工切身需求,因地制宜地自主开展工作。
(三)监督问责手段表层化,有的单位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职过程的监督机制,责任追究的刚性力度不强,违规违纪成本低廉。发现问题多,一查到底少;被动处置多,主动问责少;教育诫勉多,真罚重罚少,未能发挥执纪问责的震慑作用。“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仍是落实“两个责任”亟待破解的难题。
(四)党组织影响力边缘化,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不够重视,不懂党务的党组织书记和政工干部大有人在,难以得到党员群众的信服和支持;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重要活动不能高质量地按时开展,党员组织观念和党性观念有所淡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威信。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全新环境,给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带来巨大冲击。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党组织如何在企业中的找准位置,如何处理好与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关系,如何将党政共同负责真正落地,成为长期困扰不少企业的难题。同时,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不少企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于生产经营,客观上形成了“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员工结构日趋复杂,不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在企业内部激烈碰撞,使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
(二)机制体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核心政治作用带来严峻挑战。党组织在企业的权力分配、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途径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在企业决策、落实、考核、保障等方面缺少可操作性的制度支持,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无从发力。同时,党组织监控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监督缺少相应的有效渠道和刚性约束,特别是基层单位对党组织监督保障的地位、作用、范围和任务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的意识不高。
(三)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对薄弱,给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扩大影响力造成严重制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体现新的时代内涵,过于注重传统内容的说教,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体上没有层次感,操作上缺乏针对性,与实际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严重脱节,不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很难让广大员工产生思想共鸣;一方面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分析新情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行政”与“党务”截然割裂,不能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导致党组织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基層党务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给党委核心政治作用的落实带来不小障碍。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一线,党务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懂业务、会管理、有办法、敢创新的党务干部奇缺,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政工岗位多依靠其他专业人员转行或兼职填补,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摸不准结合点、抓不住着力点,工作举步维艰,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感召力。
三、有关对策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思想基础。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强烈的政治自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让党的声音占领思想舆论高地。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能定位,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并在实践中推行,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确保在董事会、经理层任职的党委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三是把握发展大局,企业党组织对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把关定向,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符合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符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强化干部管理,打造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服务、考核体系,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考察预告、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纪委监督、任前公示”程序,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选任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20字”用人标准为依据,真正把对党忠心、对企业忠诚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三是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推行“实绩检验”“末端淘汰”,对不作为、不适应、乱作为的干部给予及时调整和处理,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四是要加强政工干部选配,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和选拔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青年人才到政工岗位工作,完善其职业发展规划和岗位晋升发展通道,落实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三)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体制。一是健全现代企业领导制度,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完善企业领导制度,明确和完善交叉任职双方的具体职责,保证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一定数量党委委员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或担任董事会负责人,并尽量减少董事会(决策层)和经理班子(执行层)的人事重叠。二是健全党风廉政配套制度,将党风廉政制度与具体业务制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科学前瞻性强、系统关联性高、操作适应性好的党风廉政配套制度,增强制度的整体效能和运行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不能腐的防范体系;通过设计完善的薪酬激励和约束体系,构建不想腐的保证体系;通过抓早抓小和从严从速的查处手段,构建不敢腐的惩戒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的权威性与威慑力,把“两个责任”做深做细做实。三是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大力推进企务公开,不断提升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参与度,有效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事的积极性。
(四)强化基础工作,开辟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抓基层打基础是做好国企党建工作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基。一是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四个同步”要求,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切实做到“支部建在连上”,有效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二是规范基础管理。围绕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提升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丰富党内活动载体、提升职工群众满意度等目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党建基础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三是规范基础保障。要规范完善政工干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目标,做到“个人岗位责权明确,关联岗位关系清晰”;健全政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政工干部绩效考核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五)强化文化建设,营造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良好生态。一是突出目标引领,深化形势任务教育。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内凝聚力量,对外讲好“故事”,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宣传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保就业中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成就,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突出行为引领,推进主题实践活动。要围绕生产经营主战场,大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提振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全面释放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扎实开展权益维护工作,使送温暖由对重特困职工的全覆盖向条件艰苦的一线延伸。三是突出价值引领,传递改革发展正能量。要大力弘扬以企业为重、事业为重、责任为重、大局为重的正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清风,切实在绩效考核、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方面全面维护公平正义,弘扬加快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积聚凝心励志的正能量。
四、结语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一以贯之”“四个坚持”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新的形势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开创党在国有企业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韩宏亮,刘炳香.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領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