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那曲草业发展的现状,发现草地资源利用不当以及草业科技支撑不足严重制约着西藏那曲草业发展向现代草业转型。本文从草地利用、草地产业化、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制约那曲地区草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草业发展;草业现状;发展对策
那曲地区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1],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44.6万km2,其中草地面积约为42.1万km2,占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4.4%。草原畜牧业是那曲地区支柱产业,更是占总人口91.0%的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藏北草原大量退化,草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已成为制约那曲草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现代草业,科学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原资源,是促进那曲地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那曲地区草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那曲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牧业要发展、草业要先行”的工作方针,在部分县、乡开展了人工种植牧草技术研究。目前我区引进牧草品种28种,在以往牧草引种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那曲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特点,进行引种驯化栽培试种工作,筛选出无芒雀麦、藏南油菜、小黑麦、披燕麦等11种适宜那曲气候的优良牧草品种,为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区坚持推行草场承包制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7月,全地区11县全部完成了草场承包到户工作。承包到户草场3.91亿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83.36%[2],为今后草原产业化经营起到了有利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那曲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草地沙化、退化现象严重,农业发展方面无法引入先进技术及人才,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草业发展速度缓慢,从而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制约那曲地区草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区草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以下两点,一是草地资源利用不当;二是草业科技支撑不足。这些因素将限制西藏那曲草业发展向现代草业转型。
2.1 草地资源利用不当
2.1.1 草场退化严重
因气候原因,那曲地区的大部分天然草地草层低矮,只能放牧利用[1]。而当前实际载畜量严重超过理论载畜量,过度放牧使得天然草地被严重破坏,这种“掠夺式”经营方式造成草地严重退化,据统计,全区退化草地已达50.1%,并且每年仍以5%的速度快速退化[2]。同时,鼠虫害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由于天然草地严重退化, “三害”发生频繁,草地生态遭到破坏,草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草畜矛盾日益尖锐,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 草地资源离散化
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离散、统筹规划不足,以牧民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可能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这就制约了那曲草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不能形成集成化的产业优势,缺乏竞争力。
2.2 草业科技支撑不足
2.2.1 人才储备不足
近年来,虽然那曲积极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的政策,但因这里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同时区外专业性人士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以及部分分配来工作的都属非专业人员,造成专业人才匮乏。虽然当前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较多,且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
2.2.2 优良牧草种子缺乏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丰富,据统计当前收集保存的种质材料超过一万份[3]。但适应那曲高寒极端气候的牧草极少,并且当地优良牧草种子的栽培与驯化的研究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牧草种植基地,种子自给能力较低,当地牧草种子市场占有率不足10%,90%以上的牧草种子都是从区外定购,不仅价格上非常昂贵,而且部分种子适应能力极差。这些都制约着那曲草业的健康发展。
2.2.3 草产品加工起步较晚
以苜蓿为代表的优质牧草消费量逐年递增、供不应求。在此情形下,许多企业纷纷注资,极大地促进了优质牧草的种植和加工。然而该产业在那曲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截至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面积为26万亩,其中区域性集中连片种植的很少,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特征。
三、发展我地草业的几点建议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知识密集型草业产业”的概念,他指出“草业产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除传统的草地牲畜共同经营外,还包括:种植、饲草、深加工、旅游等活动[4]。所以说,草业发展应包括前初级生产层(含风景、旅游、自然保护区等 )、植物生产层 (含牧草、作物等 )、动物生产层 (含牲畜、野生动物等 )、后生物生产层 (含动植物产品的初加工及流通等 )的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农业系统[5]。
3.1 合理利用草地
重视发展草原畜牧业,坚持对天然草场的长期治理改良和维护,对草场实行降压,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将天然草地保护治理与人工培植草地结合起来,做到草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同时还需加强《草原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3.2 发展草地旅游业
为改变当前单调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应发展其它相关产业,如草地旅游业。即能够发展草地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也能实现经济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布局,分散旅游压力,避免过度集中对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建立草地综合试验站 加大草业科研开发
通过建立草地综合试验站,着力开展其区域化草地综合基础研究工作,重点从草地动态监测、草原保护、草原合理利用、牧草选育其适宜品种、挖掘和繁育本土优势牧草资源、草原生态治理、成果转化等工作。从而实现草地研究区域化、普及成熟技术、及时转化成果,努力为那区草原生态建设和草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4建立牧民合作社或扶植龙头企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建立新模式,将分散的牧民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规模,实现产业标准化、流程化,从而增強竞争力。或者政府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企业+农牧户”的模式,来带动草产业发展,从而适应市场,打造属于当地的产业模式。
3. 5制定扶持政策
推广技术的对象是农牧民,技术人员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沟通上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及技术的吸收时间长、人工草地建设和管理费用高等),限制了人工草地的发展。政府应制定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对那些接受培训和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使农牧民得到实惠,从而调动农牧民种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牧民保护天然草场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的人工草地。
3.6引进专业人才
我们应利用好国家对“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吸引外资和相关技术人员,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牧民的培训,使其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加大现有的科技成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6]。另外,与国家各草业研究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以项目为依托,结合那曲的条件、种植习惯及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牧草类型及品种的研究,为草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6],促使当前国内草业科学先进的基础研究能落地生根,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那曲草业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雅梅,苗彦军.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1,3(5):36—38.
[2]謝伟.西藏那曲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N].西藏日报, 2012-11-6.
[3]严学兵,王成章,郭玉霞.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J].草业科学,2008,25(12):85-92.
【关键词】:草业发展;草业现状;发展对策
那曲地区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1],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44.6万km2,其中草地面积约为42.1万km2,占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4.4%。草原畜牧业是那曲地区支柱产业,更是占总人口91.0%的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藏北草原大量退化,草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已成为制约那曲草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现代草业,科学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原资源,是促进那曲地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那曲地区草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那曲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牧业要发展、草业要先行”的工作方针,在部分县、乡开展了人工种植牧草技术研究。目前我区引进牧草品种28种,在以往牧草引种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那曲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特点,进行引种驯化栽培试种工作,筛选出无芒雀麦、藏南油菜、小黑麦、披燕麦等11种适宜那曲气候的优良牧草品种,为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区坚持推行草场承包制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7月,全地区11县全部完成了草场承包到户工作。承包到户草场3.91亿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83.36%[2],为今后草原产业化经营起到了有利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那曲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草地沙化、退化现象严重,农业发展方面无法引入先进技术及人才,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草业发展速度缓慢,从而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制约那曲地区草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区草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以下两点,一是草地资源利用不当;二是草业科技支撑不足。这些因素将限制西藏那曲草业发展向现代草业转型。
2.1 草地资源利用不当
2.1.1 草场退化严重
因气候原因,那曲地区的大部分天然草地草层低矮,只能放牧利用[1]。而当前实际载畜量严重超过理论载畜量,过度放牧使得天然草地被严重破坏,这种“掠夺式”经营方式造成草地严重退化,据统计,全区退化草地已达50.1%,并且每年仍以5%的速度快速退化[2]。同时,鼠虫害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由于天然草地严重退化, “三害”发生频繁,草地生态遭到破坏,草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草畜矛盾日益尖锐,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 草地资源离散化
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离散、统筹规划不足,以牧民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可能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这就制约了那曲草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不能形成集成化的产业优势,缺乏竞争力。
2.2 草业科技支撑不足
2.2.1 人才储备不足
近年来,虽然那曲积极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的政策,但因这里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同时区外专业性人士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以及部分分配来工作的都属非专业人员,造成专业人才匮乏。虽然当前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较多,且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
2.2.2 优良牧草种子缺乏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丰富,据统计当前收集保存的种质材料超过一万份[3]。但适应那曲高寒极端气候的牧草极少,并且当地优良牧草种子的栽培与驯化的研究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牧草种植基地,种子自给能力较低,当地牧草种子市场占有率不足10%,90%以上的牧草种子都是从区外定购,不仅价格上非常昂贵,而且部分种子适应能力极差。这些都制约着那曲草业的健康发展。
2.2.3 草产品加工起步较晚
以苜蓿为代表的优质牧草消费量逐年递增、供不应求。在此情形下,许多企业纷纷注资,极大地促进了优质牧草的种植和加工。然而该产业在那曲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截至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面积为26万亩,其中区域性集中连片种植的很少,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特征。
三、发展我地草业的几点建议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知识密集型草业产业”的概念,他指出“草业产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除传统的草地牲畜共同经营外,还包括:种植、饲草、深加工、旅游等活动[4]。所以说,草业发展应包括前初级生产层(含风景、旅游、自然保护区等 )、植物生产层 (含牧草、作物等 )、动物生产层 (含牲畜、野生动物等 )、后生物生产层 (含动植物产品的初加工及流通等 )的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农业系统[5]。
3.1 合理利用草地
重视发展草原畜牧业,坚持对天然草场的长期治理改良和维护,对草场实行降压,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将天然草地保护治理与人工培植草地结合起来,做到草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同时还需加强《草原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3.2 发展草地旅游业
为改变当前单调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应发展其它相关产业,如草地旅游业。即能够发展草地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也能实现经济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布局,分散旅游压力,避免过度集中对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建立草地综合试验站 加大草业科研开发
通过建立草地综合试验站,着力开展其区域化草地综合基础研究工作,重点从草地动态监测、草原保护、草原合理利用、牧草选育其适宜品种、挖掘和繁育本土优势牧草资源、草原生态治理、成果转化等工作。从而实现草地研究区域化、普及成熟技术、及时转化成果,努力为那区草原生态建设和草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4建立牧民合作社或扶植龙头企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建立新模式,将分散的牧民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规模,实现产业标准化、流程化,从而增強竞争力。或者政府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企业+农牧户”的模式,来带动草产业发展,从而适应市场,打造属于当地的产业模式。
3. 5制定扶持政策
推广技术的对象是农牧民,技术人员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沟通上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及技术的吸收时间长、人工草地建设和管理费用高等),限制了人工草地的发展。政府应制定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对那些接受培训和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使农牧民得到实惠,从而调动农牧民种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牧民保护天然草场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的人工草地。
3.6引进专业人才
我们应利用好国家对“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吸引外资和相关技术人员,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牧民的培训,使其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加大现有的科技成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6]。另外,与国家各草业研究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以项目为依托,结合那曲的条件、种植习惯及畜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牧草类型及品种的研究,为草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6],促使当前国内草业科学先进的基础研究能落地生根,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那曲草业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雅梅,苗彦军.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1,3(5):36—38.
[2]謝伟.西藏那曲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N].西藏日报, 2012-11-6.
[3]严学兵,王成章,郭玉霞.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J].草业科学,2008,25(12):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