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40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应用VSD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治疗方法需频繁换药,不仅工作量大,疗程长,且易出现创面感染、骨髓炎、MODS等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8月对所收治的软组织缺损病例早期应用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最小10岁,最大70岁,平均36.5岁。均为创伤后致软组织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5.0 cm×5 cm~20 cm×40 cm大小不等,单纯软组织缺损20例,伴肌腱外露10例,血管、神经、肌腱外露5例,骨折并骨质外露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挤压伤8例,其他4例。部位:四肢37例,会阴部3例。
1.2 材料 维斯第(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有限公司生产):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泡沫微孔直径在0.2~1 mm,内置有多侧孔引流管,有多种规格可供选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修剪。半透性粘贴薄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三通接头。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维持125~450 mm Hg(1 mm Hg=0.133 kPa)负压。
1.3 治疗方法 首先创面彻底清创,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敞开所有死腔,根据各受损组织特点进行修复,对伴血管、神经外露者局部转移筋膜或肌肉将其覆盖,对于开放性骨折并骨质外露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或简单内固定。将VSD材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相一致的形状,使其置入创面后能与创面充分接触;较大的创面行多块VSD材料拼合,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深部腔隙可将材料填塞在腔隙内;泡沫材料上的硅胶管从创面表面或周围皮肤中戳孔引出,如创面分泌物多,可放置冲洗管持续冲洗。用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 cm以上的正常组织,引流管周围用“系膜法”封闭。贴膜前先用酒精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并接负压吸引,以确保贴膜与皮肤粘贴,创面密封良好。术后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或中心负压吸引,调整负压至20~60 kPa,以敷料收缩、手触变硬为度。持续负压引7~10 d后取出敷料,如肉芽新鲜,可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如创面分泌物多或肉芽组织欠佳者,应重新更换VSD材料,继续负压引流,直至创面干净、肉芽生长新鲜后修复。所有病例均配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接受VSD治疗的40例患者46处开放伤口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骨折经术后6个月随访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因感染死亡或截肢。24例患者28处创面使用VSD覆盖7~10 d后,创面缩小,肉芽新鲜,行二期缝合及游离植皮,其中20处创面使用VSD覆盖植皮创面,8处创面敷料直接打包加压缝合,10~14 d拆除VSD敷料,创面植皮完全愈合,敷料打包加压植皮创面愈合欠佳,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6例18处创面使用VSD覆盖14~30 d后,创面肉芽新鲜,行游离植皮、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创面。
3 讨论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博士于1993年原创,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引流技术。这项技术明显改善了引流效果,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VSD是引流技术的一场革命。
VSD的原理:(1)全方位引流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病理反应链。(2)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皮肤内皮肤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3)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组织新生。肉芽组织形成是伤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负压吸引明显促使伤口肉芽组织形成,而普通敷料却没用这种作用[2]。负压封闭引流同时可以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释放,对创面愈合具有重要调节作用[3]。
VSD的临床意义在于VSD在处理创面时,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能透气,全方位持续性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起到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功能。其适应证包括: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骨外露、慢性骨髓炎并创面经久不愈、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普外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或创面引流、陈旧性烧伤创面、新鲜的烧伤创面等。禁忌证包括:癌性溃疡伤口、活动性出血伤口[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快速减轻创面水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减少细菌含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使用后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面辅助疗法。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2.
[2] 孙可.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地震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6:513-514.
[3] Kilpadi DV,Bower CE,Resde CC,et al.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early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in a swine model.WOUND Repair regen,2006, 2: 210-215.
(收稿日期:2010-12-21)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治疗方法需频繁换药,不仅工作量大,疗程长,且易出现创面感染、骨髓炎、MODS等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8月对所收治的软组织缺损病例早期应用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最小10岁,最大70岁,平均36.5岁。均为创伤后致软组织缺损或皮肤坏死,创面5.0 cm×5 cm~20 cm×40 cm大小不等,单纯软组织缺损20例,伴肌腱外露10例,血管、神经、肌腱外露5例,骨折并骨质外露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挤压伤8例,其他4例。部位:四肢37例,会阴部3例。
1.2 材料 维斯第(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有限公司生产):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泡沫微孔直径在0.2~1 mm,内置有多侧孔引流管,有多种规格可供选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修剪。半透性粘贴薄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三通接头。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维持125~450 mm Hg(1 mm Hg=0.133 kPa)负压。
1.3 治疗方法 首先创面彻底清创,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敞开所有死腔,根据各受损组织特点进行修复,对伴血管、神经外露者局部转移筋膜或肌肉将其覆盖,对于开放性骨折并骨质外露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或简单内固定。将VSD材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相一致的形状,使其置入创面后能与创面充分接触;较大的创面行多块VSD材料拼合,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深部腔隙可将材料填塞在腔隙内;泡沫材料上的硅胶管从创面表面或周围皮肤中戳孔引出,如创面分泌物多,可放置冲洗管持续冲洗。用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 cm以上的正常组织,引流管周围用“系膜法”封闭。贴膜前先用酒精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并接负压吸引,以确保贴膜与皮肤粘贴,创面密封良好。术后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或中心负压吸引,调整负压至20~60 kPa,以敷料收缩、手触变硬为度。持续负压引7~10 d后取出敷料,如肉芽新鲜,可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如创面分泌物多或肉芽组织欠佳者,应重新更换VSD材料,继续负压引流,直至创面干净、肉芽生长新鲜后修复。所有病例均配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接受VSD治疗的40例患者46处开放伤口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骨折经术后6个月随访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因感染死亡或截肢。24例患者28处创面使用VSD覆盖7~10 d后,创面缩小,肉芽新鲜,行二期缝合及游离植皮,其中20处创面使用VSD覆盖植皮创面,8处创面敷料直接打包加压缝合,10~14 d拆除VSD敷料,创面植皮完全愈合,敷料打包加压植皮创面愈合欠佳,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6例18处创面使用VSD覆盖14~30 d后,创面肉芽新鲜,行游离植皮、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创面。
3 讨论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创伤外科医院的Wim Fleischmann博士于1993年原创,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引流技术。这项技术明显改善了引流效果,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VSD是引流技术的一场革命。
VSD的原理:(1)全方位引流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病理反应链。(2)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皮肤内皮肤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3)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组织新生。肉芽组织形成是伤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负压吸引明显促使伤口肉芽组织形成,而普通敷料却没用这种作用[2]。负压封闭引流同时可以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释放,对创面愈合具有重要调节作用[3]。
VSD的临床意义在于VSD在处理创面时,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能透气,全方位持续性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起到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功能。其适应证包括: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骨外露、慢性骨髓炎并创面经久不愈、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普外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或创面引流、陈旧性烧伤创面、新鲜的烧伤创面等。禁忌证包括:癌性溃疡伤口、活动性出血伤口[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快速减轻创面水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减少细菌含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使用后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面辅助疗法。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2.
[2] 孙可.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地震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6:513-514.
[3] Kilpadi DV,Bower CE,Resde CC,et al.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early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in a swine model.WOUND Repair regen,2006, 2: 210-215.
(收稿日期:2010-12-21)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