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创设形象化背景、情境性语言、实物感知等作为感官传递物,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重视视觉教具和教学素材、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的策略,作为疑难知识的缓冲剂,增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贴近感及成就感。职业类院校教师普遍面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相对较低的挑战,对于专业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知识更是一大瓶颈。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中引入直观教学法意义重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语言阐释占了更大比重,基于此,我校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形成了推广直观教学法——尤其是语言直观教学法的共识,并在实施中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兄弟院校借鉴。
【关键词】直观教学法;语言直观;学习效果;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4-02
直观教学法源自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其主要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旨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直观教学形式。虽然实物、模像等不可或缺,但语言阐释往往作为基础教学中的主体,故而开展语言直观的探讨和研究彰显意义。
一、教学直观总论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该模式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助于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中实践性强的项目意义重大。
2.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可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3.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虽然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但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学过程中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可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语言直观的特点及形式
1.特点
教学活动中单纯使用语言直观往往导致形式单一,因此语言直观需要以其他直观类型为基础。虽然语言直观能动员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中的感性材料,但不如实物直观和图表模型直观的鲜明、生动与真实,经常需要实物直观、图表模型直观的支持。但其他直观形式需要语言直观来进行整合才便于组织和指导,并促进和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
2.形式:语言直观主要有三种形式
(1)语言在前的形式:创设直观形象的导入性语言,让语言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利于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知识认知。
(2)语言和实物与语言和模像同时或交叉的形式:这有助于让知识体系立足于实物或模像直观的基础上,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同时介入语言直观,彰显课堂魅力。
(3)语言在后的形式:精彩的其他直观形式之后,学生易于形成直观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这时需要语言进行总结概括和强化,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语言直观的意义
当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性的发展,丰富了直观教学原则的内涵,在原有增强感性认识以理解抽象事物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也成为教育教学核心。不可否认,语言直观教学是理论及实践教学环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言语直观便于借助语言设计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之后,对于实现教学共赢局面不可忽视。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哪个国家、哪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语言这一工具为主导,因此,探索语言直观对各级各类学校、对各学科教学都有重大意义。
四、讨论
语言直观以语言这一最常用“教学工具”为依托,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语言包装、语言情景、语言逻輯等)的感知及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本文虽然重点探讨了语言直观的意义,但课题组在教研中也发现直观教学法其实是一个有机体系,实际操作中总是语言和实物、模像同时或交叉出现,但在阐释其他直观教学模式的现象或是总结归纳时,语言直观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整个课程设置的全局效果,也是其他直观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林强.“言语直观”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2007(S1):83-85.
[2]迟艳杰.论直观教学原则的现代三重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4):67-70.
[3]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等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
【关键词】直观教学法;语言直观;学习效果;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4-02
直观教学法源自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其主要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旨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直观教学形式。虽然实物、模像等不可或缺,但语言阐释往往作为基础教学中的主体,故而开展语言直观的探讨和研究彰显意义。
一、教学直观总论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该模式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助于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中实践性强的项目意义重大。
2.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可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3.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虽然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但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学过程中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可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语言直观的特点及形式
1.特点
教学活动中单纯使用语言直观往往导致形式单一,因此语言直观需要以其他直观类型为基础。虽然语言直观能动员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中的感性材料,但不如实物直观和图表模型直观的鲜明、生动与真实,经常需要实物直观、图表模型直观的支持。但其他直观形式需要语言直观来进行整合才便于组织和指导,并促进和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
2.形式:语言直观主要有三种形式
(1)语言在前的形式:创设直观形象的导入性语言,让语言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利于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知识认知。
(2)语言和实物与语言和模像同时或交叉的形式:这有助于让知识体系立足于实物或模像直观的基础上,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同时介入语言直观,彰显课堂魅力。
(3)语言在后的形式:精彩的其他直观形式之后,学生易于形成直观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这时需要语言进行总结概括和强化,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语言直观的意义
当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性的发展,丰富了直观教学原则的内涵,在原有增强感性认识以理解抽象事物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也成为教育教学核心。不可否认,语言直观教学是理论及实践教学环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言语直观便于借助语言设计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之后,对于实现教学共赢局面不可忽视。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哪个国家、哪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语言这一工具为主导,因此,探索语言直观对各级各类学校、对各学科教学都有重大意义。
四、讨论
语言直观以语言这一最常用“教学工具”为依托,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语言包装、语言情景、语言逻輯等)的感知及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本文虽然重点探讨了语言直观的意义,但课题组在教研中也发现直观教学法其实是一个有机体系,实际操作中总是语言和实物、模像同时或交叉出现,但在阐释其他直观教学模式的现象或是总结归纳时,语言直观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整个课程设置的全局效果,也是其他直观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林强.“言语直观”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2007(S1):83-85.
[2]迟艳杰.论直观教学原则的现代三重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4):67-70.
[3]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等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