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食用菌在制种期及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克服病害发生后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做法。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综合防治食用菌制种期病害做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 食用菌 制种期 病害 综合防治
1.菌种生产房与作业室的设置要合理
菌种生产厂房应远离仓库、饲养场,并设在干净、通风、凉爽的地点。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室的设置要有利于操作和节省搬运菌袋的时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的结构要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分内外两间,内为接种间,外为缓冲间,间隔门应设计成错开的方向,并采用左右移动的拉门。室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要平整、光滑、无缝隙,门窗紧密,有利于保持清洁和消毒处理。培养室要有较好的保温设施,门窗要关闭紧密,要有调节温度的设备,室内设置培养架。
2.严格把好配料、装料、制袋的技术关
2.1原辅材料制种用的原辅材料如木屑、棉籽壳、稻草、麦皮、米糠、石膏等,应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营养成分不掺假的材料。
2.2培养料配方由于大多数食用菌能较好利用有机态氮和铵态氮,而难以利用硝态氮,因此在配料中尽量选用铵态氮而不用硝态氮作氮源。麦皮和米糠是较理想的有机态氮源,但这类原料含有一定淀粉和可溶性糖,易被病菌利用而造成污染,因此,要适当控制氮源添加量。
2.3料水比香菇袋料水比以1:1.2为宜。过干,菌丝生长不好;过湿,病菌易污染。
2.4堵塞菌袋要扎好袋头 用线将菌袋两端扎紧,不能留下孔隙。要严查微孔,如发现有小孔,用胶布贴住,装料松紧要适度,不能装太松使培养料与薄膜之间留有空隙,以免接种时吸进空气发生污染。
2.5防止培养料发酸变质培养料配好后,应及时装袋,及时灭菌,如放置时间太长就会发酸变质,一般从拌料到高压灭菌不超过5~6小时。
3.培养料消毒灭菌要彻底
3.1高压锅灭菌 当加热至压力0.5kg/cm2时,要将锅内冷空气全部排除,使压力回到零,然后继续加热,使压力上升到1.5kg/cm2,保持1.5~2小时。
3.2常压灭菌锅灭菌 锅内蒸气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5℃,与高压锅相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延长灭菌时间,原种和栽培种的菌袋灭菌时,温度达100℃后要保持10~12小时;加热时,要求温度尽快上升至100℃,要保证锅内蒸气畅通,循环均匀;菌袋在锅内排放时,不能排得太紧,要留有一定空隙,防止棉塞受潮,受潮的棉塞,极易感染杂菌;在停止加热后,应让其自然降温后才能出锅,利用余热吸干菌种瓶上棉塞的水分。如果棉塞受潮,在接种时应更换消毒好的干棉塞。
4.选用优良的菌种
种性要好,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性;纯度要高,无病虫感染;菌龄适宜,老化的菌种,不但生活力差,而且杂菌污染的机会多。
5.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接种箱(室)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可按每m3用福尔马林20ml加热熏蒸。也可将10g硫磺用木炭或木屑引火点燃熏蒸,密闭24小时,保持无菌状态。菌袋进入接种室后,连同接种工具,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一次。然后用0.5%的煤酚皂液或新洁尔灭药液进行喷雾消毒,待雾滴沉降后进行接种。接种工具和玻璃器皿要保持洁净,使用前可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接种针等金属用具也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灭菌。接种速度要快,并且要加大接种量。
6.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
6.1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菌入侵 菌种生产厂房四周要认真清除垃圾、杂草受污染的废物,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减少污染源。培养室在使用前要清理消毒,并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不能密闭的培养室或栽培场所可定期用2%甲醛、5%石碳酸、1%漂粉精、5%~20%石灰水等杀菌剂喷洒地面及空间,喷时雾滴宜细,喷布要均匀,喷后进行通风。
6.2调节好酸碱度在制作菌种时,可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使培养料pH值偏高一些,即可抑制病菌的发生,又可为食用菌提供一定的磷素。
6.3加强发菌期的管理接种后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降温培养,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粗壮有力,而病菌明显减少;降湿培养,在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发生;及时翻堆检查,接种7天后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受病菌侵染时,程度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3甲醛溶液注射感染处。感染严重的,应重新装袋灭菌,接种,切忌将污染的菌筒脱出晒干再用,让病菌孢子四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感染。
6.4清除已发病的病原物,防止再侵染 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菌筒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不可随意乱扔,以防止再次侵染。此外,昆虫也是病菌再侵染的媒介,所以防病与除虫工作要同步进行。
【关键词】 食用菌 制种期 病害 综合防治
1.菌种生产房与作业室的设置要合理
菌种生产厂房应远离仓库、饲养场,并设在干净、通风、凉爽的地点。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室的设置要有利于操作和节省搬运菌袋的时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的结构要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分内外两间,内为接种间,外为缓冲间,间隔门应设计成错开的方向,并采用左右移动的拉门。室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要平整、光滑、无缝隙,门窗紧密,有利于保持清洁和消毒处理。培养室要有较好的保温设施,门窗要关闭紧密,要有调节温度的设备,室内设置培养架。
2.严格把好配料、装料、制袋的技术关
2.1原辅材料制种用的原辅材料如木屑、棉籽壳、稻草、麦皮、米糠、石膏等,应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营养成分不掺假的材料。
2.2培养料配方由于大多数食用菌能较好利用有机态氮和铵态氮,而难以利用硝态氮,因此在配料中尽量选用铵态氮而不用硝态氮作氮源。麦皮和米糠是较理想的有机态氮源,但这类原料含有一定淀粉和可溶性糖,易被病菌利用而造成污染,因此,要适当控制氮源添加量。
2.3料水比香菇袋料水比以1:1.2为宜。过干,菌丝生长不好;过湿,病菌易污染。
2.4堵塞菌袋要扎好袋头 用线将菌袋两端扎紧,不能留下孔隙。要严查微孔,如发现有小孔,用胶布贴住,装料松紧要适度,不能装太松使培养料与薄膜之间留有空隙,以免接种时吸进空气发生污染。
2.5防止培养料发酸变质培养料配好后,应及时装袋,及时灭菌,如放置时间太长就会发酸变质,一般从拌料到高压灭菌不超过5~6小时。
3.培养料消毒灭菌要彻底
3.1高压锅灭菌 当加热至压力0.5kg/cm2时,要将锅内冷空气全部排除,使压力回到零,然后继续加热,使压力上升到1.5kg/cm2,保持1.5~2小时。
3.2常压灭菌锅灭菌 锅内蒸气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5℃,与高压锅相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延长灭菌时间,原种和栽培种的菌袋灭菌时,温度达100℃后要保持10~12小时;加热时,要求温度尽快上升至100℃,要保证锅内蒸气畅通,循环均匀;菌袋在锅内排放时,不能排得太紧,要留有一定空隙,防止棉塞受潮,受潮的棉塞,极易感染杂菌;在停止加热后,应让其自然降温后才能出锅,利用余热吸干菌种瓶上棉塞的水分。如果棉塞受潮,在接种时应更换消毒好的干棉塞。
4.选用优良的菌种
种性要好,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性;纯度要高,无病虫感染;菌龄适宜,老化的菌种,不但生活力差,而且杂菌污染的机会多。
5.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接种箱(室)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可按每m3用福尔马林20ml加热熏蒸。也可将10g硫磺用木炭或木屑引火点燃熏蒸,密闭24小时,保持无菌状态。菌袋进入接种室后,连同接种工具,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一次。然后用0.5%的煤酚皂液或新洁尔灭药液进行喷雾消毒,待雾滴沉降后进行接种。接种工具和玻璃器皿要保持洁净,使用前可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接种针等金属用具也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灭菌。接种速度要快,并且要加大接种量。
6.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
6.1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菌入侵 菌种生产厂房四周要认真清除垃圾、杂草受污染的废物,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减少污染源。培养室在使用前要清理消毒,并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不能密闭的培养室或栽培场所可定期用2%甲醛、5%石碳酸、1%漂粉精、5%~20%石灰水等杀菌剂喷洒地面及空间,喷时雾滴宜细,喷布要均匀,喷后进行通风。
6.2调节好酸碱度在制作菌种时,可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使培养料pH值偏高一些,即可抑制病菌的发生,又可为食用菌提供一定的磷素。
6.3加强发菌期的管理接种后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降温培养,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粗壮有力,而病菌明显减少;降湿培养,在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发生;及时翻堆检查,接种7天后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受病菌侵染时,程度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3甲醛溶液注射感染处。感染严重的,应重新装袋灭菌,接种,切忌将污染的菌筒脱出晒干再用,让病菌孢子四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感染。
6.4清除已发病的病原物,防止再侵染 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菌筒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不可随意乱扔,以防止再次侵染。此外,昆虫也是病菌再侵染的媒介,所以防病与除虫工作要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