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小腿肌肉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2—2016-02诊治72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肌肉离心训练组25例,冲击波治疗组25例,小腿肌肉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组(联合组)治疗22例。采用VISA-A跟腱病评分表评价疼痛和活动水平,6点Likert评分表评价2组主观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肌肉离心训练组的VIS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腿肌肉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2—2016-02诊治72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肌肉离心训练组25例,冲击波治疗组25例,小腿肌肉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组(联合组)治疗22例。采用VISA-A跟腱病评分表评价疼痛和活动水平,6点Likert评分表评价2组主观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肌肉离心训练组的VISA-A评分由(50.8±10.4)分提高到(72.5±18.0)分,冲击波治疗组由(50.6±9.8)分提高到(78.6±12.4)分,联合组由(50.2±10.6)分提高到(86.0±15.0)分,3组VISA-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离心训练组对治疗满意14例,满意率为56%,冲击波治疗组对治疗满意17例,满意率为68%,联合组对治疗满意18例,满意率为81.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P=0.031)。结论小腿肌肉离心训练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能显著改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率。
其他文献
互联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在新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企业的经济利润在严峻市场压力下逐渐被压缩,与此同时,成本管控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来有效改善当前企业的管理现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具体的管理会计工具。
文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仅有百余年历史的电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客观反映人类的生存方面,更体现在社会的价值立场、艺术的审美角度、人类的精神探寻等方面。纵观世界经典的电影作品,大都来源于世界名著的改编,而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样与文学相生相伴。在当今社会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表,对大众的吸引力逐渐呈下降趋势,小说阅读日益边缘化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的2021年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功能纤维材料论坛"举办10月23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期间,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了"功能纤维材料论坛"分会场,这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多个维度的价值指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性角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力量凝聚,满足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人民主体性角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各族人民整体确认的共同价值立场,其价值旨归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从马克思主义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实践导向,在社会意识上实现个体、族群与中华民族的统一。根据唯物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
声学特征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人工设计特征,参数化特征和可学习特征。其中,可学习特征是指将其与分离网络以端到端的方式进行联合训练,如时域卷积语音分离网络(convolutional time domain audio separation network, Conv-Tasnet),这成为了如今语音分离研究中的一种新的趋势。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证明了人工设计特征以及参数化特征也能产生具有竞争力的结果。但
社会成员之间的认知关联、情感依恋、互信互助三要素,是从认知、情感、行动等实践维度助推共同体建设的前提条件。此三要素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纽带性、实体性相互依存、互为主体。在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各民族的认知关联、情感依恋、互信互助是中华民族由多元逐步走向一体的价值基础。通过认知关联塑造中华民族共同性,借助情感依恋凝聚中华民族纽带性,依托互信互助增强中华民族实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内生动力和实
受访者简介: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电视美学研究奠基人之一,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立论中国影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