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劳动育人 努力打造“农耕文化”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劳动是做人的本分,是人的基本素养。热爱劳动,才能热爱生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实效。农村学校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让学生参加农事劳动,培养劳动观念。一所农村小学努力打造“农耕文化”,为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走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 劳动教育;学校文化;农耕;村小
  江苏如东县华丰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二百余名。近两年来,把劳动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劳动中培育扎根农村的思想,树立建设美丽农村、富饶家乡的理想,在劳动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劳动中厚植爱国情怀,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爱劳动的新一代农民。在坚持与创新劳动中,也积极打造“农耕文化”,从实际出发创建学校特色品牌。
  一、普及“农基”
  未来的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靠科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更要靠科学,农业科学是振兴农业的基石。普及农业基础知识也是培养扎根农村、振兴农村观念的基础。同时,普及农业基础知识也是塑造学校“农耕文化”的前提与基础。
  (一)创办“农基专栏”
  当下,农村学生虽然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但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由于农村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越来越富裕。在农村家庭中,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农业劳动,也不对孩子讲相关的农业知识。多数学生现在小麦韭菜都分不清,这是农村教育不该有问题。作为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的教育,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才能参与农业的基本劳动。学校为此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专门介绍农业科学知识的宣传专栏,介绍农作物的名称、耕作与培育知识,定期进行内容的更换,图文并茂,使学生乐于去看去了解。专栏设置在校园较醒目的位置,便于学生经常看经常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为将来成为新一代农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班还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进行农业知识的宣传。校园里也经常张贴有关农村与农业的宣传画,营造良好的“农耕文化”氛围。
  (二)融入学科教学
  现代学校的课程倡导综合性,学科的相互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把农业基础知识融合到其他学科,不仅有利于普及农业基础知识,而且也丰富了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融入农业基础知识。教学植物知识时,让学生认识身边的农作物,介绍这些作物的种植过程。在综合实践课中,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业劳动。在数学教学中,认识图形时,把农田排水沟、灌溉渠等作为教学资源。教学“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测量计量农田的面积大小,计算作物的植株问题等。这样不仅普及了农业基础知识,同时也丰富学科教学资源。
  (三)学习先进人物
  要成为未来农业的新型农民,需要有扎根农村,奉献农业的思想,这要从小培养,帮助学生从小立志服务农村,构筑振兴农村农业的梦想。学校、班级不定期进行优秀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的宣讲活动,还组织学生开展讲农民的故事,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农村农业题材的文艺作品,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特别是组织学生学习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学生深为感动,有效培育了学生将来为农业服务的良好思想情感。
  (四)编印《农耕时令》
  农作物的耕种是有时令的,结合家事时令来向学生普及农业基础知识是最有效的,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了解,学校组织编印《农耕时令》乡土教材,根据农事介绍相应的作物栽培知识,使学生学到的同时能回家看到具体的耕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班效果。同时,小册子还介绍一些先进的耕作技术,也是家长的好参谋,不少家庭是亲子共读共学,帮助家长提高农业生产技能。
  二、建设“乐园”
  劳动教育不能光凭口头教育,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只有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为此,在校园里开辟了学生劳动实践园地,使学生的劳动教育经常化、正常化。
  (一)开辟“绿化园”
  绿化可以美化校园,给学生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在校园里种植了树林花草,而培管基本让学生来进行,到干旱季节时,就组织学生进行浇水。春季树林要进行施肥修剪,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完成。平时,花圃里的杂草,由各班轮流来除。各班在教室里种植花草,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培养种植几盆花,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白天经常搬到室外见阳光,干了就及时浇水,每月施肥一次。在学生精心培育下,一盆盆开出了美丽鲜艳的花朵,为教室增添了色彩,改善了学习环境,也使学生能经常性参加劳动。
  (二)开辟“养殖园”
  农业除了作物的耕种,还有养殖业,让学生参与家禽的养殖,能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大农业,也丰富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为此开辟了“养殖园”,养鸡是最简单的事,非常适合小学生而为。学校在校园的角落里圈了一个小小的养鸡园,养的鸡只数也不多,主要是让学生能参与饲养劳动。饲养劳动采用轮流制,各班轮流饲养,两个星期一轮换。这种实践活动,既不要多少成本,也不能費学生的多少时间,非常便于农村学校开展。
  (三)开辟“农耕园”
  最近教育部发文要求学校开辟种植园地,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农村学校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是比较容易解决土地问题,二是可以结合农事。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向校附近的农户租了一小块地,开辟了学校“农耕园”。将园地分成若干个小地块,每个地块里种上不同的农作物,种有蚕豆、小麦、向日葵等。组织高年级学生翻土、播种,低年级学生进行参观。播种以后,要求中高年级学生经常进行观察,对作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记下什么时间播种的,什么时候出苗的,什么时间长出第一片、第二片叶子,什么时候施肥的,什么时候除草,一直记到作物开花、收获。并要求学生学习写观察日记,学写作物种植小论文,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创新,学会总结。收获以后,让学生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谈感想、谈体会,体验劳动成果的愉悦,增强学生的劳动信心,激发热爱劳动的激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思想情操。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让丰厚的乡土孝源更好地养育水乡后人优化传承?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常州市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孝道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与探索”,探索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孝道教育之路。本文从项目实施的背景与理念、实践与创新、成效与范式、思考与展望等四方面,打造建昌小学“水乡孝道文化”的德育品牌,让儿童和项目共生长,努力达成“一缕孝源,润一颗童心;六年浸润,实现六十年品格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孝道教
[摘 要] 项目学习虽然源自国外,但我国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第六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通过项目学习等方式,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褚树荣也认为,新课标新增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是西方项目学习的中国化。受现实疫情影响,在线上通过项目学习,可以丰富上课形式,让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合作分工,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这个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课上课下沟通
[摘 要]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可以从落实梯度培养、立足校本研训、坚持质量兴校、发挥辐射效应、搭建高阶平台、着眼未来教育等角度,构建教师多维成长空间,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师;多元发展  如果说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那么教师就是学校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
[摘 要] 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为基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会经历很多的教育故事,将这些教育故事写下来,进行研究反思,也是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本文针对教育故事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故事;“七要”  某些高校教育学专家认为,中小学教师更擅长于教育叙事研究。然而也听到不少基础教育类杂志编辑反映,部分老师写
新任校长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关乎着基础教育的成败.针对以往的新任校长培训部分存在的目标欠明、模式欠新、针对性欠强现象,笔者提出,构建新任校长“沉浸
[摘 要] “视觉锤”出自美国新一代营销战略大师劳拉·里斯的著作《视觉锤》。文中指出,“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定位是一个语言概念,是钉子,将定位这个‘钉子’钉入消费者心智的工具就是‘视觉锤’。”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一个“视觉锤”,并在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心智中建立一个“定位”,这样才能建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班级文化。本文尝试从“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