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課堂,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结合具体課堂案例,谈谈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取得的好的效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中学语文教;教学情境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走进语文課堂,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課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課堂教学效率。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課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印象。
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又如讲说明文《苏州园林》一課,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以多媒体課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运用声形兼备的課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多,对乡愁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到位。用多媒体課件展示4幅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创造性地复述这几幅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再现的情境,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诗歌感情。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灵通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大胆地走出文本,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課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課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在文体知识的梳理中,学生对一些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运用多媒体課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说”又分别长出3个小枝条,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又分别长出4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此类推,用动画的动态效果表现其发展与分类,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学生掌握了这种知识积累的方法,可以自主地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4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让教学过程能更好地实现新課程准提出的合作探究。在授課前,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能牵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主问题,并在校园网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課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然后教师可将汇编整理后的学习资料和教学网站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料以及互联网中其他的网络资料,发布在网上,让学生自主获取。在充分阅读各种资料之后,在課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并引导学生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语文学科的丰富信息都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大板块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话。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就可以让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一篇課文、一间教室,它让学生自主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经过信息筛选、思辨、重组,变成有价值的学习元素,再通过課堂对话,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师生与信息网络的互动这样一种多元互动格局,完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学习历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 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課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散文,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但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課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兴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例如,在讲《春》这篇課文时,分别展示5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图片展现了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时,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課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 、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春光灿烂”“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合理高效地利用,不能为用而用,不管适合与否,盲目拿来用。而且,多媒体是个辅助手段,不能以辅代主,一定要重视文本,细读细品文本,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多媒体課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中学)
关键词 多媒体;中学语文教;教学情境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走进语文課堂,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課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課堂教学效率。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課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印象。
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又如讲说明文《苏州园林》一課,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以多媒体課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运用声形兼备的課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多,对乡愁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到位。用多媒体課件展示4幅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创造性地复述这几幅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再现的情境,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诗歌感情。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灵通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大胆地走出文本,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課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課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在文体知识的梳理中,学生对一些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运用多媒体課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说”又分别长出3个小枝条,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又分别长出4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此类推,用动画的动态效果表现其发展与分类,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学生掌握了这种知识积累的方法,可以自主地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4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让教学过程能更好地实现新課程准提出的合作探究。在授課前,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能牵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主问题,并在校园网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課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然后教师可将汇编整理后的学习资料和教学网站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料以及互联网中其他的网络资料,发布在网上,让学生自主获取。在充分阅读各种资料之后,在課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并引导学生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语文学科的丰富信息都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大板块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话。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就可以让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一篇課文、一间教室,它让学生自主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经过信息筛选、思辨、重组,变成有价值的学习元素,再通过課堂对话,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师生与信息网络的互动这样一种多元互动格局,完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学习历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 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課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散文,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但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課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兴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例如,在讲《春》这篇課文时,分别展示5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图片展现了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时,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課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 、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春光灿烂”“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合理高效地利用,不能为用而用,不管适合与否,盲目拿来用。而且,多媒体是个辅助手段,不能以辅代主,一定要重视文本,细读细品文本,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多媒体課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