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一个发展方向,也是语文学科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职业中学学生因以往学业上的困难和失败,往往对学习缺少热情,把学习看成是负担,不喜欢学习或学习效率低。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更好地学,在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兴趣;激励;流程
一、 抓住服从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
学生新入学,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或先入为主的心理。老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科的爱好者呢?我认为教师一开始就应注重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企盼语文老师的到来,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进行“微笑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同时还要善于用眼神、语气、语调及手势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心与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而积极的喜欢语文学科及语文老师。
(二) 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笔记
笔记的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注拼音;⑨注解释等。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現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持之以恒。
(三) 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
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用于讲读教学,安排周一、三、五三天;另一类是演练课,安排周二、四进行。教学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自读课文的导读重在听写训练。讲读课内,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四) 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如讲读课的教学流程:①导入课文谈话(约1分钟)。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2分钟)。③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文做笔记(约10分钟)。④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3分钟)。⑤大组交流讨论(约10分钟)。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⑦小结、作业(约4分钟)。
二、 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感受成果,激励学习兴趣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进一步阶段。让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形成一种同化效果。为了使学生能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感受成功,或跳摘果实,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能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果。
在平时,学生看惯了讲台上教师的面孔,听惯了教师的主评判,教师也习惯了“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如果语文教师能用以换一种形式去激发学生,让他们获得另样的感受。如一节古诗教学课,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教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做主持人,去评判对错,学生打分去统计结果,教师退居一旁让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但又不完全退出,必要时适时点拨,让这些高中生们感到一种如读小学般的新奇,又使他们小有成就感:“主持人是我们,评委是我们,答对了加10分。”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在答对了之后,还可以体验到久违的成功的喜悦,还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让学生真正乐学、趣学。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用赏识教育,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再成功,不断进步,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语文。
三、 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知识及能力的内化的学习阶段进发。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成了一种乐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从服从到同化到内化的过程,逐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作者简介:
刘彬,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职校。
关键词:兴趣;激励;流程
一、 抓住服从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
学生新入学,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或先入为主的心理。老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科的爱好者呢?我认为教师一开始就应注重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企盼语文老师的到来,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是把微笑带进课堂,进行“微笑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同时还要善于用眼神、语气、语调及手势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心与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而积极的喜欢语文学科及语文老师。
(二) 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笔记
笔记的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注拼音;⑨注解释等。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現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持之以恒。
(三) 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
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用于讲读教学,安排周一、三、五三天;另一类是演练课,安排周二、四进行。教学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自读课文的导读重在听写训练。讲读课内,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四) 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如讲读课的教学流程:①导入课文谈话(约1分钟)。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2分钟)。③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文做笔记(约10分钟)。④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3分钟)。⑤大组交流讨论(约10分钟)。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⑦小结、作业(约4分钟)。
二、 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感受成果,激励学习兴趣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进一步阶段。让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形成一种同化效果。为了使学生能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感受成功,或跳摘果实,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能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果。
在平时,学生看惯了讲台上教师的面孔,听惯了教师的主评判,教师也习惯了“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如果语文教师能用以换一种形式去激发学生,让他们获得另样的感受。如一节古诗教学课,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教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做主持人,去评判对错,学生打分去统计结果,教师退居一旁让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但又不完全退出,必要时适时点拨,让这些高中生们感到一种如读小学般的新奇,又使他们小有成就感:“主持人是我们,评委是我们,答对了加10分。”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在答对了之后,还可以体验到久违的成功的喜悦,还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让学生真正乐学、趣学。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用赏识教育,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再成功,不断进步,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语文。
三、 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知识及能力的内化的学习阶段进发。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成了一种乐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从服从到同化到内化的过程,逐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作者简介:
刘彬,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