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21-02
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的一生成长。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大,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但是目前,在一些学校,针对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关注务工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
根据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务工子女学生的观察、访谈,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良学习习惯。
1.与认知有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懶于思考,遇到学习困难时不及时解决;只关心分数,对作业、试卷的错误不善于分析检查;考试临时抱佛脚、碰运气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关,是其学习动机、目的不正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顺从家长的要求。
2.与个性有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作业拖拉,不求质量,只求完成;不敢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后,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学习易受环境、情绪影响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个性有关,无法用快乐心态去对待学习。缺乏自信、缺乏前进的目标,使得学习成绩总是在低水平徘徊。
3.与行为相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坐立、行走、作业姿势不正确;课间喜欢追逐扭打的剧烈运动;没有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趴着或躺着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沉迷小说、网络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家长的习惯使学生对行为规范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缺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调查显示,90%的教师和50.35%的学生认为学习习惯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71.5%的教师和45%的学生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上小学或上小学之前,正值父母最忙碌之际,打工攒钱作为第一目标。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对学生的学习的监督与指导都显得力不从心。
2.学校缺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虽然课改搞得“如火如荼”,但在应试教育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太多,不利于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因为需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感到身心疲惫,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学校规定的硬性教学任务。
3.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
调查中15%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到了可以打工的年龄,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对于今后进一步深造,大部分务工子女在潜意识里没有。
三、如何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1.思想上
务工子女大多学业基础较差,家庭困难,因此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对此,教师经常家访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经常找务工子女谈心,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平时注意鼓励表扬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学业和生活上帮扶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学习上
对学习有困难的进城务工子女,加强辅导,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地方,教育水平、教学进度、早期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为了能够尽快缩短这些差距,学校都制定出帮扶计划、建立帮扶档案。老师除了完成正常的课程外,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课外不辞辛苦,主动为他们补课,给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方法。另外,学生一定要做好预习,经过预习,会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心中有数,知道老师要讲什么内容,带着目的起航,定会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这样听课效率也会提高,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顺利地完成。学习就会更加主动。所以,课前预习不仅养成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效果真的很好。
3.家校沟通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老师保持与家长电话联系,利用课余时间为这些孩子补习功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地召开家长会,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及学习状况等。
虽然我们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取得了成效,在今后,我们会继续在此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习惯仿佛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到的成效。它是个长期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教、教反复,一丝不苟 ,持之以恒。容不得懈怠,容不得迟疑。相信,小抓习惯,大抓教育。我们身边的莘莘学子定会有个灿烂的明天。
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的一生成长。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大,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但是目前,在一些学校,针对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关注务工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
根据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务工子女学生的观察、访谈,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良学习习惯。
1.与认知有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懶于思考,遇到学习困难时不及时解决;只关心分数,对作业、试卷的错误不善于分析检查;考试临时抱佛脚、碰运气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关,是其学习动机、目的不正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顺从家长的要求。
2.与个性有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作业拖拉,不求质量,只求完成;不敢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后,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学习易受环境、情绪影响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个性有关,无法用快乐心态去对待学习。缺乏自信、缺乏前进的目标,使得学习成绩总是在低水平徘徊。
3.与行为相关的不良学习习惯
坐立、行走、作业姿势不正确;课间喜欢追逐扭打的剧烈运动;没有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趴着或躺着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沉迷小说、网络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家长的习惯使学生对行为规范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缺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调查显示,90%的教师和50.35%的学生认为学习习惯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71.5%的教师和45%的学生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上小学或上小学之前,正值父母最忙碌之际,打工攒钱作为第一目标。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对学生的学习的监督与指导都显得力不从心。
2.学校缺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虽然课改搞得“如火如荼”,但在应试教育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太多,不利于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因为需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感到身心疲惫,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学校规定的硬性教学任务。
3.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
调查中15%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到了可以打工的年龄,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对于今后进一步深造,大部分务工子女在潜意识里没有。
三、如何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1.思想上
务工子女大多学业基础较差,家庭困难,因此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对此,教师经常家访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经常找务工子女谈心,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平时注意鼓励表扬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学业和生活上帮扶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学习上
对学习有困难的进城务工子女,加强辅导,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地方,教育水平、教学进度、早期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为了能够尽快缩短这些差距,学校都制定出帮扶计划、建立帮扶档案。老师除了完成正常的课程外,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课外不辞辛苦,主动为他们补课,给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方法。另外,学生一定要做好预习,经过预习,会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心中有数,知道老师要讲什么内容,带着目的起航,定会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这样听课效率也会提高,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顺利地完成。学习就会更加主动。所以,课前预习不仅养成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效果真的很好。
3.家校沟通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老师保持与家长电话联系,利用课余时间为这些孩子补习功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地召开家长会,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及学习状况等。
虽然我们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取得了成效,在今后,我们会继续在此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习惯仿佛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到的成效。它是个长期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教、教反复,一丝不苟 ,持之以恒。容不得懈怠,容不得迟疑。相信,小抓习惯,大抓教育。我们身边的莘莘学子定会有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