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秉承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科教兴文”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该市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显著提升,使素质教育工作走在了威海市乃至山东省的前列。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文登市教育局局长刘建舫。
记者:贵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出来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建舫: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重要场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懂得感恩的人为目标,在全市中小学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五感恩”教育,并努力使德育工作序列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收到了显著成效。2009年,我市启动实施了“铸德工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们通过编写美德教育校本教材、举办“美德经典展演”和“中华诵”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使学生们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崇高的人格理想,增强磨炼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坚定信念。2010年,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以“感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感恩赐予生命和教诲的父母、感恩给予健康成长环境的学校、感恩授予知识和做人道理的老师、感恩赠予帮助和欢乐的同学”为主题的“五感恩”教育活动,在全市初中和小学巡回举办了20多场“让生命充满爱”、“爱满校园”演讲,有9万多名师生、家长激情参与,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中,学生向父母说出了隐藏多时的心里话,师生和家长都经历了一次全新的生命感悟,尤其是使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显著增强,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有力提升。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与引导。2009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网上家长学校,聘请教育、卫生、司法等系统80名专家,成立“文(文即文登)老师”专家团队,通过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在线答疑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领家庭教育的变革。我们按照“三个深入促三个转变”(深入沟通促家长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深入合作促家长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入体验促家长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工作思路,在山东省率先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全市50所中小学全部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家校联谊活动,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有力地增强了家校育人的合力。2010年11月,全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博兴召开,我市受邀到会作典型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外,我市家长委员会工作经验还被作为威海市唯一典型材料由省教育厅推荐给教育部。我们还组织全市中小学定期开展文登学子感恩社会行、演讲赛、征文赛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此外,我们还举行“五感恩”百佳学生评选活动,发动学生到父母的工作单位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开展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等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这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全面提高,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
记者: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请您谈谈,贵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建舫: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先后组织开展了“大爱教育”师德报告、“四有心”(有爱心、有诚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师德演讲比赛、“构建和谐教育,我应怎么办”师德大讨论活动等,引领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全面唱响“热爱教育、奉献教育、赞美教育”的主旋律。同时,我们还纵深推进以培养“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名教研组、名教研员”为主要内容的“七名”工程,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合作举办了4期文登名师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220名,还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青蓝结对帮扶,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正因为如此,我市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省级以上名师180多人,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还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为抓手,坚持开全学科、开足课时,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探索京剧进校园工作;深入推进习惯养成教育、体育大课间、实践与创新三大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力推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情境一探索”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习上,即教师着重引导启发、疏导点拨,学生尽情自主探究、互动思辨,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这种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探索完善“教学案”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切实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为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我们积极实施“科研兴教”工程,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目标,广泛开展各类课题研究,组织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论坛、教导主任论坛和教研员论坛,在交流对话、沟通协调中共同进步,使教育科研成为推动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承担了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0余项,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三化”教学、创新写作教学等经验被广泛宣传推广。“十一五”期间,我市有100项威海市和省级课题顺利结题,有10多所学校被评为优秀课题实验学校,有100多人获得课题优秀成果奖。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工作,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中获奖,有近100人次在各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2011年文登新一中郭蔚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总决赛,并夺得桂冠,为我国赢得了荣誉。近年来,《中小学校长》《现代教育导报》《威海晚报》等报刊都对我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相关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记者:多年来,贵市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你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建舫: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元素。当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决定其发展后劲的就是文化的力量。2006年7月,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打造校园文化为重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全面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年。2008年9月,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我们又把校园文化提升为学校文化,明确提出要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在此基础上,我市启动了以“抓规范、创特色、树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工程,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为目标,按照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特色突破的思路,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突出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五大文化建设,用文化经营学校,用文化提升内涵,用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从2009年起,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观摩研讨会,以引导各学校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理清学校特色发展思路,把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全面推向深入。2010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四个层级目标梯次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力争经过未来3年的努力,实现特色学校向品牌学校变革。在此引领带动下,各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加强对学校文化管理知识的学习,纷纷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知名学校以及周边的济宁、济南、潍坊等地名校考察学习,或是聘请知名专家、优秀教育管理者来学校考察指导。2009年暑期,为强化专业引领,提升发展水平,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芦咏莉、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等为全市中小学领导干部作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专题报告。目前,我市涌现出了实验小学“和美教育”、二中“生命教育”、张家产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等一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的特色学校,为教育优质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记者:贵市对今后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有哪些规划和思路?
刘建舫:在今后的素质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牢牢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最优质的平台,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合适、最有特色的教育,使“有教无类、人人成才”的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校长,培养造就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学科名师和名校长。我市将以“七名工程”建设为抓手,继续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优秀班主任等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封闭式研修培训,切实做好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师读书“富”脑、课例大教研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出100名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促使更多的教师跻身于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和齐鲁名师的行列。我们以促进城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为目标,通过推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在农村增设教师职务特设岗位、加大城乡伙伴校捆绑考核力度等举措,实现城乡间教育、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协调推进,共同提高。力争到2015年,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并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延伸。
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进一步抓好学生德育、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力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要坚持把学校德育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开展“文登学子感恩社会行”活动,全面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进一步做好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积极探究提升家校沟通合作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育人成效。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全学科,开足课时,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继续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四步走战略,纵深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优秀的学校文化中得到滋养和熏陶。要把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与学生德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使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力争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均能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项目,到2020年,创办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群众满意这一基本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更优质的人才。
(责任编辑 罗登廉)
记者:贵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出来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建舫: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重要场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懂得感恩的人为目标,在全市中小学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五感恩”教育,并努力使德育工作序列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收到了显著成效。2009年,我市启动实施了“铸德工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们通过编写美德教育校本教材、举办“美德经典展演”和“中华诵”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使学生们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崇高的人格理想,增强磨炼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坚定信念。2010年,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以“感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感恩赐予生命和教诲的父母、感恩给予健康成长环境的学校、感恩授予知识和做人道理的老师、感恩赠予帮助和欢乐的同学”为主题的“五感恩”教育活动,在全市初中和小学巡回举办了20多场“让生命充满爱”、“爱满校园”演讲,有9万多名师生、家长激情参与,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中,学生向父母说出了隐藏多时的心里话,师生和家长都经历了一次全新的生命感悟,尤其是使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显著增强,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有力提升。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与引导。2009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网上家长学校,聘请教育、卫生、司法等系统80名专家,成立“文(文即文登)老师”专家团队,通过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在线答疑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领家庭教育的变革。我们按照“三个深入促三个转变”(深入沟通促家长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深入合作促家长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入体验促家长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工作思路,在山东省率先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全市50所中小学全部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家校联谊活动,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有力地增强了家校育人的合力。2010年11月,全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山东博兴召开,我市受邀到会作典型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外,我市家长委员会工作经验还被作为威海市唯一典型材料由省教育厅推荐给教育部。我们还组织全市中小学定期开展文登学子感恩社会行、演讲赛、征文赛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此外,我们还举行“五感恩”百佳学生评选活动,发动学生到父母的工作单位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开展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等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这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全面提高,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
记者: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请您谈谈,贵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建舫: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先后组织开展了“大爱教育”师德报告、“四有心”(有爱心、有诚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师德演讲比赛、“构建和谐教育,我应怎么办”师德大讨论活动等,引领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全面唱响“热爱教育、奉献教育、赞美教育”的主旋律。同时,我们还纵深推进以培养“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名教研组、名教研员”为主要内容的“七名”工程,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合作举办了4期文登名师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220名,还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青蓝结对帮扶,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正因为如此,我市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省级以上名师180多人,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还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为抓手,坚持开全学科、开足课时,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探索京剧进校园工作;深入推进习惯养成教育、体育大课间、实践与创新三大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力推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情境一探索”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习上,即教师着重引导启发、疏导点拨,学生尽情自主探究、互动思辨,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这种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探索完善“教学案”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切实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为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我们积极实施“科研兴教”工程,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目标,广泛开展各类课题研究,组织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论坛、教导主任论坛和教研员论坛,在交流对话、沟通协调中共同进步,使教育科研成为推动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承担了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0余项,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三化”教学、创新写作教学等经验被广泛宣传推广。“十一五”期间,我市有100项威海市和省级课题顺利结题,有10多所学校被评为优秀课题实验学校,有100多人获得课题优秀成果奖。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工作,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中获奖,有近100人次在各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2011年文登新一中郭蔚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总决赛,并夺得桂冠,为我国赢得了荣誉。近年来,《中小学校长》《现代教育导报》《威海晚报》等报刊都对我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相关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记者:多年来,贵市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你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建舫: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元素。当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决定其发展后劲的就是文化的力量。2006年7月,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打造校园文化为重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全面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年。2008年9月,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我们又把校园文化提升为学校文化,明确提出要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在此基础上,我市启动了以“抓规范、创特色、树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工程,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为目标,按照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特色突破的思路,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突出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五大文化建设,用文化经营学校,用文化提升内涵,用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从2009年起,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观摩研讨会,以引导各学校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理清学校特色发展思路,把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全面推向深入。2010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四个层级目标梯次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力争经过未来3年的努力,实现特色学校向品牌学校变革。在此引领带动下,各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加强对学校文化管理知识的学习,纷纷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知名学校以及周边的济宁、济南、潍坊等地名校考察学习,或是聘请知名专家、优秀教育管理者来学校考察指导。2009年暑期,为强化专业引领,提升发展水平,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芦咏莉、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等为全市中小学领导干部作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专题报告。目前,我市涌现出了实验小学“和美教育”、二中“生命教育”、张家产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等一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的特色学校,为教育优质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记者:贵市对今后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有哪些规划和思路?
刘建舫:在今后的素质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牢牢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最优质的平台,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合适、最有特色的教育,使“有教无类、人人成才”的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校长,培养造就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学科名师和名校长。我市将以“七名工程”建设为抓手,继续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优秀班主任等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封闭式研修培训,切实做好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师读书“富”脑、课例大教研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出100名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促使更多的教师跻身于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和齐鲁名师的行列。我们以促进城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为目标,通过推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在农村增设教师职务特设岗位、加大城乡伙伴校捆绑考核力度等举措,实现城乡间教育、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协调推进,共同提高。力争到2015年,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并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延伸。
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进一步抓好学生德育、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力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要坚持把学校德育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开展“文登学子感恩社会行”活动,全面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进一步做好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积极探究提升家校沟通合作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育人成效。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全学科,开足课时,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继续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四步走战略,纵深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优秀的学校文化中得到滋养和熏陶。要把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与学生德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使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力争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均能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项目,到2020年,创办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群众满意这一基本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更优质的人才。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