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各种教学弊端,就需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适应了新时期教与学需要的学习方式,将其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只是教师在应用这一學习方式时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建议,以期可以切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误区;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08-01
新课改和新课标都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着重的强调,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将这一意识落实到学习行为上,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出现了许多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其中效果显著的一种。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则需纠正现有的误区,才能推动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误区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教师需结合教学任务及相关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又合理的分工,使其可以在共同协作、交流、互动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属于一种新型的高效学习法。如今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这一学习方式,但是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
首先,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并没有注重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征,使其在分组时并没有做到明确合理的小组分工,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或者不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缺乏主体意识,又或者盲目地跟随教师的要求,很难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1]。其次,教师没有准确解读新课程要求和教材内容,使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落实过程中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侧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学习优势。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性学习,缺乏教师的合理指导,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适当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误区都容易限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际效果,要求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行为。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优化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将其应有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分组分工。
学生间的差异性是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的内容,并积极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当前的身心特征,站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被激发潜能,主动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轮换自己分工合作时负责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2]。比如在“测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善于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工作,善于书面记录的学生则可负责记录测量数据,而善于计算的学生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轮换分工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彼此交流想法,深刻理解度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应的测量方法,甚至学以致用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方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应该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并保证学生具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同时拥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让数学课堂上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动手操作的小组合作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这个方面,教师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兴趣:“用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进行拼图,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而拼合组成的新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课堂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其拼组成新的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原来的三角形相当于这一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时学生可以调用现有知识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结合平行四边形与原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将三角形转化成为其它学习过的图形,再次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既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增强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能力[3]。
(三)增强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适当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非是让教师完全放手。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交流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指导作用,引领学生高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在“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针对其中的图形特征、性质等等进行合作探究,使其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若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则需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但是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导致这一学习方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清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15-116.
[2] 邓淑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7.
[3] 贾学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5-116.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误区;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08-01
新课改和新课标都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着重的强调,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将这一意识落实到学习行为上,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出现了许多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其中效果显著的一种。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则需纠正现有的误区,才能推动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误区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教师需结合教学任务及相关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又合理的分工,使其可以在共同协作、交流、互动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属于一种新型的高效学习法。如今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这一学习方式,但是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
首先,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并没有注重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征,使其在分组时并没有做到明确合理的小组分工,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或者不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缺乏主体意识,又或者盲目地跟随教师的要求,很难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1]。其次,教师没有准确解读新课程要求和教材内容,使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落实过程中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侧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学习优势。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探究性学习,缺乏教师的合理指导,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适当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误区都容易限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际效果,要求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行为。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优化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将其应有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分组分工。
学生间的差异性是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的内容,并积极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当前的身心特征,站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被激发潜能,主动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轮换自己分工合作时负责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2]。比如在“测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善于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工作,善于书面记录的学生则可负责记录测量数据,而善于计算的学生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轮换分工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彼此交流想法,深刻理解度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应的测量方法,甚至学以致用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方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应该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并保证学生具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同时拥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让数学课堂上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动手操作的小组合作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这个方面,教师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兴趣:“用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进行拼图,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而拼合组成的新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课堂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其拼组成新的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原来的三角形相当于这一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时学生可以调用现有知识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结合平行四边形与原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将三角形转化成为其它学习过的图形,再次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既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增强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能力[3]。
(三)增强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适当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非是让教师完全放手。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可以增强课堂教学交流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指导作用,引领学生高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在“图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针对其中的图形特征、性质等等进行合作探究,使其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若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则需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但是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导致这一学习方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清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15-116.
[2] 邓淑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7.
[3] 贾学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