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的智慧(2)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类文
  转眼已是金秋十月。金风送爽,持蟹赏菊是我国人民的一大乐事。作为美食家的妈妈深谙其中之趣,特意从菜场上买了十几只大螃蟹回来。
  那天我一进家门,妈妈就招呼我:“今天我们加餐,来品品美味的螃蟹。”我瞪着水槽里的那些摆脱了束缚、欢脱无比的螃蟹,却提不起兴致,恹恹地说:“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品尝螃蟹啊?一只螃蟹吃下来,大半個小时过去了。不干!”
  我匆匆走进书房,伏案写起了作业。渐渐地,我那飞舞的笔停了下来。一阵浓郁的香气从厨房里漫溢出来,悄悄钻入我的房间,敲击着我的嗅觉神经。我按捺不住,循着螃蟹的鲜香来到客厅。
  橙红色的诱人的螃蟹早被端上了餐桌,躺在瓷白色的盘子里。那平日里张牙舞爪的粗壮厚实的蟹脚,此刻码得整整齐齐,被葱蒜点缀着。一旁的碗里,蘸料也已准备好。我的食欲已被勾起,却又舍不得时间,于是向爸爸撒娇:“今天作业多得很,我可没有时间浪费在剥蟹这种无聊的事情上。你帮我剥好了我再吃,行吗?”爸爸不疾不徐,招呼我在餐桌前坐定,说:“吃螃蟹可急不来。你越是舍得时间,就越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于是,我随着爸爸富有仪式感地洗净手,轻轻撬开螃蟹坚硬的外壳,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蟹黄呈现了出来。食蟹之魅力,让我忘记了作业的烦恼,不禁背出苏东坡的佳句:“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团”,即螃蟹,正是我眼前的美味。
  爸爸呷了一口酒,吟诵出苏东坡另一妙句“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与我相互酬和。妈妈边教我剥壳取肉,边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古代的“蟹八件”——人们品蟹的一套专用工具。用“蟹八件”吃螃蟹不仅能把螃蟹吃得“条理分明”、丝毫不剩,还能吃得雅致尽兴,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把酒持螯,自有一种闲适的雅趣,被文人视为至乐。在初三忙碌的学习间隙,舍弃一些时间,体验文人雅士闲适的情趣,此为一得;暂时放下功课,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美食,共享这无比美好的亲子时光,此为二得。懂得热爱生活、欣赏生活、品味生活,就有了大智慧!
  更有趣的是,当我回到书房,发现语文模拟卷上的作文题居然是“舌尖上绽放的爱”,于是乎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千言……
  父女的对话第二次提“舍不得”。爸爸从容道出的生活智慧,最终促成“我”舍得拿出时间来品味美食。
  “品蟹”实为整个故事的高潮,让“我”有满满的“获得感”,应当进行细节描写。原作此处一笔带过,不妥。不妨添加下列内容:“热气腾腾的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钻。剥下一块送入口中,蟹黄酥软,别有一种肥美,吃完唇齿留香。雪白的蟹肉也是质地细腻,有了蘸料的搭配,尝起来更加鲜美。”
  三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亲情和雅趣,这是精神上的“得”。
  倒数第二段的议论、抒情已经精辟地点明了题意。末段的叙事,貌似“蛇足”,实则揭示了“第三得”,余味无穷。
其他文献
日前,作家迟子建在北京收获了两个大奖,分别是“腾讯·商报华文好书”特别奖和“书业年度评选”的年度作者大奖。迟子建接受采访表示,这两年非虚构文学特别好,而虚构文学有下滑的趋势,“如果虚构文学消失,文学就真的死了。”随着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有关非虚构文学的谈论也越来越多。迟子建也觉得,非虚构文学这两年成为热潮,在很多年度好书的评选中都占据了很大比例,“虚构类文学有下
“锐小说·新文学”青年作家交流会日前在广州举行。“锐小说”作家走走、田耳、旧海棠、陈再见、阿微木依萝等共同出席。目前,“锐小说”已出三辑,有将近20位作者,逐渐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在第一辑里,蔡东就获得了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新人奖;第二辑里的双雪涛,又再获同一奖项。文珍表示,希望未来这套书能有更多新锐作家获奖。在第三辑里首度亮相的走走,是小说家兼《收获》杂志编辑。她贡献的《水下》为一部中短
凭着对马克思40载春秋的“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的情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才如此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捧读短短的篇章,我深深为他俩质朴真挚的感情和纯真高尚的友谊打动,更敬佩马克思的睿智和伟大——在当时看来是奇思异端,却在正道上影响了人类发展历史,并继续担当我们行动的指南。我曾想,当我相隔百年,跨越千山万水,站到马克思墓前,该有怎样的思考?  或许受中国“叶落归根”思想影
鲁敏在文坛上素以写淳朴、善良、温厚的“东坝”故土风情而著称,她另有一类小说,以小市民家庭的感情和关系为线索,写出大时代之下的生之艰辛和错综复杂,在平常生活的掩映下溢出残缺或变异人物的影子,比如《墙上的父亲》、《惹尘埃》、《六人晚餐》等。这类小说有点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作家拿着“取景器”对着树荫暗影连续闪拍,可能会捕捉到出人意外又令人惊悚的一幕。《大宴》属于这一类型。写“吃”,似乎又与“吃”
晋人张二棍的诗是朴素的诗,亦是感人的诗;朴素与感人,几乎是好诗的双核,却在当下诗歌中变得稀有。  张二棍的诗与他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地质队队员——咬合在一起,这是我对他的诗有特别的亲切感的缘由,基于我自己出生并成长于地质队家属院的事实;但他的诗又超越了我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一类的“山野诗”,也迥异于文人骚客以亲近自然之名行亵渎自然之实的“山水诗”。当然,诗歌读者完全可以忽略张二
日前,日本青年小说家青山七惠的长篇新作《灯之湖畔》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灯之湖畔》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和逃离、禁锢与成长的故事。久米灯子被朋友们戏称为“天上的人”,她年纪轻轻,却甘愿守在旅客越来越少的山腰湖畔,经营家里的餐厅。久米家还有沉默寡言的父亲源三、活泼的二姐阿悠和小妹花映。阿悠准备去东京做演员,高中生花映似乎也对自己的前途另有打算。周围的人对灯子的坚持不懈,青梅竹马的淳次、新来的神秘
日前,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知名作家琦库·阿达多创作的插画故事书《巴巴央和魔法星》(中文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在仪式上,琦库·阿达多分享了该书的创作过程,并认为,好的故事应该有空间让读者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她透露,“作为每晚入睡前的一个仪式”,自己都会给孩子讲怪物巴巴央的故事及它的各种经历,一讲就是四年,在孩子的参与下,故事也不断演绎新的情节,最终成书出版。在琦库·阿达多看来,《巴巴央和魔法星
谈骁的诗里有一股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称,却令我这样人过中年者熟悉的味道,那就是另一位80后作家林东林在书写中表达的:“身体的乡愁”,腿和脚的乡愁。使谈骁显得老成持重的另一面,是他的诗具有粗犷大地般朴实的美,像他诗中还沾着泥土和草屑的土豆。   年轻的谈骁用“恩施时间”置换“北京时间”,这只能是诗人所为。他诗中用得最多的词,是“光”,以及“映照”、“照亮”。它们与这样几组最单纯的词语相依相偎:光明与希望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日前在京揭晓。首先从309部参评作品中产生了75部初选作品和3名翻译奖初选译者。最终,评选出24部获奖作品和3名获奖译者。众多参评作品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多语种多门类不断繁荣发展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跟时代的创作态势。长篇小说奖:《白虎寨》李传锋、《破荒》袁仁琮、《时间悄悄的嘴脸》阿拉提·阿斯木、《信仰树》乌·宝音乌力吉、《
四十五岁的德国诗人扬·瓦格纳日前获得了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并获奖金五万欧元,约合人民币三十八万元。负责遴选毕希纳奖得主的德国语言文学院认为:“扬·瓦格纳的诗歌将语言中顽皮的乐趣与熟练的形式控制、音乐般的享受和理智的简洁融为一体,既传统,又当代。”瓦格纳1971年生于汉堡,2001年出版首部诗集《天上的钻探实验》,此后又出版诗集十余部。毕希纳奖由德国语言文学院创办于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