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了解涟水县朱码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采集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等标本, 进行肠道病毒71 型( EV71) 、柯萨奇病毒A16 型( CoxA16) 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 结果 涟水县朱码镇2009-2014年共发生手足口病57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145.45/10万, 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4-6月份为发病高峰, 占总病例数42.11%,11-12月份还有一次小高峰。5岁及以下儿童病例数占94.74%, 散居儿童、幼托儿童病例数占98.25% 。抽查22例患者,患儿中EV71病毒阳性率为18.18%(4/22), CoxA16为4.55%(1/22), 其他肠道病毒为13.64%(3/22)。结论 涟水县朱码镇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夏季为高发季节, 普通患儿和重症患儿均以EV71病毒检出率最高, 患儿应密切关注病情, 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病原
手足口病(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自2008年5月调整为丙类传染病以来, 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涟水县朱码镇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对2009-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发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检测方法
对部分病例采集粪便、肛拭子等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进行肠道病毒71 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 型( CoxA16) 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 具体操作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1.3 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 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4 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涟水县2009-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7例, 发病数分别为3、4、9、8、8、25 例,平均发病率为59.58/10万,波动在18.82~156.80/10万,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病例分布在全镇5个行政村。
2.3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数发生, 1-2月份病例數较低,3月份明显增多,4-6月份为发病高峰, 计24例, 占总病例数42.11%(24/57);11-12月份还有一次小高峰,发病15例,占总病例数26.32%(15/57)。
2.4 人群分布
男性病例37例, 女性病例20例。男女性别比为1.85: 1,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计54例, 占94.74%;多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 为52例(91.23%) , 其次为幼托儿童, 发病4例(7.02%) , 第三位学生发病1例(1.75%) 。
2.5 聚集性疫情情况
6年来,无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报告。
2.6 病例病原学分布
2009-2014年共采集了22份病例标本,患儿中EV71病毒阳性率为18.18%(4/22), CoxA16为4.55%(1/22), 其他肠道病毒为13.64%(3/22)。
2.7 重症病例
2009-2014年,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主要侵犯5 岁以下的儿童, 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足、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红色丘疹。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导,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 型, 1972 年EV71 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 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 EV71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 能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在内的多种疾病, 病死率高, 死亡速度快[1] 。我国自1981 年在上海始见本病, 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2,3] 。
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和预防控制指南等相继出台,疫情报告、诊断、管理等方面趋于规范化, 涟水县在2008年5月2日前,因手足口病尚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因而未报告相关病例,2008年发病率也较低,朱码镇无病例报告。2010年后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大幅上升, 已居丙类传染病第一位,和疾病的流行趋势、诊断、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等因素有关。监测结果显示,朱码镇6年来,手足口病患者总的病原学上,EV71感染占主导地位,构成比为18.18%(4/22),EV71 感染患儿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多,因此要指导家长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就诊, 在临床工作中对EV71感染患儿更要加强监护, 病情严重时及时到定点医院接受规范诊疗是防止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4]。
朱码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份,在11-12月份左右还有一个小峰,与陈立新等人调查分析结果有所不同[5]。应多部门加强合作, 对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进行管理, 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单位, 在4-6月份高发季节前做好前期应对准备工作, 加强晨午检工作, 做好各项消毒工作。疫情有蔓延趋势时及时采取关班和关园措施。着力于抓好日常防控, 从根本上减少发病和暴发。可以通过监测EV71构成比例及EV71病毒变异, 进行预测手足口病重症比例,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减少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目的。
做好疫情的监测、管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①加强监督,提高认识。加强对辖区内社会医疗机构关于手足口病知识的监督和宣传,提醒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如发现有疑似HFMD 症状的患儿,应立即进行转诊工作,以免耽误病情; ②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海报及网络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HFMD 的预防知识,提醒其如发现有疑似症状的患儿应立即送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③抓好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坚持落实晨检制度,如有可疑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隔离治疗至痊愈后方能返园,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等,严格执行每日消毒制度,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每日消毒。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朱启.肠道病毒71 神经系统感染[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29(1):19-21.
[2]于秋燕,许华茹,吕晔,等.济南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3):170-172.
[3]刘景一,周羊娣.上海某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 36(9): 1610-1611.
[4]张九菊,张少丹,张会丰,等.河北省2008 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 25( 22) : 1736- 17381
[5]陈立新,刘秀军,王宝兰, 等.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76-178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病原
手足口病(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自2008年5月调整为丙类传染病以来, 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涟水县朱码镇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对2009-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发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检测方法
对部分病例采集粪便、肛拭子等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进行肠道病毒71 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 型( CoxA16) 及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 具体操作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1.3 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 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4 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涟水县2009-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7例, 发病数分别为3、4、9、8、8、25 例,平均发病率为59.58/10万,波动在18.82~156.80/10万,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病例分布在全镇5个行政村。
2.3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数发生, 1-2月份病例數较低,3月份明显增多,4-6月份为发病高峰, 计24例, 占总病例数42.11%(24/57);11-12月份还有一次小高峰,发病15例,占总病例数26.32%(15/57)。
2.4 人群分布
男性病例37例, 女性病例20例。男女性别比为1.85: 1,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计54例, 占94.74%;多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 为52例(91.23%) , 其次为幼托儿童, 发病4例(7.02%) , 第三位学生发病1例(1.75%) 。
2.5 聚集性疫情情况
6年来,无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报告。
2.6 病例病原学分布
2009-2014年共采集了22份病例标本,患儿中EV71病毒阳性率为18.18%(4/22), CoxA16为4.55%(1/22), 其他肠道病毒为13.64%(3/22)。
2.7 重症病例
2009-2014年,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主要侵犯5 岁以下的儿童, 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足、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红色丘疹。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导,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 型, 1972 年EV71 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 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 EV71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 能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在内的多种疾病, 病死率高, 死亡速度快[1] 。我国自1981 年在上海始见本病, 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2,3] 。
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和预防控制指南等相继出台,疫情报告、诊断、管理等方面趋于规范化, 涟水县在2008年5月2日前,因手足口病尚未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因而未报告相关病例,2008年发病率也较低,朱码镇无病例报告。2010年后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大幅上升, 已居丙类传染病第一位,和疾病的流行趋势、诊断、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等因素有关。监测结果显示,朱码镇6年来,手足口病患者总的病原学上,EV71感染占主导地位,构成比为18.18%(4/22),EV71 感染患儿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多,因此要指导家长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就诊, 在临床工作中对EV71感染患儿更要加强监护, 病情严重时及时到定点医院接受规范诊疗是防止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4]。
朱码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份,在11-12月份左右还有一个小峰,与陈立新等人调查分析结果有所不同[5]。应多部门加强合作, 对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进行管理, 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单位, 在4-6月份高发季节前做好前期应对准备工作, 加强晨午检工作, 做好各项消毒工作。疫情有蔓延趋势时及时采取关班和关园措施。着力于抓好日常防控, 从根本上减少发病和暴发。可以通过监测EV71构成比例及EV71病毒变异, 进行预测手足口病重症比例,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减少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目的。
做好疫情的监测、管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①加强监督,提高认识。加强对辖区内社会医疗机构关于手足口病知识的监督和宣传,提醒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如发现有疑似HFMD 症状的患儿,应立即进行转诊工作,以免耽误病情; ②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海报及网络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HFMD 的预防知识,提醒其如发现有疑似症状的患儿应立即送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③抓好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坚持落实晨检制度,如有可疑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隔离治疗至痊愈后方能返园,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等,严格执行每日消毒制度,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每日消毒。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朱启.肠道病毒71 神经系统感染[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29(1):19-21.
[2]于秋燕,许华茹,吕晔,等.济南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3):170-172.
[3]刘景一,周羊娣.上海某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 36(9): 1610-1611.
[4]张九菊,张少丹,张会丰,等.河北省2008 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 25( 22) : 1736- 17381
[5]陈立新,刘秀军,王宝兰, 等.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