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黏液腺癌与非黏液性肺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PMA共54例,并获取同时期经术后确诊为非黏液性肺腺癌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情况。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PMA预测模型公式。

结果

PPMA组较对照组确诊的时间更长,更易咳黏液痰、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更高;肿瘤好发于双肺下叶,且其内部更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更容易出现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TTF-1、NapsinA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率更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腺癌患者诊断为PPMA预测模型公式。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当截断界点为0.395时,其敏感度达81.48%、特异度达86.11%。PPMA组与对照组总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5年无病生存率比对照组与肺浸润性黏液/非黏液混合型腺癌更高。

结论

PPMA为肺腺癌的少见亚型,恶性程度低。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PIMA预后可能好于腺癌其他病理亚型。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完成文献筛选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55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Meta分析。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收缩压、舒张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是一系列应用于围生期的科学、有效、低成本的母婴保健技术的统称。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技术流程规范在西太平洋地区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大力推广,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目前我国亦在全国各级助产机构普及EENC技术,但是受地域及文化差异的影响,部分地区仍未重视。本文就EENC技术及其当前国内外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现况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内的实施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目的探讨miR-148a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中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培养AR42J细胞,细胞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iR-148a mimics组及miR-148a阴性对照组。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148a mimics及阴性对照miR-148a至AR42J细胞,继续培养48 h后,利用浓度为200μmol的牛磺胆酸钠盐(TLCs)刺激以上两组及模型组AR42J细胞20 min,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然后提取各组细胞蛋白及RNA。利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反复种植失败(RIF)及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PRP治疗RIF及薄型子宫内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RP能提高RIF及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并能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厚度(均P<0.05),但不增加薄型子
目的探讨体感游戏联合五禽戏训练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平衡能力、冻结步态、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体感游戏联合五禽戏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认识功能情况,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症状(UPDRS-Ⅲ)量表、Breg平衡量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计算脐静脉导管插管
文章联系中医经典,对《金匮要略》中百合病的病机要点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百脉一宗”其“宗”为胃,并提出了百合病为胃中蓄血化热伤阴所致。从经脉循行与络属关系、中焦蓄血扰神以及津液输布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其理论依据,并从原文、方药等逐步分析,建立起对百合病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