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我成为母亲后,才知道父母为错过我生命最开始的那三年,已经懊悔了三十年。
弟弟不喜欢我
孙梅梅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不到半岁就被送到外婆家,因为妈妈怀上了弟弟。
她不觉得没有父母的童年会和别人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只是疯玩到忘乎所以时,别的孩子都是妈妈年轻的声音在呼唤:“宝贝,回家吃饭了。”而她,是外婆苍老的声音:“梅梅!梅梅!你在哪呢?”
爸妈是每月一号准时到达的那张汇款单。外婆一次不落地递到外孙女面前:“看,你妈又寄钱来了,这么多,生怕委屈了你。”好像看到了单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孙梅梅还小,不明白一张汇款单有什么好看,只在心里奇怪:怎么会委屈呢?外婆那么爱我,别人有的,我全有;别人没
有的,我也有。每天晚上外婆握着我的胖脚丫给我洗脚,外婆温暖柔软的怀抱是最好的床。有什么可委屈的?
不过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每年春节和夏天,总有一对男女风尘仆仆来看她。外婆说:梅梅乖,爸爸妈妈来看你了。孙梅梅三岁时,他们的背上多了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子,外婆说:这是你弟弟。
她对“爸爸妈妈”没有感觉,他们要抱,她就躲在外婆身后,他们想摸她的脸,她就把头埋进外婆怀里。孙梅梅还敏感地觉察出弟弟不喜欢自己,每次“爸爸妈妈”一伸手,他就哭:“抱我!抱我!不许抱姐姐。”
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她有些烦,小男孩一哭,大人们就都去哄他,没人注意到孙梅梅悄悄溜出去。
没心没肺玩到天黑,外婆叫也不应,一直捱到所有的孩子都走了才无可奈何地蹭回家。家里那个男孩还是虎视眈眈盯着孙梅梅,她在心里不屑:“谁稀罕!我有外婆就够了。”
但心里,总有点酸酸的味道挥之不去。
外婆没了,家没了
一岁时孙梅梅不亲外婆以外的人,七岁了也一样。
妈妈来接孙梅梅回去上学,她不肯。妈妈求,外婆也劝:“跟你妈回省城吧,那条件好。我家梅梅这么漂亮,应该学学跳舞唱歌什么的,在外婆这里什么都学不着,可惜了这招人喜爱的小模样。”
孙梅梅坐在那里,不说话,只是倔强地沉默。外婆这里明明有学校,为什么非要回去?
一家人拗不过,只好随了她的意。
小镇的学校淳朴,闲言碎语也多。有几个孩子总在孙梅梅身后说一些奇怪的话,她们轻蔑地笑:“她是不是没妈呀,从来没见过。”有个女同学说:“不是,我妈说,她爸妈不喜欢她,梅梅就是没没的意思,恨不得没有她。只带儿子,把她扔给外婆,一年见不了一回,根本不想要她。”
孙梅梅因为留在这里上学而高兴的心就那么灰下来。仿佛一瞬间窥到事情的真相,有痛快,更有痛苦:原来是这样,从小就不想要我,现在还有一个视我为对头的宝贝儿子,那个家,我永远也不想回。
小姑娘发的誓算不了数。
初二时,外婆突发脑溢血。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倒在了病床上,成了眼睛半开半闭、只会喘气的重症病人。
望着外婆散乱的白发和布满老年斑的手,孙梅梅的心生疼生疼。她一夜之间长大,端屎倒尿地伺候,比大人还细心。只要外婆能好起来,哪怕真如医生说的好了也得瘫在床上她也愿意。
外婆没挺过去,孙梅梅最亲的家没了。
谁亏待了谁
孙梅梅从来不叫“爸爸”“妈妈”。整整14年,父母不过是每年见两次面的不算陌生的陌生人。她不知道怎么与对方交流,极少对父母提出要求,懂事而寡言。除了拘束,还有七岁那年获知“真相”后存下来的恨。
一家三口都在小心翼翼讨好“失而复得”的大女儿。三岁以前最关键的亲密期、七岁以后的第一个叛逆期、十三岁开始的青春期,他们都错过了。如果示好和无止境的包容能弥补,他们愿意一直这么下去。小时候看自己不顺眼的弟弟很有出息,他上了音乐学院附中。每当外人夸奖弟弟时,孙梅梅总在心里自嘲。是啊,他当然不像他姐姐,从小就被抛弃了,只能上一所二流中学,成绩不上不下。这种对比和自我贬低悄无声息地缠绕着她,要窒息的同时,也有一种痛快——大女儿的不痛快总是表现在神情上,影响到家里每一个人。
但更多时候,孙梅梅沉浸在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中。从外婆家背回来的行李从来没有完全拆开过,换一件取一件,洗过晾干之后再塞回去,像个暂居的客人,随时准备离开。
离开是她心里最深的渴望。她不想和这个家牵绊太深。大学四年,她拒绝了父母屡屡要来探望的请求,除了春节。其他时间或忙于勤工俭学,或忙于学业,竟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在家里度过。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仍旧如同幼时一样,是银行卡上每月一号准时打来的钱。
日子流水一般过去,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离婚,孙梅梅被自己的独立和倔强撞得精疲力竭。从童年就带着的叛逆和死鸭子嘴硬的坚强是陪伴她最久的武器。哪怕是离婚时心里痛得要昏过去,她也不会向家里伸手求安慰。
那不是我的家。以前是他们抛弃我,现在我也不要他们。那个七岁的孙梅梅被抛弃的“真相”伤透了心,一直躲在心里疗伤。
爱你在心口难开
在维也纳定居的弟弟在MSN上唤孙梅梅,要她的账号,说直接把钱打到卡上。
她诧异:“我几时说过要钱?”弟弟也诧异:“你不知道吗?妈说你买房子凑不齐全款,让我有多少拿多少。我毕业时间不长,事业还没多大起色,只有这些,不够的你们再想办法。”
孙梅梅心里一动。离婚时,妈妈邀她回家住,一如既往地被拒绝了。当时妈妈叹气:唉,离了婚带着孩子,又没个自己的窝,该有多凄凉。
难道爸妈要帮她买房子?
果然,妈把一套钥匙交到她手上。“梅梅,爸妈帮不上别的,这套房子给你,不管怎么说,有个自己的窝,心里会舒坦一些。”
孙梅梅知道这套房子掏空了父母的积蓄。很多真相弟弟其实早就告诉了她,她也是做母亲的,明白妈妈的心。
妈妈怀弟弟时,妊娠反应出奇严重,每天吐得一塌糊涂,全靠输营养液维持,自顾尚且不暇,只好把女儿送回娘家暂住。本打算妊娠反应过去就接回来,谁知妊娠反应一直持续到分娩。等到小儿子出生,他体弱多病哭闹不止,接女儿回家的事只能往后推。
谁知这样,竟然就错过了女儿对父母的依赖期,她成了外婆的贴身小棉袄,说什么也接不回去了。
妈妈有多爱孙梅梅,弟弟最清楚。谈得最多的是姐姐,连掉一颗牙都是大事;为姐姐不肯回家的事日日盼,夜夜哭;后来姐姐哪天回家哪天就是全家的节日;即便他玩命考到维也纳学音乐,可越洋电话里,十次有八次话题还是会绕到姐姐身上。
“姐,你对爸妈好一点吧。”弟弟说。
父母的心虚,愧疚,懊悔,孙梅梅其实全知道。只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放不下,她只是想听到妈妈对自己说:梅梅,对不起。梅梅,妈妈其实没有抛弃你。
迟来的亲密
一套房子的补偿着实沉重。孙梅梅反手把钥匙扣回妈妈手里:“我最近太忙,要不你们替我装修吧。”
这句话让爸妈受宠若惊。他们像得了圣旨,明明找了装修公司,还是事无巨细一板一眼地盯着。孙梅梅偶尔去看一眼进度,总能看到花甲之年的他们灰头土脸地守在现场。望着他们那一头散乱的灰白的头发和已经长出老年斑的手,她的心再一次生疼。
买沙发的时候,爸爸一定要把沙发腿去掉两公分,店家不管,推说商场没有工具。爸爸就把沙发运回来,放倒在地上,四条腿比比量量锯了半个月,锯了又量,量了又锉,孙梅梅看得不胜其烦。
可是,等真正住进新房坐进沙发的时候才发现,以她的个头,这个高度是最舒服的,抬手拿茶几上的电话,高度恰到好处。她坐了一会,忽然拿起电话,第一次主动打给了爸妈。
天已经晚了,帮忙搬了一天家的父母估计已经睡下,爸爸很久才接电话。他听见电话里女儿说:“爸,沙发很舒服,是我坐过的最舒服的沙发。”
简单一句话,他竟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妈妈急了,抢过电话问:“梅梅,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妈,没事,我只是跟爸说一声,他改造的沙发特别舒服。”
搁浅了三十五年的“爸妈”像一只神奇的魔手,曾经咫尺天涯的鸿沟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被抹平。
弟弟不喜欢我
孙梅梅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不到半岁就被送到外婆家,因为妈妈怀上了弟弟。
她不觉得没有父母的童年会和别人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只是疯玩到忘乎所以时,别的孩子都是妈妈年轻的声音在呼唤:“宝贝,回家吃饭了。”而她,是外婆苍老的声音:“梅梅!梅梅!你在哪呢?”
爸妈是每月一号准时到达的那张汇款单。外婆一次不落地递到外孙女面前:“看,你妈又寄钱来了,这么多,生怕委屈了你。”好像看到了单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孙梅梅还小,不明白一张汇款单有什么好看,只在心里奇怪:怎么会委屈呢?外婆那么爱我,别人有的,我全有;别人没
有的,我也有。每天晚上外婆握着我的胖脚丫给我洗脚,外婆温暖柔软的怀抱是最好的床。有什么可委屈的?
不过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每年春节和夏天,总有一对男女风尘仆仆来看她。外婆说:梅梅乖,爸爸妈妈来看你了。孙梅梅三岁时,他们的背上多了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子,外婆说:这是你弟弟。
她对“爸爸妈妈”没有感觉,他们要抱,她就躲在外婆身后,他们想摸她的脸,她就把头埋进外婆怀里。孙梅梅还敏感地觉察出弟弟不喜欢自己,每次“爸爸妈妈”一伸手,他就哭:“抱我!抱我!不许抱姐姐。”
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她有些烦,小男孩一哭,大人们就都去哄他,没人注意到孙梅梅悄悄溜出去。
没心没肺玩到天黑,外婆叫也不应,一直捱到所有的孩子都走了才无可奈何地蹭回家。家里那个男孩还是虎视眈眈盯着孙梅梅,她在心里不屑:“谁稀罕!我有外婆就够了。”
但心里,总有点酸酸的味道挥之不去。
外婆没了,家没了
一岁时孙梅梅不亲外婆以外的人,七岁了也一样。
妈妈来接孙梅梅回去上学,她不肯。妈妈求,外婆也劝:“跟你妈回省城吧,那条件好。我家梅梅这么漂亮,应该学学跳舞唱歌什么的,在外婆这里什么都学不着,可惜了这招人喜爱的小模样。”
孙梅梅坐在那里,不说话,只是倔强地沉默。外婆这里明明有学校,为什么非要回去?
一家人拗不过,只好随了她的意。
小镇的学校淳朴,闲言碎语也多。有几个孩子总在孙梅梅身后说一些奇怪的话,她们轻蔑地笑:“她是不是没妈呀,从来没见过。”有个女同学说:“不是,我妈说,她爸妈不喜欢她,梅梅就是没没的意思,恨不得没有她。只带儿子,把她扔给外婆,一年见不了一回,根本不想要她。”
孙梅梅因为留在这里上学而高兴的心就那么灰下来。仿佛一瞬间窥到事情的真相,有痛快,更有痛苦:原来是这样,从小就不想要我,现在还有一个视我为对头的宝贝儿子,那个家,我永远也不想回。
小姑娘发的誓算不了数。
初二时,外婆突发脑溢血。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倒在了病床上,成了眼睛半开半闭、只会喘气的重症病人。
望着外婆散乱的白发和布满老年斑的手,孙梅梅的心生疼生疼。她一夜之间长大,端屎倒尿地伺候,比大人还细心。只要外婆能好起来,哪怕真如医生说的好了也得瘫在床上她也愿意。
外婆没挺过去,孙梅梅最亲的家没了。
谁亏待了谁
孙梅梅从来不叫“爸爸”“妈妈”。整整14年,父母不过是每年见两次面的不算陌生的陌生人。她不知道怎么与对方交流,极少对父母提出要求,懂事而寡言。除了拘束,还有七岁那年获知“真相”后存下来的恨。
一家三口都在小心翼翼讨好“失而复得”的大女儿。三岁以前最关键的亲密期、七岁以后的第一个叛逆期、十三岁开始的青春期,他们都错过了。如果示好和无止境的包容能弥补,他们愿意一直这么下去。小时候看自己不顺眼的弟弟很有出息,他上了音乐学院附中。每当外人夸奖弟弟时,孙梅梅总在心里自嘲。是啊,他当然不像他姐姐,从小就被抛弃了,只能上一所二流中学,成绩不上不下。这种对比和自我贬低悄无声息地缠绕着她,要窒息的同时,也有一种痛快——大女儿的不痛快总是表现在神情上,影响到家里每一个人。
但更多时候,孙梅梅沉浸在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中。从外婆家背回来的行李从来没有完全拆开过,换一件取一件,洗过晾干之后再塞回去,像个暂居的客人,随时准备离开。
离开是她心里最深的渴望。她不想和这个家牵绊太深。大学四年,她拒绝了父母屡屡要来探望的请求,除了春节。其他时间或忙于勤工俭学,或忙于学业,竟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在家里度过。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仍旧如同幼时一样,是银行卡上每月一号准时打来的钱。
日子流水一般过去,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离婚,孙梅梅被自己的独立和倔强撞得精疲力竭。从童年就带着的叛逆和死鸭子嘴硬的坚强是陪伴她最久的武器。哪怕是离婚时心里痛得要昏过去,她也不会向家里伸手求安慰。
那不是我的家。以前是他们抛弃我,现在我也不要他们。那个七岁的孙梅梅被抛弃的“真相”伤透了心,一直躲在心里疗伤。
爱你在心口难开
在维也纳定居的弟弟在MSN上唤孙梅梅,要她的账号,说直接把钱打到卡上。
她诧异:“我几时说过要钱?”弟弟也诧异:“你不知道吗?妈说你买房子凑不齐全款,让我有多少拿多少。我毕业时间不长,事业还没多大起色,只有这些,不够的你们再想办法。”
孙梅梅心里一动。离婚时,妈妈邀她回家住,一如既往地被拒绝了。当时妈妈叹气:唉,离了婚带着孩子,又没个自己的窝,该有多凄凉。
难道爸妈要帮她买房子?
果然,妈把一套钥匙交到她手上。“梅梅,爸妈帮不上别的,这套房子给你,不管怎么说,有个自己的窝,心里会舒坦一些。”
孙梅梅知道这套房子掏空了父母的积蓄。很多真相弟弟其实早就告诉了她,她也是做母亲的,明白妈妈的心。
妈妈怀弟弟时,妊娠反应出奇严重,每天吐得一塌糊涂,全靠输营养液维持,自顾尚且不暇,只好把女儿送回娘家暂住。本打算妊娠反应过去就接回来,谁知妊娠反应一直持续到分娩。等到小儿子出生,他体弱多病哭闹不止,接女儿回家的事只能往后推。
谁知这样,竟然就错过了女儿对父母的依赖期,她成了外婆的贴身小棉袄,说什么也接不回去了。
妈妈有多爱孙梅梅,弟弟最清楚。谈得最多的是姐姐,连掉一颗牙都是大事;为姐姐不肯回家的事日日盼,夜夜哭;后来姐姐哪天回家哪天就是全家的节日;即便他玩命考到维也纳学音乐,可越洋电话里,十次有八次话题还是会绕到姐姐身上。
“姐,你对爸妈好一点吧。”弟弟说。
父母的心虚,愧疚,懊悔,孙梅梅其实全知道。只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放不下,她只是想听到妈妈对自己说:梅梅,对不起。梅梅,妈妈其实没有抛弃你。
迟来的亲密
一套房子的补偿着实沉重。孙梅梅反手把钥匙扣回妈妈手里:“我最近太忙,要不你们替我装修吧。”
这句话让爸妈受宠若惊。他们像得了圣旨,明明找了装修公司,还是事无巨细一板一眼地盯着。孙梅梅偶尔去看一眼进度,总能看到花甲之年的他们灰头土脸地守在现场。望着他们那一头散乱的灰白的头发和已经长出老年斑的手,她的心再一次生疼。
买沙发的时候,爸爸一定要把沙发腿去掉两公分,店家不管,推说商场没有工具。爸爸就把沙发运回来,放倒在地上,四条腿比比量量锯了半个月,锯了又量,量了又锉,孙梅梅看得不胜其烦。
可是,等真正住进新房坐进沙发的时候才发现,以她的个头,这个高度是最舒服的,抬手拿茶几上的电话,高度恰到好处。她坐了一会,忽然拿起电话,第一次主动打给了爸妈。
天已经晚了,帮忙搬了一天家的父母估计已经睡下,爸爸很久才接电话。他听见电话里女儿说:“爸,沙发很舒服,是我坐过的最舒服的沙发。”
简单一句话,他竟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妈妈急了,抢过电话问:“梅梅,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妈,没事,我只是跟爸说一声,他改造的沙发特别舒服。”
搁浅了三十五年的“爸妈”像一只神奇的魔手,曾经咫尺天涯的鸿沟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被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