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写作指导更有效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层进中打开,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抓住知识系统中同类要素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获取扎实牢固的新知、技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朱老师上《写作是一种打开》:
  师:最近我发现自己老是丢三落四,早上就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你曾经丢过什么东西?
  生说丢钱、丢钥匙、丢衣服——
  师:同学们说得很真诚,在生活中我们丢了许多,在学习中我们又丢了什么?
  生:丢了自由、快乐、朋友
  师:丢了让心灵自由旅行的空间,丢了那一路山花烂漫的人生风景。
  师:有空调的日子里,我们丢了什么?
  生:丢了常识、健康、感觉——
  师:丢了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的诗意,丢了自然赋予我们最敏锐的感觉。
  出示男孩消失问号的图片问:小男孩丢失了什么?
  生:好奇心、创造力、浪漫的梦想——
  师:我们在丢失了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可能丢失了不美好的东西。叩问自己,你丢失了什么?
  生:丢失了漫画书中玩耍的时间。
  生:丢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师:青春是记忆的牢笼,让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朱老师就是这样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由表及里,正向到逆向。
  二、转移视角,培养思维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
  三、替换改编中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能善于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选择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狭隘的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诱导他们转换角度,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下面是写作教学展示课《刻画心理活现人物》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我的叔叔于勒》片段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学生轻生读。
  师:你们班谁读得最好?
  学生荐读。
  师:看出父亲、母亲怎样的心理?
  生:失望、恼怒。
  四、推释悬念中培养思维敏捷性
  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并迅速地作出结论。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求异中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要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应对学生多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各种形式的训练。
  当然,每一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在训练深刻性的同时也可能训练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
  思维性是语文课程的客观本质属性。常言说:“学会一门语言,就学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应用。这就是一个人能的生存能力,即素质。因此,我们应该以思维培养为纲阅读与写作教学,将写作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基础与创新,应试与素质,进行学科整合,以思维培养一线贯之,形成崭新的作文教学系列,让思维教学成为写作教学的翅膀,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偏差。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作文?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把作文教学当成纯技巧的训练,空洞的讲解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这种没有任何真情实感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方法,是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的。教师徒费口舌,学生雾里看花如同嚼蜡。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内
期刊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发展想象力,启迪智慧,加强各学科的纵横联系与相互渗透,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备而高尚的人格。  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常常忽视甚至忽略了它的审美功能,其结果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大量美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重视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所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思维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
期刊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
期刊
一、在整体感知中提高学生自探能力  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文,获得事物的表象。大纲所说的“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提倡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以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叶圣陶先生就特别主张在预习中要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貌,之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
期刊
上周三,我校组织了听讲公开课活动。青年教师杨丽娜执教《麦琪的礼物》的情形给了我灵感,我想到了十几年来读写训练中的点滴心得。  杨丽娜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动漫,当剧中男女主人公都捧出各自为对方准备的圣诞礼物时,在场的师生都屏息而视,为他们对爱人的真挚情感打动了,虽然不是“实用”的礼物!由此我想:写文章,也要以情动人。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它们让你有了要表达的冲动,有了自己的感情融合其中,就能促使你
期刊
第一步: 勤于动笔 坚持不懈  每次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我总是或课上,或课下,或之前,或之后,跟学生一样动笔,同甘共苦,并着意于以自己的“下水”,细心探索,借以指导学生“顺利过河”。学生写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先凭着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做整理。 作文课上,我现身说法,因为自己试过了“深浅”,知道了“冷暖”,尝到了“滋味”,所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作文交上来,不乏可
期刊
考生面对考场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写出满意的作文。其实我们只要在文中打造几个亮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标题亮点   面对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的拟题法有以下几种:  1、扩充法。就是扩充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一个短语。如以“礼物”为话题作文,文章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的礼物》《礼物,增进了我们的友谊》等。 
期刊
首先,我们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上语文课。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采用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