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导语、标题、诵读、多媒体、文眼、讨论、比较、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方法途径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阅读 思维 激活思维
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自由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考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比值加大,无不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形成钱梦龙老师的“教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下面一些方法途径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通过导语激活
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老师趁机提问:孙犁写于60年代的散文《黄鹂》叙述了些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再细读课文,勾画并概括出描写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状态的有关内容: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黄鹂发出“尖利的富有召唤性的启发性的鸣叫”,但美丽一闪而过;青岛疗养时所见的黄鹂是生活于枪口之下的惊弓之鸟;鸟市的黄鹂如同囚徒,被羁绊着,被玩弄着,那病态令人不忍多看一眼。由此明白,良好的环境,是黄鹂展示美的必要条件。
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人、反常导人等等。阅读课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标题激活
一般地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游”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
一个“雨”字引出一篇佳作,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推进文章。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中”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三、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合全文,反复揣摩,便知作者意在用“嘿!”凸现北京人易于满足和满足后自我陶醉的心理,因此应该读出一种由然而生的幸福,一种通体顺畅的舒坦。而《荷塘月色》运用叠音词,意在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表达作者对荷塘四周景色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诵读时,语调宜悠长、舒缓,读出淡淡的喜悦,读出朦胧的诗意,读出协调的韵律,并在头脑中再现语句描写的物象。如“ 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薄薄”的清雾等等。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通过重音、停顿、语调和节奏处理等听觉艺术,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四、通过多媒体激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实现的物质保证。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加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等,都是简单而又能开启智慧仓库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一面启发学生思考,若给断臂维纳斯续上手臂,可以有那些姿态?一面将学生的设想投影在屏幕上,学生们的思维便会迅速活跃起来,老师再给以关键的一“激”: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没有给维纳斯续上手臂?学生们将续上断臂前后的维纳斯一比较,便会明白:缺陷的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能够点燃他们思想的柴火,使之燃烧起来,燃旺起来,形成探究的燎原之势。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智慧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符号负载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新”字上出彩,“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使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那你的学生就会思维敏捷,你的教学就会真正走出一条费力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中学)
关键词:阅读 思维 激活思维
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自由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考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比值加大,无不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形成钱梦龙老师的“教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下面一些方法途径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通过导语激活
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老师趁机提问:孙犁写于60年代的散文《黄鹂》叙述了些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再细读课文,勾画并概括出描写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状态的有关内容: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黄鹂发出“尖利的富有召唤性的启发性的鸣叫”,但美丽一闪而过;青岛疗养时所见的黄鹂是生活于枪口之下的惊弓之鸟;鸟市的黄鹂如同囚徒,被羁绊着,被玩弄着,那病态令人不忍多看一眼。由此明白,良好的环境,是黄鹂展示美的必要条件。
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人、反常导人等等。阅读课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标题激活
一般地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游”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
一个“雨”字引出一篇佳作,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推进文章。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中”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三、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合全文,反复揣摩,便知作者意在用“嘿!”凸现北京人易于满足和满足后自我陶醉的心理,因此应该读出一种由然而生的幸福,一种通体顺畅的舒坦。而《荷塘月色》运用叠音词,意在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表达作者对荷塘四周景色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诵读时,语调宜悠长、舒缓,读出淡淡的喜悦,读出朦胧的诗意,读出协调的韵律,并在头脑中再现语句描写的物象。如“ 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薄薄”的清雾等等。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通过重音、停顿、语调和节奏处理等听觉艺术,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四、通过多媒体激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实现的物质保证。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加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等,都是简单而又能开启智慧仓库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一面启发学生思考,若给断臂维纳斯续上手臂,可以有那些姿态?一面将学生的设想投影在屏幕上,学生们的思维便会迅速活跃起来,老师再给以关键的一“激”: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没有给维纳斯续上手臂?学生们将续上断臂前后的维纳斯一比较,便会明白:缺陷的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能够点燃他们思想的柴火,使之燃烧起来,燃旺起来,形成探究的燎原之势。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智慧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符号负载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新”字上出彩,“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使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那你的学生就会思维敏捷,你的教学就会真正走出一条费力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