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与孩子同在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成年后遭遇心理困扰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法接受事实,特别是真实的自我以及自己真实的感觉。一味逃避与自我欺骗渐渐侵蚀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不可自拔地陷入抑郁、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中。因而,在孩子出生后,人格奠基关键的头几年中,保护孩子原有的真实状态,成为父母们不可忽视的责任。
  
  当“镜子”失真时……
  孩子往往通过父母“这面镜子”来认识和了解自己,“镜子”一旦失真,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阳阳打完预防针,哭个不停。妈妈抱着他一个劲地说:“不疼,不疼,阳阳很勇敢。你不哭,妈妈就带你去吃麦当劳。”
  解读:打针当然疼,疼了自然会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妈妈却反复告诉孩子“不疼”。阳阳因此感到困惑:是不是我的感觉不对?他也可能会愤怒,因为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接受。妈妈还用“吃麦当劳”来交换阳阳的“不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只要我哭,就可以……”
  潜在的危险: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真实的感觉,并可能通过伪装感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真有那么疼吗?”
  齐齐正学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外婆马上尖叫着冲过来:“可怜的宝贝!”齐齐愣了一下,然后撇嘴大哭起来。
  解读:孩子学习走路,不慎摔倒很正常,摔多了自然就不摔了。齐齐哭,显然并非因为摔疼了,而是外婆的大惊小怪令他产生了摔得很疼的错觉。
  潜在的危险:孩子无法辨识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并学会用夸张的反应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我怕生就不好吗?”
  露露内向腼腆,看到陌生人就躲。为锻炼她的胆量,奶奶总是一把将她揪出来,推到陌生人面前。
  解读:怕生,是孩子情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内向的孩子更是如此。奶奶“一把揪出来”的做法无疑是告诉孩子:你怕生不好,必须要改正。
  潜在的危险:孩子对真实的自我产生羞愧感,容易变得自卑,不合群,缺乏主见,意志薄弱。
  “我做错了什么吗?”
  爸爸心事重重,但勉强打起精神陪辉辉玩。辉辉不时瞅瞅爸爸,玩着玩着莫名其妙地哭了。
  解读:大人与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情绪不一定同步,有时甚至是相悖的。当爸爸掩饰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孩子在一起时,“是我惹爸爸不高兴了吗?”孩子心里会这样问自己。
  潜在的危险:孩子学会压抑自我,将自我角色化,容易处于焦虑不安中。
  父母如何保护孩子与“真实”同在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允许孩子表达任何真实的感受与情绪。如果妈妈能够对阳阳说:“打针是会疼的,现在是不是好点了?如果现在不疼了,我们就笑一笑,好不好?”孩子就会明白“疼了哭是可以的,不疼笑也是可以的”。最忌讳的是,一旦孩子哭闹,父母就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假装。需要提醒的是,假如孩子边哭闹边打人,父母不能放任不管,必须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建议孩子用语言、涂鸦、运动等其他方式为情绪找出口。
  其次,放下投射。齐齐的外婆之所以会有那样夸张的表现,在于她内心对齐齐的重视,或者把孩子看得过于柔弱。她从自我感受出发做出判断,这就是投射。但对孩子而言,摔跤并没有什么,也没那么疼。我们可以先观察孩子的反应,之后再做出处理。如果他放声痛哭,就抱抱他;如果他咧嘴作哭状,可以摸摸他的头;如果他爬起来继续走,我们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好了。
  再次,破除固有偏见,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通常,我们会认为勇敢好,胆小不好,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孩子最初表现出的胆小更多体现的是先天气质,无关好坏。成人的看法等于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当孩子以“胆小”自居时,以后将很难突破自我。露露先天内向,父母应引导她更多地表达和展现自我。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前提是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成人也要与“真实”同在。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具有神一般的地位。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将陷入极大困扰当中。当辉辉发现爸爸心不在焉时,他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委屈。其实,爸爸不如实话实说:“爸爸想陪你玩,但有点累。不如你先自己玩,半个小时后爸爸找你,好吗?”这样,大人也给自己调整情绪做了时间上的限定。对孩子诚实就是尊重孩子,当他感觉受到尊重时,他也懂得了尊重别人。同时,父母也为孩子做了表达真实感受与想法的示范。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宝宝的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有强弱之分,因而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危害在程度上有差别。有些宝宝可能会被长期的负面情绪改变大脑结构,长大后患上轻度的神经症;有些宝宝可能因为经历了严重的生活事件,如失去至亲,或被欺负,最后发展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障碍。  谁说幼儿无压力  在家长看来,上学之前的宝宝是最幸福的,吃穿不愁,没有学习压力,在家可以享受到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所以不应该有负面情绪。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怎样的性格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呢?评价某人性格好,具体指的是什么?家长都能说出几样,但谁都不敢说真正清楚。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硕士,教育咨询专家彭伟民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快乐活泼,安静专注  主持人:“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尽管不算十分严谨的论断,但人的性格对生活有重大影响,想必各位家长都有同感。那么,什么样的性格算是好性格?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作为家长
1.见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时,一定要当场道歉。  2.公共场合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3.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4.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
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不惜让名目繁多的幼儿早教班、特长班无情地占据孩子们的玩乐时间,使他们的身心承受无法承受的压力。湖南一个被父母逼着赶场培训的8岁女孩不堪重负,想像爷爷一样“提前退休”。“五一”节前夕,她给老师写了个“退休报告”后悄悄离家,要回到乡下做个自由的小鸟,途中不幸跌落路边深井……  不堪重负:5岁女孩“赶场”参加3个培训班  今年8岁的雨虹聪明懂事。她的父亲徐咏军,
无 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故事本身有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利,那么家长们都十分乐意讲给孩子听。在讲故事的同时,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也是一种亲子互动。下面是美国家长最喜欢给孩子讲的故事,或许对中国家长有所启发。  故事一:聪明的流浪汉  有一个愣头愣脑的流浪汉,常喜欢在市场里走动。许多人因为他是流浪汉而用各种方法取笑他。其中有一个大家百试不厌的方法,那就是在手掌心里放一个5元和一个10元的硬币
[摘 要] 如果师生沟通不畅,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自从开始担任五年级班主任以来,学生不愿意和我当面交流的情况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面对这种情况,我积极寻找能够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式。传统书信的沟通方式给了我灵感,我给班里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师生交流本,力图通过它使学生放下包袱,能够和我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与烦恼。  [关键词] 师生;交流;收获  “师生交流本”从最先的自我反
2009年11月,著名歌手臧天朔因聚众斗殴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3年2月,他获释出狱,算上之前在看守所的日子,他在监狱待了整整5年。出狱之后的臧天朔,百废待兴:公司开始运转,巡演也正在筹备,一直想办的音乐教室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百忙之中的他看起来却没有疲累之态,沉静的笑容里总是洋溢着淡淡的幸福,他说:“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得抓紧了,不为别的,就为我老婆,为她不离不弃等我这5年,为她每个月
星期天,我和小山相约去野外挖野菜。我到他家时,看到他正在写一篇作文。他只写了两三行,就用嘴噙着笔,没什么可写的了。为帮助他把作文快点写完,我说:“找本作文选,抄一抄不就行了吗?”小山听了,生气地说:“你出的是馊主意!”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我很生气,决定和他割袍断义,于是我独自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冷静地想,他不领情,或许是我错了?换个角度想一想,作文必须是自己写的,是不能抄的。我又回去,向小山道歉道
英 国诺丁汉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适度惩罚使人进步。  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隔着被水打湿的玻璃判断后面的模糊物体是人还是别的东西,如果判断错了,受试者将被罚款。科学家同时用脑电图测量了受试者大脑对不同金额罚款的反应。研究发现,随着罚款金额的增加,受试者判断的准确性会提高,并且大脑的活动也随之改变。但金额过大会使受试者变得焦虑、有攻击性。心理学家称,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确定奖惩机制对人的激励作用。  (
美国特拉华州州立大学和天普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鼓励学龄前儿童玩积木能够提高他们以后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能力。  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超过100个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3岁儿童。孩子们被测试的搭积木技巧主要有两个:看他们能否辨别出一块积木是应该搭在另一块的上方还是下方,还有他们是否能将积木排列在一条线上。在数学能力的测试方面,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孩子的计算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更善于搭积木的孩子学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