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是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场地的转变。多让学生探究、实践,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一直是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本文从课程教学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机会等方面,来分析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提问机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体现“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提问也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的“活”起来,这样的课堂肯定是精彩且富有成效的课堂。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提出问题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来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提问的精神。如,我在教学“欧拉图”时,首先给出了著名的“格尼斯堡”七桥问题,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观察后提问:“看到这个情境,你想有什么想法?”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不能一次经过七座桥呢?”,紧接着我创设了两只兔子要将一幅图中每条边至少经过一次,最后到达终点(奇点)的情境,在动画演示跑的过程后又问:“为什么灰兔子会先到呢?”从而引出了灰兔子与白兔子的起跑点奇偶度不一样问题。然后老师总结:灰兔子从奇度顶点出发到达奇度顶点,只需经过图中所有边一次,而白兔子从偶度顶点出发到达奇度顶点,必然有一条边需要重复走两次。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接着老师又问:“你想在这节课里学会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学会如何判定欧拉图”。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可以一笔画完成”。
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提出了近10个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问题的爱好,这样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活“了起来。
教师提问要给学生一定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笔者听了很多堂课,且各个学科均涉及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一定的交流空间的那就更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预设的,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的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交流和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疑问后,学生便会思考,也才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引导图层”时,首先给出一个太阳升起落山的直线效果,学生观察后直接纠正道:“老师,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条弧线,而不是直线。”,我顺势提问:“那如何让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变成是一条弧线呢?”此问题一出,我给出一定时间并且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课堂开始热闹起来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起来了,有的学生说:“插入若干关键帧,来控制太阳的运动”。有的说:“是不是需要一个引导线来控制太阳运动的轨迹”。教师在给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后,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很多较为深刻的问题,课堂氛围融洽,学生“活”了起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课堂成为学生踊跃参与的课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显现,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提问机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体现“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提问也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的“活”起来,这样的课堂肯定是精彩且富有成效的课堂。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提出问题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来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提问的精神。如,我在教学“欧拉图”时,首先给出了著名的“格尼斯堡”七桥问题,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观察后提问:“看到这个情境,你想有什么想法?”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不能一次经过七座桥呢?”,紧接着我创设了两只兔子要将一幅图中每条边至少经过一次,最后到达终点(奇点)的情境,在动画演示跑的过程后又问:“为什么灰兔子会先到呢?”从而引出了灰兔子与白兔子的起跑点奇偶度不一样问题。然后老师总结:灰兔子从奇度顶点出发到达奇度顶点,只需经过图中所有边一次,而白兔子从偶度顶点出发到达奇度顶点,必然有一条边需要重复走两次。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接着老师又问:“你想在这节课里学会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学会如何判定欧拉图”。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可以一笔画完成”。
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提出了近10个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问题的爱好,这样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活“了起来。
教师提问要给学生一定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笔者听了很多堂课,且各个学科均涉及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一定的交流空间的那就更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预设的,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的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交流和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疑问后,学生便会思考,也才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引导图层”时,首先给出一个太阳升起落山的直线效果,学生观察后直接纠正道:“老师,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条弧线,而不是直线。”,我顺势提问:“那如何让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变成是一条弧线呢?”此问题一出,我给出一定时间并且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课堂开始热闹起来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起来了,有的学生说:“插入若干关键帧,来控制太阳的运动”。有的说:“是不是需要一个引导线来控制太阳运动的轨迹”。教师在给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后,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很多较为深刻的问题,课堂氛围融洽,学生“活”了起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课堂成为学生踊跃参与的课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显现,让学生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