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19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明确的损伤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NAFLD除直接或通过促进并存的其他肝病的进展,导致肝衰竭、肝细胞癌(HCC)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病,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NAFLD普通成人患病率高达20%~30%,其中10%~30%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最近的研究表明,上海和广东普通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7%和15%,香港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16%,而中国台湾成人NAFLD患病率为12%。2007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亚虎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平均47.3岁;病程0.5~15年,B超分级:轻度29例,中度9例,重度2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5.5岁;病程1~17年;B超分级:轻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排除标准: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140g/周(女性<70g/周);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性疾病;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LD工作定义: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有代谢综合症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抗(IR)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可明确NAFLD的诊断。
辨证分型:本病中医学根据起临床表现,可归属“肝癖”“胁痛”等范畴。在明确NAFLD的诊断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和“痰瘀互结型”。本次治疗选取“肝郁脾虚型”患者,符合以下中医证候分类标准:①主症:右胁胀痛或是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②次症: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脉弦或弦细。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亚虎保肝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亚贡15g,虎杖12g,北沙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柴胡12g,白芍15g,当归15g,甘草6g。以冷水1000ml,浸泡30分钟,煎沸后5分钟,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胶囊(1粒/次,1次/日)。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患者配合低脂低热饮食和适当运动,以配合控制体重,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血清转氨酶异常者注意休息。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变化。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马民等的标准制定。①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血脂等检查均正常,B超示脂肪肝特征消失;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脏B超示脂肪肝消失或下降两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肝功能、血脂等改善率>50%;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明显好转或下降1个级别,肝功能、血脂等改善率>30%;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无明显变化,肝功能、血脂等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中医“肝癖”、“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引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生痰;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痰湿交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终致气滞湿阻血瘀互结于肝,从而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功能失调,病机虽为气、血、痰、湿互结,但肝之疏泄失常贯穿始终。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消。现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特点,以亚虎四君汤解郁行气、调畅气机,配合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以治其本,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柴胡能疏肝解郁,和解透邪。李杲云:“柴胡有散诸经血结气雾之功”《本草便读》曰:其能“条达木郁,疏通气血”;白芍能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两药配合,既疏肝解郁,又能养阴柔肝,有良好的和解止痛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可降低肝脏中含量,具有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白芍能降低,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四君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临证时,加虎杖、亚贡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可以加强辨证治疗效果。诸药合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兼有化湿祛浊、活血化瘀之功。
血脂、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亚虎保肝汤可有效调节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糖,减少脂质瘀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有关。临床治疗中,还应重视饮食、生活起居和运动锻炼的配合,可以加强疗效,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贾继东.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张超群,李宗俊,阎蓉,等.亚虎四君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分析[J].云南医药,2010(1):10-13.
3 孔祥廉.脂肪肝的中医治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5:94-97.
4 郭晓萍,程宇甫,袁勤钊,等.加味四逆散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4.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明确的损伤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NAFLD除直接或通过促进并存的其他肝病的进展,导致肝衰竭、肝细胞癌(HCC)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病,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NAFLD普通成人患病率高达20%~30%,其中10%~30%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最近的研究表明,上海和广东普通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7%和15%,香港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16%,而中国台湾成人NAFLD患病率为12%。2007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亚虎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平均47.3岁;病程0.5~15年,B超分级:轻度29例,中度9例,重度2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5.5岁;病程1~17年;B超分级:轻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排除标准: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140g/周(女性<70g/周);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性疾病;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鉴于肝组织学诊断难以获得,NAFLD工作定义: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有代谢综合症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抗(IR)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可明确NAFLD的诊断。
辨证分型:本病中医学根据起临床表现,可归属“肝癖”“胁痛”等范畴。在明确NAFLD的诊断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和“痰瘀互结型”。本次治疗选取“肝郁脾虚型”患者,符合以下中医证候分类标准:①主症:右胁胀痛或是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②次症: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脉弦或弦细。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亚虎保肝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亚贡15g,虎杖12g,北沙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柴胡12g,白芍15g,当归15g,甘草6g。以冷水1000ml,浸泡30分钟,煎沸后5分钟,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胶囊(1粒/次,1次/日)。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患者配合低脂低热饮食和适当运动,以配合控制体重,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血清转氨酶异常者注意休息。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变化。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马民等的标准制定。①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血脂等检查均正常,B超示脂肪肝特征消失;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脏B超示脂肪肝消失或下降两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肝功能、血脂等改善率>50%;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明显好转或下降1个级别,肝功能、血脂等改善率>30%;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脏B超示脂肪肝表现无明显变化,肝功能、血脂等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中医“肝癖”、“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引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生痰;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痰湿交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终致气滞湿阻血瘀互结于肝,从而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功能失调,病机虽为气、血、痰、湿互结,但肝之疏泄失常贯穿始终。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消。现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特点,以亚虎四君汤解郁行气、调畅气机,配合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以治其本,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柴胡能疏肝解郁,和解透邪。李杲云:“柴胡有散诸经血结气雾之功”《本草便读》曰:其能“条达木郁,疏通气血”;白芍能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两药配合,既疏肝解郁,又能养阴柔肝,有良好的和解止痛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可降低肝脏中含量,具有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白芍能降低,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四君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临证时,加虎杖、亚贡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可以加强辨证治疗效果。诸药合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兼有化湿祛浊、活血化瘀之功。
血脂、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亚虎保肝汤可有效调节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糖,减少脂质瘀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有关。临床治疗中,还应重视饮食、生活起居和运动锻炼的配合,可以加强疗效,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贾继东.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张超群,李宗俊,阎蓉,等.亚虎四君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分析[J].云南医药,2010(1):10-13.
3 孔祥廉.脂肪肝的中医治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5:94-97.
4 郭晓萍,程宇甫,袁勤钊,等.加味四逆散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