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其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控制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当前,全球金融形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在金融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呈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对银行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因此,研究新常态下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为进一步提高银行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存,金融体系和银行本身的业务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基因式”的变革,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呈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使得各种银行信贷风险错综交织、相互渗透,很容易交叉传染,形成系统性风险,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对银行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金融形势
  2015年中国金融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增长依然存在,“三驾马车”结构发生新变化:进出口增长继续“双降”。2015年出口增速比2014年小幅下降,同比下降1.8%,进口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增长小幅下降。一方面国家出台刺激房地产政策、多次降息降准宽松货币等影响,房地产销售有回暖迹象,但区域优势明显,三线及以下城市销售仍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由于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受限,制造业投资依然乏力,基建投资放缓。然而,国家出台了相关投资政策(一带一路、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阻止了投资增长的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19日发布数据,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5年,金融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保持基本稳健,物价水平总体势趋于平稳,但受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改革、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2015年央行降息降准已达5次,并且还有继续下调的可能,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得金融机构利差缩小,成本飚升,利润空间被挤压,2015年度各银行利润增幅普遍下降。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
  2015年,国家出台了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型融资机构的崛起。传统银行躺着赚钱的机会一去不复返,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利差收窄,再加上经济下行,银行经营困难,不良贷款飚升,信贷风险压力空前巨大。
  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当前金融形势下信贷风险管理缺乏应对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推进,银行潜在信贷风险进一步显现,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利率的决定方式,直接影响了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资产负债业务和结构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金融形势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具有较强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但由于银行自身约束,在信贷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化解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信贷风险管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重信贷风险静态管理,轻动态管理,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约束性失真”。银行在前期的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侧重过去信贷风险指标的汇总,主要反映过去的信贷风险管理成效,同时过于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连续性和动态性不足。
  3.从业人员经验欠缺,创新驱动信贷风险管理不足。近年来,银行大量从业人员大部分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大多数从业人员经验不足。一方面信贷调查岗人员实务操作不熟悉,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信贷风险,隐性信贷风险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和信用审查岗从业人员流动快,队伍不稳定,信贷风险管理缺乏创新性和连续性,创新驱动信贷风险管理不足。
  4.信贷风险管理重感性认识,轻理性认识,没有正确树立正确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理念。长期以来,从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看,信贷风险管理只停留在口头和制定制度层面上,形式大于实质,落实少;制度规定多,执行少。信贷风险管理没有入心、入脑,员工被动接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形成信贷风险管理的文化理念。
  5.重业务发展,轻信贷风险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信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从银行部分经营机构形成信贷风险的情况看,部分经营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信贷风险,短期内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收益得到了很快提高,但后患无穷。
  三、金融新常态下银行信贷管理
  (一)发挥管理层“指挥棒”作用,全面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管理层对信贷风险管理起决定性作用。在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评价模型中,银行管理层次在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影响的四个一级指标(银行管理层次、银行人员层次、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中的权重为55.04%,是信贷风险管理的主导力量。因此,银行要正确把握当前金融形式,认真研究“授信政策”和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三查”制度、审批制度、贷后管理操作规程、信贷风险预警操作规程等)的落实,同时加强银行信贷风险信息沟通机制的畅通性,加大参与和检查力度,使各项授信政策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二)对目标客户实行“有进有退”的名单制管理
  银行必须拟定核心战略客户名单并认真研究,明确专人营销、维护,定期进行回访;对明确的核心战略客户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制定“一户一策”的营销、维护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进行营销、维护。此外,对名单制内的客户实行动态管理和优惠政策,一方面要定期对进入名单的客户进行资格筛选,不符合进入名单的客户要坚决退出,符合筛选资格的增量客户要及时进入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对进入名单内的客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资源(信贷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上优先,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开辟“绿色通道”,在业务合作上给予让利。   (三)建立客户退出机制,有效化解信贷风险
  依据“授信政策”,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存量授信客户,定期组织召开信贷风险管理专题分析会,对信贷风险进行讨论评估;定期开展信贷风险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预警信贷风险,通过召开信贷风险专题会和专项排查,明确退出客户类型。对明确退出的客户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坚决退出,一方面要制定“一户一策”的退出方案,有的放矢退出;另一方面要签发“督办令”限期退出。通过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化解信贷风险。
  (四)创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努力适应金融新常态
  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换档期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诸多风险交织,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必然要求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方式,适应金融发展新常态。首先,授信产品创新过程中优先考虑信贷风险,在授信产品投放前,运用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对授信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控方案,严把授信产品准入关;其次,遵循收益与风险配比原则,运用定价模型科学合理对授信产品定价;最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手段加大信息收集、整理、评估、预警和处置力度,使高科技贯穿信贷风险管理全过程。
  (五)强化银行信贷风险动态管理,预防信贷风险管理“约束性失真”
  银行信贷风险静态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指标的滞后性,不能动态反映信贷风险管理的变动,信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状况不匹配,根据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模型测定,大多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一定意上的“约束性失真”。因此,银行要改变过去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强化动态管理,使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管理相适应。一方面业务发展规模与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相适应,业务扩张时管理人员按相应比例增加;另一方面业务发展规模与信贷风险管理投入相适应,业务增加相应的信贷风险管理投入增加,业务综合经营越多越复杂,信贷风险管理投入也应加大,如人力成本、信贷风险管理科技投入成本等。
  (六)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理念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在长期信贷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从事信贷经营和管理人员普遍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总和。良好的信贷管理文化既能够为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思想和信念支持,又能弥补信贷管理制度的不足,为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思想基础。因此,树立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正确处理好信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石。要一方面从精神层面构建信贷风险文化,另一方面从制度层面筑牢信贷风险文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前我国许多大坝的堤防工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害,比较迫切的需要对其进行防渗加固.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堤防的防渗加固技术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步伐的不断前进,对城市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陈述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工序与控制重点,分析了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
【摘 要】近十几年外汇交易市场变动频繁,各种交易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外汇套息交易备受青睐,不但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对冲基金热衷于此,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个人投资者也能参与其中。由于日本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日元成为外汇套息交易的主要工具。本文旨在分析日元套息交易的形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外汇;套息交易;投资策略  一、日元套息交易概述  如果关注近十几年来主要金融市场的新闻,类似
期刊
研究了双波量子理论中守恒定律的数学形式,讨论了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守恒量及其经典极限.结果表明,双波量子理论中的守恒定律适用于单个粒子,而通常量子力学中的守恒定律仅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