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治理难度相对较低,在我国现阶段,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着增强,各地相继进行了中小河流的污染治理项目,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促进了相关治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河道的基础性功能是行洪排涝,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合理工作时间的减短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休憩空间逐渐变大,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变得更为亲密。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在人们心中逐渐加深,河道治理与规划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对自然环境进行改善的首要任务。
一、河道治理所要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人类和自然相协调的原则
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是现代河道治理从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转变的基本点,是人类认识理解的回归点。近阶段,人类已经意识到只有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相互适应,方能在改进与完善现代河道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类的发展趋向于可持續化。
(二)坚持全面规划、治理的原则
河道、湖泊等水系的构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河道、湖泊等水系进行治理规划之际务必要全面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准则,科学、恰当地确定有关河道治理规划的依据、原则、目标及方案。在河道所涉及的范畴内进行雨洪检测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管理、水资源的补充、水资源质量的净化等项目,进而完成对河道进行整治规划的时代任务。
(三)坚持实现河道多功能的原则
众所周知,现代河道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洪排涝,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强的脚步,城镇河道、湖水等水系的功能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因此在河道实际的治理规划的过程中,务必要全面考虑河道各功能的需要,不能够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即不能够将河道的功能仅划分为防洪涝、排洪水,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但也不能仅关注河道的生态功能而忽略河道的基础性功能。
(四)坚持河道治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原则
对河道实施治理规划项目,其实是属于当代水利项目中的一项,也属于当代人口资源环境所涉及的范畴,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容。所以,对河道进行相关的治理规划项目不应当仅将眼光投于河道整治上,而应当将河道治理规划项目放在当代经济社会的环境里,将其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相联系。
(五)坚持河道规划有余留空间的原则
河道治理规划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步伐而持续性进步、革新、改进的规划项目,科学、合理的规划项目应当存有一定的余留空间,进而满足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
(一)河道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内河,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造成河道内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的死泥潭。河道污染治理的目的是消除水体污染,优化河道生态环境,消除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造就良好的生存环境。河道污染治理从技术层面上包括水质净化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及生物酶技术等。
1.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分为河道曝气充氧技术、水上浮岛净化技术、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以及砾石接触氧化技术。这些技术应根据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使用。虽然技术方法不同,但各有优势,都可以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污染状况。
2.生态修复技术包含3个层面:一是在河道两岸发展植被,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岸边种植草坪,在河道底部边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二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功能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种植合适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着植物等,构建健康的水生植物系统,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三是在河水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利用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放养一定数量的、适合区域河道生长的鱼类、虾类、浮游动物等,建立和谐、稳定的水生动物生态系统。
3.生物酶技术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生产工艺,具有无毒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废水、省时省工等优势,在治理河道水体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保,在国内外的一些河道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4.截污清淤技术,截污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点污染源,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障碍物截污之外,在很多中小河流治理当中还尝试了引水截污、管道截污的方法,所谓的引水截污就是在点污染源附近开凿一条引水渠,将污水引到引水渠聚集在一起以后进行集中再处理。而管道截污的方法主要是指在点污染源附近安放排水管道,利用水泵将附近的污水抽出集中处理的方法。在清淤方面主要是大型机械的底泥疏浚,虽然工程造价较高,但是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部分中小河段治理当中还使用了蓄水冲刷法,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效果也不错。
5.重金属的化学固定。重金属超标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中的重金属在特殊的条件下会以离子态或其它结合态进入到水体,如果能够将重金属固定在底泥当中,就可以有效抑制河流重金属污染,而现代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调高河流的 pH 值以后,重金属在淤泥内可以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性沉淀物,可以达到固定重金属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在河流中加入碱性物质,将河流底泥中水的 pH 值控制在7 ~8 以后,就可以抑制住重金属溶解水。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针对现阶段我国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河道治理工作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对传统思想中的单一防洪的规划方式进行变更,在规划股过程中要将城镇建设问题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并以生态型、前瞻性和高起点为目标,保证安全、环境和资源能够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形成畅通的水系河网,从而为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也能够使河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做好截污纳管工作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污染源,在截污的过程中,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沿岸直排河道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处理,并将其统一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并由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
在一些没有统一纳管条件的乡村地区,要想做好河道的截污治理工作,就应该建立其简易的污水处理中心,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后,才可以排入河道。
对于畜禽养殖地区来说,也应该做好污染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截污纳管工作的全面性。
(四)搞活水体,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水体搞活的关键工作就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也就是突出水体流体的重要性。在搞活河网水体的过程汇总,应该不断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在河道整治规划内需要使用科学的调水方式,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考虑到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要求,将需求总量中考虑环境用水量问题,这样才能为河网内的水体流动提供重要的水源。
结束语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与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相适应的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务必要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施工、严格维护保养,创造一个适于河岸生物生长的水生态环境,给予水体微生物、两栖动物、植物一个适宜生存、繁殖以及避难的场地。与此同时,对河道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以外,还务必要适当地放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大大提高水体生物的多样性,重新构建河道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高晓琴.南通市城市生态河道构建理论及其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
[2]韩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张俊华.城镇河道岸坡生态整治模式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
[4]刘兆楠.大连市杨树河治理工程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刘国印.白浪河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
作者简介:黄文春,云南省临沧市人,出生于1981年12月28日,工程师,工作单位:临沧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河道的基础性功能是行洪排涝,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合理工作时间的减短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休憩空间逐渐变大,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变得更为亲密。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在人们心中逐渐加深,河道治理与规划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对自然环境进行改善的首要任务。
一、河道治理所要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人类和自然相协调的原则
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是现代河道治理从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转变的基本点,是人类认识理解的回归点。近阶段,人类已经意识到只有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相互适应,方能在改进与完善现代河道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类的发展趋向于可持續化。
(二)坚持全面规划、治理的原则
河道、湖泊等水系的构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河道、湖泊等水系进行治理规划之际务必要全面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准则,科学、恰当地确定有关河道治理规划的依据、原则、目标及方案。在河道所涉及的范畴内进行雨洪检测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管理、水资源的补充、水资源质量的净化等项目,进而完成对河道进行整治规划的时代任务。
(三)坚持实现河道多功能的原则
众所周知,现代河道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洪排涝,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强的脚步,城镇河道、湖水等水系的功能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因此在河道实际的治理规划的过程中,务必要全面考虑河道各功能的需要,不能够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即不能够将河道的功能仅划分为防洪涝、排洪水,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但也不能仅关注河道的生态功能而忽略河道的基础性功能。
(四)坚持河道治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原则
对河道实施治理规划项目,其实是属于当代水利项目中的一项,也属于当代人口资源环境所涉及的范畴,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容。所以,对河道进行相关的治理规划项目不应当仅将眼光投于河道整治上,而应当将河道治理规划项目放在当代经济社会的环境里,将其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相联系。
(五)坚持河道规划有余留空间的原则
河道治理规划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步伐而持续性进步、革新、改进的规划项目,科学、合理的规划项目应当存有一定的余留空间,进而满足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
(一)河道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内河,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造成河道内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的死泥潭。河道污染治理的目的是消除水体污染,优化河道生态环境,消除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造就良好的生存环境。河道污染治理从技术层面上包括水质净化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及生物酶技术等。
1.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分为河道曝气充氧技术、水上浮岛净化技术、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以及砾石接触氧化技术。这些技术应根据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使用。虽然技术方法不同,但各有优势,都可以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污染状况。
2.生态修复技术包含3个层面:一是在河道两岸发展植被,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岸边种植草坪,在河道底部边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二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功能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种植合适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着植物等,构建健康的水生植物系统,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三是在河水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利用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放养一定数量的、适合区域河道生长的鱼类、虾类、浮游动物等,建立和谐、稳定的水生动物生态系统。
3.生物酶技术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生产工艺,具有无毒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废水、省时省工等优势,在治理河道水体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保,在国内外的一些河道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4.截污清淤技术,截污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点污染源,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障碍物截污之外,在很多中小河流治理当中还尝试了引水截污、管道截污的方法,所谓的引水截污就是在点污染源附近开凿一条引水渠,将污水引到引水渠聚集在一起以后进行集中再处理。而管道截污的方法主要是指在点污染源附近安放排水管道,利用水泵将附近的污水抽出集中处理的方法。在清淤方面主要是大型机械的底泥疏浚,虽然工程造价较高,但是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部分中小河段治理当中还使用了蓄水冲刷法,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效果也不错。
5.重金属的化学固定。重金属超标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中的重金属在特殊的条件下会以离子态或其它结合态进入到水体,如果能够将重金属固定在底泥当中,就可以有效抑制河流重金属污染,而现代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调高河流的 pH 值以后,重金属在淤泥内可以形成硅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性沉淀物,可以达到固定重金属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在河流中加入碱性物质,将河流底泥中水的 pH 值控制在7 ~8 以后,就可以抑制住重金属溶解水。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针对现阶段我国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河道治理工作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对传统思想中的单一防洪的规划方式进行变更,在规划股过程中要将城镇建设问题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并以生态型、前瞻性和高起点为目标,保证安全、环境和资源能够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形成畅通的水系河网,从而为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也能够使河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做好截污纳管工作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污染源,在截污的过程中,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沿岸直排河道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处理,并将其统一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并由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
在一些没有统一纳管条件的乡村地区,要想做好河道的截污治理工作,就应该建立其简易的污水处理中心,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后,才可以排入河道。
对于畜禽养殖地区来说,也应该做好污染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截污纳管工作的全面性。
(四)搞活水体,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水体搞活的关键工作就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也就是突出水体流体的重要性。在搞活河网水体的过程汇总,应该不断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在河道整治规划内需要使用科学的调水方式,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考虑到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要求,将需求总量中考虑环境用水量问题,这样才能为河网内的水体流动提供重要的水源。
结束语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与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相适应的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务必要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施工、严格维护保养,创造一个适于河岸生物生长的水生态环境,给予水体微生物、两栖动物、植物一个适宜生存、繁殖以及避难的场地。与此同时,对河道除了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以外,还务必要适当地放养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大大提高水体生物的多样性,重新构建河道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高晓琴.南通市城市生态河道构建理论及其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
[2]韩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张俊华.城镇河道岸坡生态整治模式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
[4]刘兆楠.大连市杨树河治理工程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刘国印.白浪河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
作者简介:黄文春,云南省临沧市人,出生于1981年12月28日,工程师,工作单位:临沧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