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说的是庄子和惠子的一次日常辩论,这场辩论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了。
如果我们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做场直播,得先把他们二位给安排一下:
辩题:庄子知不知游鱼之乐
正方:庄子 我知游鱼之乐
反方:惠子 你不知游鱼之乐
台本流程:1、正方陈述观点。(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反方发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正方以问答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反方总结。(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5、正方结辩。(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好,辩论开始。
庄子:“你看鱼儿在水中多么快乐呀!”
惠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不快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不快乐?”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辩论结束,庄子胜!
因为,从故事内容上说,最后他结辩,惠子无言以对。可是庄周大人也忒顽皮,他偷换概念,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儿知道。”他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而惠子的逻辑无懈可击。
那么,从逻辑上讲,惠子胜!
庄子有没可能从逻辑上胜过惠子?有。只要他找对方向,这样说就行:“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不过我窃以为惠施大人不会跟庄子计较输赢,他本是战国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是专门钻研逻辑思辨的,所以单从逻辑上讲,庄子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啊。至于为什么《庄子》中,惠子跟庄子辩论老是输掉,那是因为这本书是庄子及其门生所著,笔在人家手里捏着呢。
下面咱们来个仿句?以前仿句有三仿:仿句式、仿内容、仿修辞。现在我们有了第四仿:仿逻辑。
创设情境:今天上午,课间。阳光明媚却不耀眼。李老师和中辉同学(我随机指向一位学生)在办公室窗台上观赏海棠花。
李老师:“你看海棠在阳光中多么快乐呀。”
中辉……仿句开始!
中辉:“你又不是海棠,怎么知道海棠快不快乐?”
李老师:“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海棠快不快乐?”
中辉:“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海棠,你不知道海棠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李老师:“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海棠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海棠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办公室的窗台边知道的啊。”
当然,故事也可以有第二种结局,李老师这样结辩:“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海棠,我当然也可以知道海棠快乐。”
文豪同学却有不同想法:海棠不快乐,她很无奈。因为她从去年秋天开花一直到今年4月份,没有好好玩儿过一天,太累了。好心酸,好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庄子以为鱼乐?文豪却以为海棠无奈?这与人的心境有关——庄子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若追溯到思想本源,誠如他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如一则笑话:佛印看苏东坡是一尊佛,苏东坡看佛印却是一坨屎。因为佛印心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苏东坡心里面是一坨屎,看什么都是一坨屎。所谓相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文豪同学,因为刚刚抄家庭作业被我发现,于是被拎起来回答问题。他耳畔响起的都是“把他本子撕掉”的幸灾乐祸之声,心情大概是懊悔、心酸、又无奈,自觉弱小、无助、又可怜。折射到此题,也不难理解了……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好了,庄子的文章是不是非常有趣?同学们分小组角色扮演,也来参与辩论吧!
课堂小结:我们读书之余更应多思,思考的基础便是扎实的学问。想想无双国士钟南山,这个言语铿锵的老人,他逻辑思维之清晰令人敬佩,他的经典话语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他的思辨,他的胆气,也源于自己对对祖国的热爱和他知识所储备的能量。
如果我们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做场直播,得先把他们二位给安排一下:
辩题:庄子知不知游鱼之乐
正方:庄子 我知游鱼之乐
反方:惠子 你不知游鱼之乐
台本流程:1、正方陈述观点。(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反方发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正方以问答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反方总结。(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5、正方结辩。(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好,辩论开始。
庄子:“你看鱼儿在水中多么快乐呀!”
惠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不快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不快乐?”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辩论结束,庄子胜!
因为,从故事内容上说,最后他结辩,惠子无言以对。可是庄周大人也忒顽皮,他偷换概念,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儿知道。”他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而惠子的逻辑无懈可击。
那么,从逻辑上讲,惠子胜!
庄子有没可能从逻辑上胜过惠子?有。只要他找对方向,这样说就行:“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不过我窃以为惠施大人不会跟庄子计较输赢,他本是战国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是专门钻研逻辑思辨的,所以单从逻辑上讲,庄子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啊。至于为什么《庄子》中,惠子跟庄子辩论老是输掉,那是因为这本书是庄子及其门生所著,笔在人家手里捏着呢。
下面咱们来个仿句?以前仿句有三仿:仿句式、仿内容、仿修辞。现在我们有了第四仿:仿逻辑。
创设情境:今天上午,课间。阳光明媚却不耀眼。李老师和中辉同学(我随机指向一位学生)在办公室窗台上观赏海棠花。
李老师:“你看海棠在阳光中多么快乐呀。”
中辉……仿句开始!
中辉:“你又不是海棠,怎么知道海棠快不快乐?”
李老师:“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海棠快不快乐?”
中辉:“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海棠,你不知道海棠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李老师:“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海棠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海棠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办公室的窗台边知道的啊。”
当然,故事也可以有第二种结局,李老师这样结辩:“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海棠,我当然也可以知道海棠快乐。”
文豪同学却有不同想法:海棠不快乐,她很无奈。因为她从去年秋天开花一直到今年4月份,没有好好玩儿过一天,太累了。好心酸,好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庄子以为鱼乐?文豪却以为海棠无奈?这与人的心境有关——庄子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若追溯到思想本源,誠如他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如一则笑话:佛印看苏东坡是一尊佛,苏东坡看佛印却是一坨屎。因为佛印心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苏东坡心里面是一坨屎,看什么都是一坨屎。所谓相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文豪同学,因为刚刚抄家庭作业被我发现,于是被拎起来回答问题。他耳畔响起的都是“把他本子撕掉”的幸灾乐祸之声,心情大概是懊悔、心酸、又无奈,自觉弱小、无助、又可怜。折射到此题,也不难理解了……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好了,庄子的文章是不是非常有趣?同学们分小组角色扮演,也来参与辩论吧!
课堂小结:我们读书之余更应多思,思考的基础便是扎实的学问。想想无双国士钟南山,这个言语铿锵的老人,他逻辑思维之清晰令人敬佩,他的经典话语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他的思辨,他的胆气,也源于自己对对祖国的热爱和他知识所储备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