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古文字中时代较早、体系较为成熟的文字,因其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目前发现的甲骨集中在商代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安阳),另外在山东大辛庄商代遗址、陕西周原周代遗址中也有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与享有“甲骨文之父”美誉的王懿荣密不可分。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是19世纪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有一次,因突患疟疾,他派人到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西鹤年堂药店买了一服中药。在翻看药渣时,他无意中看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居然有看似文字的图案。王懿荣对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看到龙骨上的图案,觉得蹊跷,便又派人到药店将所谓龙骨都买了下来。经仔细研究,他认为这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年代久远的龟骨或兽骨的遗留。
这些龟甲和兽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之前,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在田间耕作时,时常从农田里创出些成块的骨头,这就是所谓的龙骨。曾经有当地农民用龙骨止血,效果不错,从此中药铺多了这种龙骨,后来成为治疗王懿荣疾病的药材。
在证实了所谓的龙骨其实龟骨或兽骨,其上的图案应该是古代时期的文字后,王懿荣开始进行了大量收购。此后,金石学家们纷纷效仿,一时间价格飞升,古董商秘而不宣,大肆牟利。金石学家罗振玉为方便收购,派弟弟罗振常追踪古董商,最先得知了这些龙骨的出土地为河南安阳殷墟。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至此,这些龟甲和兽骨的来源和年龄才有了答案。
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是做什么用的呢?这又是一个待解的谜团。据考古学家考证,商周帝王非常热衷于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尤其像祭祀、收成、征伐、狩猎、疾患等,均要先卜吉凶,然后行事。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或牛的肩胛骨。占卜后把占卜的时间、占卜者、占卜内容、占卜结果等有关事项就刻写在甲骨上。现代考古界将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叫卜甲,刻有甲骨文的兽骨叫卜骨,甲骨文即是卜甲文字和卜骨文字的合称。因此,甲骨文早先曾被称为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等。
占卜的时候,首先从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圆坑,但不透,甲骨学家将这种小坑称之为“钻凿”。然后再用火灼烧这个甲骨,一经灼烧,这个甲骨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这种裂纹叫做“兆纹”。从事占卜的人即巫师或占卜官就会根据“兆纹”来解释所占卜之事的吉凶。占卜后,就在这块甲骨上刻辞记录下这件事情,以便留存验证,这便形成了甲骨文。
殷商时期,因为帝王对占卜的重视,从事占卜的人即巫师或占卜官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对占卜事项记录的保存,当然也更为重视,又因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所以,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被作为重要的王室档案保存起来。这也正是历经3000余年,仍有大量甲骨留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国内目前收藏的甲骨,大约有22000余片,主要存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山东博物馆等地。提到山东博物馆的甲骨片,不得不提到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和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山东博物馆的甲骨片大多是他们的旧藏。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作队便接管了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日本兵工厂,其中有一位日本工程师竟表示愿意留在厂里继续工作。可实际上,他从不上班,而是昼伏夜出,行踪诡异,后被一位工作队队员发现,原来他是想将个露天存放且锈迹斑斑的大铁箱子运走。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放的不是什么秘密文件,也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码放整齐的小盒子,小盒子里放的正是这块块国宝级的甲骨。工作队队员的这个偶然发现,避免了这箱足有1200余片的甲骨精品流失日本。他们为了妥善保管这箱甲骨,就将其交给了胶东解放区保管。后经解放战争的洗礼,它们辗转收藏,在50年代交给了山东博物馆。后经证实,这箱甲骨正是罗振玉的旧藏。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另外3000多片甲骨珍品是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的旧藏。明义士1917年左右来到中国,正好在甲骨出土地——河南安阳附近做传教士,因他懂得甲骨的价值,收集甲骨对于这个外国人来说,就显得非常自然。正因条件便利,又有意为之。他的收藏颇为丰富。据资料显示,他收藏的甲骨,数量达几万件之多。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批甲骨也是颠沛流离,南征北战,先是从河南随主人去了北京,后又从北京来到山东。由于数量众多,明义士回加拿大时不得不放弃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埋在了当时齐鲁大学校园里,而这部分甲骨于1951年左右入藏山东博物馆,成为了今天山东博物馆藏甲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是对殷商时期祭祀、征伐、狩猎、病患、生育、收成等事项进行占卜的记载,这些记录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今天我们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材料,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氐众人卜甲,上面的卜辞告诉我们,巫师在戊辰时卜问上天,能否让召亚、腾等人前来保卫商王。这块卜甲上的信息包括占卜的时间戊辰时;涉及的人物;商王、召亚、腾、巫师等,事青的起因:商王有险,须派兵将保护等。这为我们考证殷商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再如卜骨,通过这块卜骨上带有金字旁的汉字——,我们可以推断,在商代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并在统治阶层中使用,它也为我们研究古文字的变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过图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它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文字发展史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它是契刻出来的文字,却笔意古朴,具天真朴拙之感,或骨格分明,有工整疏密之趣。甲骨文的书法之美已为书法界所公认,这也许是观众喜欢甲骨文,并把甲骨文选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重要原因吧。
编辑 张仁玉
甲骨文的发现,与享有“甲骨文之父”美誉的王懿荣密不可分。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是19世纪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有一次,因突患疟疾,他派人到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西鹤年堂药店买了一服中药。在翻看药渣时,他无意中看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居然有看似文字的图案。王懿荣对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看到龙骨上的图案,觉得蹊跷,便又派人到药店将所谓龙骨都买了下来。经仔细研究,他认为这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年代久远的龟骨或兽骨的遗留。
这些龟甲和兽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之前,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在田间耕作时,时常从农田里创出些成块的骨头,这就是所谓的龙骨。曾经有当地农民用龙骨止血,效果不错,从此中药铺多了这种龙骨,后来成为治疗王懿荣疾病的药材。
在证实了所谓的龙骨其实龟骨或兽骨,其上的图案应该是古代时期的文字后,王懿荣开始进行了大量收购。此后,金石学家们纷纷效仿,一时间价格飞升,古董商秘而不宣,大肆牟利。金石学家罗振玉为方便收购,派弟弟罗振常追踪古董商,最先得知了这些龙骨的出土地为河南安阳殷墟。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至此,这些龟甲和兽骨的来源和年龄才有了答案。
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是做什么用的呢?这又是一个待解的谜团。据考古学家考证,商周帝王非常热衷于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尤其像祭祀、收成、征伐、狩猎、疾患等,均要先卜吉凶,然后行事。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或牛的肩胛骨。占卜后把占卜的时间、占卜者、占卜内容、占卜结果等有关事项就刻写在甲骨上。现代考古界将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叫卜甲,刻有甲骨文的兽骨叫卜骨,甲骨文即是卜甲文字和卜骨文字的合称。因此,甲骨文早先曾被称为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等。
占卜的时候,首先从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圆坑,但不透,甲骨学家将这种小坑称之为“钻凿”。然后再用火灼烧这个甲骨,一经灼烧,这个甲骨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这种裂纹叫做“兆纹”。从事占卜的人即巫师或占卜官就会根据“兆纹”来解释所占卜之事的吉凶。占卜后,就在这块甲骨上刻辞记录下这件事情,以便留存验证,这便形成了甲骨文。
殷商时期,因为帝王对占卜的重视,从事占卜的人即巫师或占卜官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对占卜事项记录的保存,当然也更为重视,又因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所以,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被作为重要的王室档案保存起来。这也正是历经3000余年,仍有大量甲骨留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国内目前收藏的甲骨,大约有22000余片,主要存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山东博物馆等地。提到山东博物馆的甲骨片,不得不提到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和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山东博物馆的甲骨片大多是他们的旧藏。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作队便接管了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日本兵工厂,其中有一位日本工程师竟表示愿意留在厂里继续工作。可实际上,他从不上班,而是昼伏夜出,行踪诡异,后被一位工作队队员发现,原来他是想将个露天存放且锈迹斑斑的大铁箱子运走。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放的不是什么秘密文件,也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码放整齐的小盒子,小盒子里放的正是这块块国宝级的甲骨。工作队队员的这个偶然发现,避免了这箱足有1200余片的甲骨精品流失日本。他们为了妥善保管这箱甲骨,就将其交给了胶东解放区保管。后经解放战争的洗礼,它们辗转收藏,在50年代交给了山东博物馆。后经证实,这箱甲骨正是罗振玉的旧藏。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另外3000多片甲骨珍品是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的旧藏。明义士1917年左右来到中国,正好在甲骨出土地——河南安阳附近做传教士,因他懂得甲骨的价值,收集甲骨对于这个外国人来说,就显得非常自然。正因条件便利,又有意为之。他的收藏颇为丰富。据资料显示,他收藏的甲骨,数量达几万件之多。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批甲骨也是颠沛流离,南征北战,先是从河南随主人去了北京,后又从北京来到山东。由于数量众多,明义士回加拿大时不得不放弃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埋在了当时齐鲁大学校园里,而这部分甲骨于1951年左右入藏山东博物馆,成为了今天山东博物馆藏甲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是对殷商时期祭祀、征伐、狩猎、病患、生育、收成等事项进行占卜的记载,这些记录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今天我们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材料,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氐众人卜甲,上面的卜辞告诉我们,巫师在戊辰时卜问上天,能否让召亚、腾等人前来保卫商王。这块卜甲上的信息包括占卜的时间戊辰时;涉及的人物;商王、召亚、腾、巫师等,事青的起因:商王有险,须派兵将保护等。这为我们考证殷商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再如卜骨,通过这块卜骨上带有金字旁的汉字——,我们可以推断,在商代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并在统治阶层中使用,它也为我们研究古文字的变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过图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它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文字发展史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它是契刻出来的文字,却笔意古朴,具天真朴拙之感,或骨格分明,有工整疏密之趣。甲骨文的书法之美已为书法界所公认,这也许是观众喜欢甲骨文,并把甲骨文选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重要原因吧。
编辑 张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