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全的人格,能发起有组织的行为。一些破碎的人格,发起的则多是凌乱的行为。
为丈夫猎艳并杀死善良女护士的谭蓓蓓,可能即如此。
谭蓓蓓的新闻曝光后,我第一时间是震惊。虽然听了无数可怕的故事,虽然从理论上能推导,但每次听到类似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很容易是震惊。
震惊好,证明我虽然听了这么多残酷的故事,但心还没有变僵硬,总保持着柔软。
所以,我也试着用心去体会,谭蓓蓓的残酷与愚蠢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驱使着。
直到一名来访者对我说,她理解谭蓓蓓,这份感性而非理论推导的答案才浮现出来。她的故事,和谭蓓蓓的故事有些类似,也是与丈夫恋爱时,她有出轨的行为,结婚后被丈夫听到后,愧疚得不得了,并对丈夫说,你也可以出轨,作为对我的报复。
只是,她没有像谭蓓蓓那样,竟然还替丈夫去猎艳并杀戮,而且,是利用了她的孕妇身份,骗取了受害者的善良。
我问这位来访者,你为何那么做?她说,她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回头看的话,就是内心太缺爱太匮乏了,如果有人向她表达好感,她就会迷上这份关系,欲罢不能,于是很快就发展到性行为。
这种说法,我在我一位男性朋友身上见到过。当时,他有一份非常满意的恋爱,觉得与女友的感情深到了血肉里,不可分割须臾。然而,当另一位女孩对他表达爱慕时,那种感觉,他太需要了。所以,虽然预料到一旦曝光,女友会极度受伤,并且铁定会和他分手。但是,他还是飞蛾扑火,一头扎到了三角恋的泥潭中。果不其然,女友知道后,震惊,震怒,虽然极其痛苦,但还是坚决与他分手了。之后,他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与另一位女孩的关系也变得索然无趣,也走向了分手。
这位来访者,和我这位朋友,都是童年极其孤独的,他们与妈妈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且质量也相当之差。我这位朋友,甚至从四五岁起就常常离家,晚上睡在野地里,而他的家人,竟然也听任他这么做。
如此长大的孩子,太少亲密,太多匮乏,并体验过可怕的孤独。所以,别人的示爱,对他们有致命的吸引力,而关系中的疏远与结束,对他们又有致命的打击。所以,他们就好像是在拿一生的能量,去寻找爱,去避免关系的结束。
所谓的正常人,也是将爱当做第一重要的事情,但正常人在恋爱中,能发起有组织的行为。即,他们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步乃至几步的局部,他们会看到一个整体。
相反,我这位来访者和这位朋友,他们追逐爱时,就像饿鬼,只要眼前有一点肉,就会扑上去,而不管那背后还有什么。同样的,当他们看到关系中的拒绝时,也会立即将这份拒绝视为全部,而会想着尽一切可能避免,并为此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或许,谭蓓蓓有同样的内心。她内心极度匮乏爱,于是当有人关注她时,她就出轨了;丈夫指责她时,她就内疚了;内疚了,她就想补偿;补偿时,她不管后果……她永远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那个难题,以吞下毒药的方式。
一名叫杨明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也是如此。他要买房子,还差17万首付,于是在北京抢了银行。
他的人生很凌乱。与谭蓓蓓一样,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我那位来访者,和那位朋友一样,也都受过高等教育。托高等教育的福,杨明找了不错的工作,但一受挫,就辞职了。几次辞职后,沦为无业人员。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条件很好,他很喜欢,于是骗女孩说自己在工作,以此维持恋爱关系。
甚至,和女孩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想必那女孩是一个对情感烈度要求不高的人,否则,怎可能到了这种地步,还不知道男友是否有工作。
谈婚论嫁,是杨明的渴望,但是,女孩谈到了买房子,两人凑了钱,还是不够。不够,他就想到了抢银行。抢银行时,他就带了一把刀子进去,而他个子只有一米六,轻松被银行员工用凳子制服。
看到他抢银行时的幼稚行为,我想到一句有些恶毒的话:他的自我,都不能为智商腾挪出一块空间来。
不过,我知道,这不关智力的事,问题主要是,他的人格太脆弱,不能管理自己的渴求与匮乏。
这样的故事中,真正的难题是,当有渴望的时候如何满足自己,当有痛苦的时候又如何化解。人格健全的人,他既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和思考者,他能顾及细节,也能看到全局。之所以能做到这两点,是因他对得到爱有信心,也因而能承受欲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
然而,人格破碎者,内心没有承受痛苦的空间,也没有延迟满足的空间,他们很容易仓促地饮鸩止渴。
写这样的文章,会冒着被骂的风险。因为,太多人希望将匪夷所思的犯罪者妖魔化,将他们视为与自己绝对不同的恶魔。一方面,可以更恨他们,并认为这是极端且少见的个案,与自己的生命无关。另一方面,也与自己拉开了距离,似乎自己与他们毫无相同之处。
但其实,人类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细审视,特别是能深入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我们都活在共同的人性中。
为丈夫猎艳并杀死善良女护士的谭蓓蓓,可能即如此。
谭蓓蓓的新闻曝光后,我第一时间是震惊。虽然听了无数可怕的故事,虽然从理论上能推导,但每次听到类似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很容易是震惊。
震惊好,证明我虽然听了这么多残酷的故事,但心还没有变僵硬,总保持着柔软。
所以,我也试着用心去体会,谭蓓蓓的残酷与愚蠢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驱使着。
直到一名来访者对我说,她理解谭蓓蓓,这份感性而非理论推导的答案才浮现出来。她的故事,和谭蓓蓓的故事有些类似,也是与丈夫恋爱时,她有出轨的行为,结婚后被丈夫听到后,愧疚得不得了,并对丈夫说,你也可以出轨,作为对我的报复。
只是,她没有像谭蓓蓓那样,竟然还替丈夫去猎艳并杀戮,而且,是利用了她的孕妇身份,骗取了受害者的善良。
我问这位来访者,你为何那么做?她说,她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回头看的话,就是内心太缺爱太匮乏了,如果有人向她表达好感,她就会迷上这份关系,欲罢不能,于是很快就发展到性行为。
这种说法,我在我一位男性朋友身上见到过。当时,他有一份非常满意的恋爱,觉得与女友的感情深到了血肉里,不可分割须臾。然而,当另一位女孩对他表达爱慕时,那种感觉,他太需要了。所以,虽然预料到一旦曝光,女友会极度受伤,并且铁定会和他分手。但是,他还是飞蛾扑火,一头扎到了三角恋的泥潭中。果不其然,女友知道后,震惊,震怒,虽然极其痛苦,但还是坚决与他分手了。之后,他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与另一位女孩的关系也变得索然无趣,也走向了分手。
这位来访者,和我这位朋友,都是童年极其孤独的,他们与妈妈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且质量也相当之差。我这位朋友,甚至从四五岁起就常常离家,晚上睡在野地里,而他的家人,竟然也听任他这么做。
如此长大的孩子,太少亲密,太多匮乏,并体验过可怕的孤独。所以,别人的示爱,对他们有致命的吸引力,而关系中的疏远与结束,对他们又有致命的打击。所以,他们就好像是在拿一生的能量,去寻找爱,去避免关系的结束。
所谓的正常人,也是将爱当做第一重要的事情,但正常人在恋爱中,能发起有组织的行为。即,他们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步乃至几步的局部,他们会看到一个整体。
相反,我这位来访者和这位朋友,他们追逐爱时,就像饿鬼,只要眼前有一点肉,就会扑上去,而不管那背后还有什么。同样的,当他们看到关系中的拒绝时,也会立即将这份拒绝视为全部,而会想着尽一切可能避免,并为此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或许,谭蓓蓓有同样的内心。她内心极度匮乏爱,于是当有人关注她时,她就出轨了;丈夫指责她时,她就内疚了;内疚了,她就想补偿;补偿时,她不管后果……她永远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那个难题,以吞下毒药的方式。
一名叫杨明的软件工程师可能也是如此。他要买房子,还差17万首付,于是在北京抢了银行。
他的人生很凌乱。与谭蓓蓓一样,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我那位来访者,和那位朋友一样,也都受过高等教育。托高等教育的福,杨明找了不错的工作,但一受挫,就辞职了。几次辞职后,沦为无业人员。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条件很好,他很喜欢,于是骗女孩说自己在工作,以此维持恋爱关系。
甚至,和女孩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想必那女孩是一个对情感烈度要求不高的人,否则,怎可能到了这种地步,还不知道男友是否有工作。
谈婚论嫁,是杨明的渴望,但是,女孩谈到了买房子,两人凑了钱,还是不够。不够,他就想到了抢银行。抢银行时,他就带了一把刀子进去,而他个子只有一米六,轻松被银行员工用凳子制服。
看到他抢银行时的幼稚行为,我想到一句有些恶毒的话:他的自我,都不能为智商腾挪出一块空间来。
不过,我知道,这不关智力的事,问题主要是,他的人格太脆弱,不能管理自己的渴求与匮乏。
这样的故事中,真正的难题是,当有渴望的时候如何满足自己,当有痛苦的时候又如何化解。人格健全的人,他既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和思考者,他能顾及细节,也能看到全局。之所以能做到这两点,是因他对得到爱有信心,也因而能承受欲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
然而,人格破碎者,内心没有承受痛苦的空间,也没有延迟满足的空间,他们很容易仓促地饮鸩止渴。
写这样的文章,会冒着被骂的风险。因为,太多人希望将匪夷所思的犯罪者妖魔化,将他们视为与自己绝对不同的恶魔。一方面,可以更恨他们,并认为这是极端且少见的个案,与自己的生命无关。另一方面,也与自己拉开了距离,似乎自己与他们毫无相同之处。
但其实,人类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细审视,特别是能深入听他们讲话,就会发现,我们都活在共同的人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