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觉”到“现实”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采访过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法国学者埃斯布尔。他有一个论断:“中国威胁论”并非现实,而是一种“感觉”;但如果中国不认真对待这种感觉的话,“感觉”就会真的演变成“现实”。
  近年的事实证明,“中国威胁论”确实正从一种“感觉”,变成某种“现实”。正是由于西方各国媒体在谈到中国时,频频渲染中国的“威胁”,使得“中国威胁论”在世界舆论中就真的从一种“感觉”变成了“现实”。对于法国这样一个与中国从地缘政治上几乎没有实际利益摩擦的国家,民意测验却证明65%以上的法国民众认定中国对法国是一个“威胁”,至少在经济层面上。在媒体几乎统治着社会舆论进而渗透人们思想的西方,“感觉”是如何变成“现实”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现象。
  在法国多年,我深知法国经济状况令人担忧。失业率超过10%、今年前两个季度均为负增长;国家债务一路攀升,达到1.9万亿欧元……然而,法国总统奥朗德却非常乐观。而且,他积极地向法国民众传递着他的“乐观”,并且竭尽全力地试图将这种“乐观”的“感觉”,向着“现实”方向推进。
  尽管法国本月失业人口破紀录地达到了326万,但奥朗德总统依然信誓旦旦地告诉法国人民,到今年年底,他一定会让失业率变成“就业率”。奥朗德总统非常满意地告诉法国人民,到年底将会为法国年轻人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而明年初将再创7万个。只是,奥朗德总统上台一年来,法国失业人口增加了11.7万名。
  不要小觑这种对“乐观”的渲染所能起到的作用。事实上只要不断地重复(乐观的判断),(悲观的)舆论就会逐渐转变。仔细观察法国目前社会状态,就可以发现,法国实际经济状况与总统的乐观判断差异甚大,但舆论却宁愿跟随这种乐观打转。这与中国的现状恰恰相反。
  的确,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从外向出口型转向内需消费型,因而出口和经济增长均有所减缓,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势头却势不可挡。中国经济前景从总体上来说绝对是属于“乐观”的。然而在某些法国媒体上,凡涉及中国的信息,却永远是“悲观”。
  如《解放报》日前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的文章中,称中国经济增长上半年“仅”7.7%,下半年“可能”会降至7.5%,而到年底则“只有”7%。并通过种种“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奇迹将走向终结”的悲观结论。
  事实上,不管中国发生什么事,法国某些汉学家、某些媒体都会千篇一律地从负面角度去解说。久而久之,凡涉及中国的新闻就都变成了“悲观”、“负面”的;然后再“进口”到中国,于是,尽管中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几乎最佳状态、无可争辩地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但对中国的“悲观”、“负面”的感觉,却一日重于一日,甚至有席卷东西方之势。尽管我看到的中国现实远非如此不堪,而法国也远非如此完美。这至少是我的“感觉”。对于多多少少对两面信息均有切身体验的我来说,这实在是无法接受的一个……“现实”。
  政治学家阿齐兹·沙伊尔曾写过:“统治就是公关。”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说,在西方,高明的统治就是某种对舆论的巧妙处理,使得公众支持自己、反对对手。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却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
  一位政治家只知道做事而不懂公关,不懂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他所做的事或者无人知晓,或者完全有可能被转变成负面新闻。沙伊尔其实一针见血地将选举体制时代的政治统治术之精髓告诉了我们。但我们理解了吗?
其他文献
有些去过日本的人或者对日本有深厚感情的人经常会给我们散布这样的言论,“不要盯着日本的历史问题不放,不要总是看着日本跟中国交恶,其实日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地学习日本。日本有太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我们有太多不如日本的地方。”  我想问的是,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国家和民族真的一无是处,一点都不值得学习?那么我们又何必单单挑日本来学习呢,尤其是在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日本与中国交恶的情
从来我就喜欢跟自己玩游戏,自娱自乐得厉害,到了中年后还是如此。尤其仗着许多科学新知的提醒:人们脑子老化绝对是与依赖习惯有关,因此我更有理由在中年以后反着习惯、反着别人的善意和体贴,自顾自地在生活中不守规矩了起来。  因为我深信中年以后只要不稍微坚持,就很容易落入固执己见,或过度被保护的陷阱里,从此感知不到真实的世界,得不到客观的判断,见不到真实的情感。于是藉由玩的方式,剥离保护层去继续面对生活中所
从二战时期同属中国战区,到战后民族独立过程中于中国获得大量援助,再到1970年代越战结束后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大国”,苏联解体后中越关系又开始正常化——这几十年来,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如同蹦极一般忽高忽低。然而,不管越南如何蹦跶,确保“蹦极”安全的,绝非那位蹦上跳下的选手。从最初的法国,到中、美、苏联及至之后的俄罗斯,甚至日本,都牵着这位“蹦极选手”的一根橡皮绳。由于地缘战略的关系,无论谁唱罢谁登场,
去了一趟柬埔寨,回国多日,战栗的心还留在那里,因为参观了著名的S-21监狱。  太阳不该那么灿烂。热带花卉也不该那么艳丽。因为此地是S-21监狱。  S-21监狱又名“波尔布特罪恶馆”,原本是一所高中。当听导游说,二十年前,在操场掘出九千具尸体,现在下面仍有一万多具尸体尚未开挖时,顿觉阵阵阴寒从脚底泛起。  现年四十以上的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波尔布特。波氏是红色高棉“首席”,世称“波魔”,在他执政期
方韩大战最终被韩寒踢给司法程序,各路法律专家开始就法律技术问题喋喋不休,诸如“质疑与诽谤的边界在哪里”等等。这类绣花般的形式问题固然重要,但却无法掩盖实质问题,比如: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人对韩寒不满?为什么论战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揭示了哪些矛盾?可想而知,很多人会像方舟子一样,根本不会被韩寒的起诉转移注意力,而会继续专注于事情本身。法律归法律,人心归人心。  方韩之战的大背景仍然是韩寒《谈
松江古称“云间”,是沉淀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地方。知道松江的历史文化之深厚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够对那些历史人物如数家珍的却很少。自1700多年前的晋朝,至300多年前的清朝,松江出了多位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和历史进程的人物。晋有陆机、陆云兄弟,元有黄道婆、任仁发、管道升,明有徐阶、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陈子龙和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清初有张照……如今,这群青史留名的邦彦先贤,一一展现在上海书画院松江分院
曾有人说,如果人间有天堂,那就是瑞士。上个月,有关“瑞士政府计划每月向每个瑞士公民发放2000到2500瑞士法郎补贴”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对此羡慕嫉妒恨,深深感到“投胎是门技术活”;有人感叹“乌托邦”梦想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现实?不是吧。《新民周刊》调查发现,不少瑞士人对“无条件补贴”并不知情,或者干脆一笑了之。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志敏教授更是把这个提案看作笑话,他对《新民周刊》表示:“
设想一下,某国民航在闯入我防空识别区前没有及时通报,我军机因情况不明而紧急起飞“护航”,这将使民航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并不会真的发生什么,但对乘客来说,这却并不是舒服的消费体验。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和不愉快,奥巴马理性地选择了配合,其表态尽管让日本人感到意外,但却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选择。  经济显然是重要的考量。除去民航与军机同行的尴尬之外,如果在识别区问题上与中国闹僵,则美国的航空制造业也很可
3月15日下午,曾经推迟现场竞价的“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1号地”在北京国土局交易大厅进行现场竞价。经过84轮激烈角逐,远洋地产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40.8亿元最终将其拍下,折合楼面价高达2.75万元/平方米,成为目前望京地区楼面单价地王。  坊间有戏言:“两会刚结束,地王就登场了。”在记者刚刚收到的《潘石屹三气任志强》中,任志强又放炮了:“聪明的北京市政府
事情的起因是春节前两个月的体检。妻子做胃镜检查,发现食道有一个0.4厘米的隆起,医生在报告上写下间质瘤,后边打了一个“?”,建议做超声波内镜进一步检查。我们立马在一个地级市知名的三甲医院找专家问诊。一名姓王的男专家看了报告单,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什么问题,不必做超声检查。  回到家里,她迫不及待地百度间质瘤。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网上关于间质瘤的问答千奇百怪,多数与食道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天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