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城镇而言,有一定的距离,本文将对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村教师素质、业务能力、观念相对陈旧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二是城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的客观原因,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大量的学困生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最后将对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学质量;差异原因;学困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86-01
农村学校相对城镇学校而言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教学质量低,总是赶不上城镇学校。主要问题在于学困生较多。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够好。学困生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由于基础差没有办法克服,老师也顾不上,久而久之,苦难重重,对学过的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和领会,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就囫囵吞枣,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甚至考个过20分、30分左右。
学困生问题是不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呢?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研究这个问题。我从事农村教育已有二十八个春秋,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对农村某校三个年级和县城某校三个年级语文成绩做了统计对比。
通过比较发现,农村学校三个年级考试学生152名,不及格85名,40分以下136名,县城三个年级考试学生136名,不及格2名,40分以下0名。农村学校60分以下的学生占考试人数的55.9%,城镇学校60分以下的学生占考试人数的1.5%。统计结果是城镇学校的学困生少,教学质量高;农村学校的学困生多,教学质量低。
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深有体会,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评价教师的一把尺子。虽然国家教育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评价机制下,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师,教学质量总是落伍。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百花园中培育祖国的花朵。
一、教师少任务重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在我们县,农村与城镇学校教师分配不合理。在农村,由于国家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推动,学生数量暴涨,班级人数相对增加,有的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师资力量没有较大改变,绝大部分教师还在包班运转。教育局为了缓解这种局面,虽然抽出部分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很难顾及学困生的转化。
二、学生家庭环境是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原因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是童年的摇篮。在好的成长环境里会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造就好的命运。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家长与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家长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供学意识淡薄。据不完全统计,我乡百分之三十的家长不识字,百分之五十的妇女是文盲。家长认为,孩子念点书,睁睁眼就行了,父母的思想保守、眼光狭隘的思想影响下,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苗就这样慢慢地枯萎起了。
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束缚了学生头脑。在农村,农民以食为天,农民思想比较实际,在现有就业压力的条件下,只想盼着一个好的收成,盼着牛羊多生羔子,无暇顾虑孩子的前途。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有的学生不是逃学和旷课,就是不交作业等等。
在中国,城镇教育就像是特区经济,得到优先发展,而农村只有小部分。国家为了拉近城乡发展的距离,在教育上花了巨额投资,大型修建校舍,减免学杂费,课本费,按学生人头高标准地拨放经费,配套电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培训教师等。尽管这样,农村教育质量还是不太乐观。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名师就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不外乎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首先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增发农村教师补贴。他们人员少,工作量大,气候环境、工作条件都不好,他们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其次是完善奖罚制度,全县不分城乡差异而统一标尺来奖罚,重点学校和县镇学校当然首当其位,而大部分偏僻的农村学校总是落伍,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2.给学困生及家庭环境配药。学生的多半时间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像病毒危害着学生身体健康,为了能使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医治病源。
(1)教师应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加班加点,给学困生补课。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争取最短时间,使学困生尽快走出“困”境。
(2)每学期召开至少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分析社会发展与文化素质的关系,提高家长的供学意识。
(3)班干部帮扶学困生。教师要有目的引导班干部和学困生交朋友。
(4)教师多抽空走访学生家庭,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导家长给学生安排安静的学习环境,多关心学习,多督促孩子。
假如说教育是座高楼大厦,那么农村教育好比是基石,对大厦的构成和牢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着脸农村实际,应在提升家长思想实质上寻求解决办法。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紧紧抓住学困生,解開捆绑他们的绳索,让他们走出困境,享受快乐阳光。
关键词 教学质量;差异原因;学困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86-01
农村学校相对城镇学校而言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教学质量低,总是赶不上城镇学校。主要问题在于学困生较多。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够好。学困生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由于基础差没有办法克服,老师也顾不上,久而久之,苦难重重,对学过的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和领会,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就囫囵吞枣,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甚至考个过20分、30分左右。
学困生问题是不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呢?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研究这个问题。我从事农村教育已有二十八个春秋,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对农村某校三个年级和县城某校三个年级语文成绩做了统计对比。
通过比较发现,农村学校三个年级考试学生152名,不及格85名,40分以下136名,县城三个年级考试学生136名,不及格2名,40分以下0名。农村学校60分以下的学生占考试人数的55.9%,城镇学校60分以下的学生占考试人数的1.5%。统计结果是城镇学校的学困生少,教学质量高;农村学校的学困生多,教学质量低。
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深有体会,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评价教师的一把尺子。虽然国家教育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评价机制下,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师,教学质量总是落伍。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百花园中培育祖国的花朵。
一、教师少任务重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在我们县,农村与城镇学校教师分配不合理。在农村,由于国家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推动,学生数量暴涨,班级人数相对增加,有的班人数达60人以上,而师资力量没有较大改变,绝大部分教师还在包班运转。教育局为了缓解这种局面,虽然抽出部分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很难顾及学困生的转化。
二、学生家庭环境是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原因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是童年的摇篮。在好的成长环境里会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造就好的命运。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家长与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家长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供学意识淡薄。据不完全统计,我乡百分之三十的家长不识字,百分之五十的妇女是文盲。家长认为,孩子念点书,睁睁眼就行了,父母的思想保守、眼光狭隘的思想影响下,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苗就这样慢慢地枯萎起了。
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束缚了学生头脑。在农村,农民以食为天,农民思想比较实际,在现有就业压力的条件下,只想盼着一个好的收成,盼着牛羊多生羔子,无暇顾虑孩子的前途。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有的学生不是逃学和旷课,就是不交作业等等。
在中国,城镇教育就像是特区经济,得到优先发展,而农村只有小部分。国家为了拉近城乡发展的距离,在教育上花了巨额投资,大型修建校舍,减免学杂费,课本费,按学生人头高标准地拨放经费,配套电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培训教师等。尽管这样,农村教育质量还是不太乐观。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名师就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不外乎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首先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增发农村教师补贴。他们人员少,工作量大,气候环境、工作条件都不好,他们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其次是完善奖罚制度,全县不分城乡差异而统一标尺来奖罚,重点学校和县镇学校当然首当其位,而大部分偏僻的农村学校总是落伍,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2.给学困生及家庭环境配药。学生的多半时间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像病毒危害着学生身体健康,为了能使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医治病源。
(1)教师应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加班加点,给学困生补课。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争取最短时间,使学困生尽快走出“困”境。
(2)每学期召开至少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分析社会发展与文化素质的关系,提高家长的供学意识。
(3)班干部帮扶学困生。教师要有目的引导班干部和学困生交朋友。
(4)教师多抽空走访学生家庭,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导家长给学生安排安静的学习环境,多关心学习,多督促孩子。
假如说教育是座高楼大厦,那么农村教育好比是基石,对大厦的构成和牢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着脸农村实际,应在提升家长思想实质上寻求解决办法。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紧紧抓住学困生,解開捆绑他们的绳索,让他们走出困境,享受快乐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