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大学 43006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从经营管理现状、教练员情况、消费者情况三个方面对湖北省部分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与高校合作,制定合适的会员收费、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运营模式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百度等寻找相关文献资料,总共搜集到30余篇期刊、论文与网络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丰富的文献基础。
1.2问卷调查法
本文在查阅了相当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社会调查方法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要求设计出相关俱乐部管理者、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2.1.1俱乐部规模状况
“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是指各个高校在自身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来规范、经营健身俱乐部,从而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健身相关指导、健身培训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民众健身事业的发展。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总体规模较小,场地面积较小,设备数量较少,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仅有休息区、卫生间、更衣间和洗澡间。
.1.2俱乐部运营项目
通过对几所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调查显示,主要经营体育健身项目,包括健身健美,街舞,器械,瑜伽,啦啦操等。其中最多的是健身健美器械项目,约占百分之七十。究其原因,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针对校内学生或者学校周边群众。之所以没有开展各种球类、游泳、跆拳道等项目,一是因为高校健身俱乐部投资较小,没有相应场地;二是因为学校有对学生免费或者低费开放的各种场馆,并且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一些社团开设有相应的体育教学课程。
2.1.3俱乐部的经营方式
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方式主要以会员制为主。俱乐部会采取营销手段,例如面向本学校的学生打折或者免费向学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限时免费卡,增进学生对于健身的参与度,从而增进他们办会员卡的欲望。会员制经营方式,主要是为了鼓励顾客进行长期消费,会员卡一般会有四种形式:次卡、月卡、季卡、年卡。
2.2俱乐部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健身教练一般包括私人教练、团体操教练和普通教练。在对武汉市几所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中发现,健身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有23位,约占78%。年龄30-40岁的有6位,约占20%。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与主要偏年轻化,主要来源于高校大学生,从事健身指导的经历相对较少,这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3俱乐部消费者情况分析
高校健身俱乐部针对的消费主体是学生,而学生要求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价格要低。在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体育课程不满意,这类学生把体育课当成缓解学习压力的主要途径或者有对于追求健康、健美的运动需求。这类学生就是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潜在会员。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独立的意思形态段。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匀称健美的身材和积极向上的气质无疑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更多高校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加入健身俱乐部进行身体锻炼。
2.4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1管理的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工作管理规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湖北省健身俱乐部日益增多,但是我省高校健身俱乐部才刚刚起步。目前,这些俱乐部缺乏统筹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管理人才,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由于规模较小,这些俱乐部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部门管理体制。教练员既负责宣传,也负责会员卡的办理,还负责会员的指导,同时营销人员还会负责会员的服务。
2.4.2管理人員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健身俱乐部归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宗旨应该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健身不仅仅是追求身体健康,也是消费服务的一个过程,高质量的服务,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才是高校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根本。由于高校健身俱乐部会员基本是高校学生,除了相应的教学班和私教陪训以外,其他的普通会员大都“放养式”管理,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服务意识的淡薄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2.4.3部会员价格相对较高
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是高校大学生,这种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完全独立,他们所追求的体育消费是比较理性和实际的。因此,大学生是否愿意参加高校健身俱乐部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年的会员卡价格对于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奢侈消费,这就很可能让很多愿意参加俱乐部健身但是经济并不是很宽裕的同学望而却步,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群体从俱乐部流失。
2.4.4缺乏高质量的健身教练
良好的器械、环境和舒适的运动氛围是高校健身俱乐部所必需的,除此之外,俱乐部还需要有业务能力较强的指导教练(教师)。高校健身俱乐部由于成本的限定,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聘请体育学院的学生和部分健身发烧友当教练,这些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没有经过实践操作,缺乏经验。大学生会员缺乏相应的健身知识,需要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练员出来指导,以防止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5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
2.5.1制定适合学生的会员收费
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而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固定收入,所以必须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群体的收费标准。同时也可以制定适合收费标准的会员服务政策,以降低低标准收入对俱乐部营业收入带来的影响。
2.5.2促进高校内部体育场馆的利用
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缺乏是限制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健身俱乐部因为规模较小,无力建造大型场馆,导致一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但是,高校体育的发展使得高校的大型场馆和体育设施建造齐全,而利用率不是很高。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和学校合作,采用租赁或者别的方式来利用高校内闲置的体育场馆开展一些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校场馆的利用率,减轻学校的负担,也使得俱乐部能开展更多的项目,增加学生健身的可选择性。
2.5.3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
现在高校健身俱乐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没有成型的经营模式,处于一种趋利但无制度的模式,解决这种问题,可以考虑建一个专门的针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投資公司,吸收大量经管类人才,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建立高校统一的健身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也能是各个高校健身俱乐部取长补短,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这样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经营质量。同时可以通过搭建一个统一的针对高校的健身平台,这样可以拓宽健身服务的范围,从而可以吸收社会资本的投资,进一步增大增强俱乐部的规模。
2.5.4增强健身管理教学人员的业务能力
健身管理教学人员是俱乐部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吸收高校健身爱好者,成立专门的健身俱乐部协会,来培养教练员和管理员。同时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体育专业教师,使其在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加入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教学工作,形成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的俱乐部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郭增力.西安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3.
[2]陈玉林.日木基层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研究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 J].1999.
[3]魏佳.河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从经营管理现状、教练员情况、消费者情况三个方面对湖北省部分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与高校合作,制定合适的会员收费、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运营模式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百度等寻找相关文献资料,总共搜集到30余篇期刊、论文与网络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丰富的文献基础。
1.2问卷调查法
本文在查阅了相当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社会调查方法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要求设计出相关俱乐部管理者、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2.1.1俱乐部规模状况
“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是指各个高校在自身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来规范、经营健身俱乐部,从而在为高校师生提供健身相关指导、健身培训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民众健身事业的发展。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总体规模较小,场地面积较小,设备数量较少,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仅有休息区、卫生间、更衣间和洗澡间。
.1.2俱乐部运营项目
通过对几所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调查显示,主要经营体育健身项目,包括健身健美,街舞,器械,瑜伽,啦啦操等。其中最多的是健身健美器械项目,约占百分之七十。究其原因,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针对校内学生或者学校周边群众。之所以没有开展各种球类、游泳、跆拳道等项目,一是因为高校健身俱乐部投资较小,没有相应场地;二是因为学校有对学生免费或者低费开放的各种场馆,并且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一些社团开设有相应的体育教学课程。
2.1.3俱乐部的经营方式
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方式主要以会员制为主。俱乐部会采取营销手段,例如面向本学校的学生打折或者免费向学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限时免费卡,增进学生对于健身的参与度,从而增进他们办会员卡的欲望。会员制经营方式,主要是为了鼓励顾客进行长期消费,会员卡一般会有四种形式:次卡、月卡、季卡、年卡。
2.2俱乐部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健身教练一般包括私人教练、团体操教练和普通教练。在对武汉市几所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中发现,健身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有23位,约占78%。年龄30-40岁的有6位,约占20%。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与主要偏年轻化,主要来源于高校大学生,从事健身指导的经历相对较少,这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3俱乐部消费者情况分析
高校健身俱乐部针对的消费主体是学生,而学生要求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价格要低。在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体育课程不满意,这类学生把体育课当成缓解学习压力的主要途径或者有对于追求健康、健美的运动需求。这类学生就是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潜在会员。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独立的意思形态段。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匀称健美的身材和积极向上的气质无疑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更多高校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加入健身俱乐部进行身体锻炼。
2.4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1管理的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工作管理规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湖北省健身俱乐部日益增多,但是我省高校健身俱乐部才刚刚起步。目前,这些俱乐部缺乏统筹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管理人才,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由于规模较小,这些俱乐部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部门管理体制。教练员既负责宣传,也负责会员卡的办理,还负责会员的指导,同时营销人员还会负责会员的服务。
2.4.2管理人員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健身俱乐部归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宗旨应该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健身不仅仅是追求身体健康,也是消费服务的一个过程,高质量的服务,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才是高校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根本。由于高校健身俱乐部会员基本是高校学生,除了相应的教学班和私教陪训以外,其他的普通会员大都“放养式”管理,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服务意识的淡薄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2.4.3部会员价格相对较高
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是高校大学生,这种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完全独立,他们所追求的体育消费是比较理性和实际的。因此,大学生是否愿意参加高校健身俱乐部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年的会员卡价格对于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奢侈消费,这就很可能让很多愿意参加俱乐部健身但是经济并不是很宽裕的同学望而却步,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群体从俱乐部流失。
2.4.4缺乏高质量的健身教练
良好的器械、环境和舒适的运动氛围是高校健身俱乐部所必需的,除此之外,俱乐部还需要有业务能力较强的指导教练(教师)。高校健身俱乐部由于成本的限定,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聘请体育学院的学生和部分健身发烧友当教练,这些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没有经过实践操作,缺乏经验。大学生会员缺乏相应的健身知识,需要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练员出来指导,以防止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5湖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
2.5.1制定适合学生的会员收费
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而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固定收入,所以必须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群体的收费标准。同时也可以制定适合收费标准的会员服务政策,以降低低标准收入对俱乐部营业收入带来的影响。
2.5.2促进高校内部体育场馆的利用
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缺乏是限制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健身俱乐部因为规模较小,无力建造大型场馆,导致一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但是,高校体育的发展使得高校的大型场馆和体育设施建造齐全,而利用率不是很高。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和学校合作,采用租赁或者别的方式来利用高校内闲置的体育场馆开展一些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校场馆的利用率,减轻学校的负担,也使得俱乐部能开展更多的项目,增加学生健身的可选择性。
2.5.3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
现在高校健身俱乐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没有成型的经营模式,处于一种趋利但无制度的模式,解决这种问题,可以考虑建一个专门的针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投資公司,吸收大量经管类人才,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建立高校统一的健身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也能是各个高校健身俱乐部取长补短,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这样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经营质量。同时可以通过搭建一个统一的针对高校的健身平台,这样可以拓宽健身服务的范围,从而可以吸收社会资本的投资,进一步增大增强俱乐部的规模。
2.5.4增强健身管理教学人员的业务能力
健身管理教学人员是俱乐部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吸收高校健身爱好者,成立专门的健身俱乐部协会,来培养教练员和管理员。同时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体育专业教师,使其在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加入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教学工作,形成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的俱乐部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郭增力.西安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3.
[2]陈玉林.日木基层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研究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 J].1999.
[3]魏佳.河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