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用性——以人大预算监督权力界限的确定为例

来源 :法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算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和相关宪法规范的简约性形成的制度张力,反映了宪法解释缺位引发的问题、制度实践对宪法解释的需求以及宪法解释所能发挥的制度功能.预算监督的制度竞争导致实践中国家权力界限的模糊,凸显了宪法解释的必要性.间接预算规范的存在、预算制度构建的复杂性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所需的财政保障等因素,提供了宪法解释的可能性.将新制度理念及时宪法化、法律化、规范化,体现了宪法解释的实用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改变在宪法解释上的谦抑立场,积极行使宪法职权,通过宪法解释激活合宪性审查机制,维护宪法权威.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确立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反贫困目标,指明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反贫困路径,明确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作用的反贫困条件,为无产阶级反贫困斗争指引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推翻剥削阶级制度到实现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炼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反贫困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反贫困的根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推行之后,由于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对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1条的规定存在不同的解读,因此引发了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控审冲突.以近年来
处于政法体制之内和案例指导制度之外的冠名典型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治理术和供给裁判规范双重逻辑的产物,其功能预设重在执行公共政策而非供给裁判规范.基于功能分析范式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重大概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制度创新成果的集中概括,是党的领导制度逐步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生成,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深入研究习近平的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于把握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构筑在坚实的法治基础之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近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制度成果。
现象学拒斥任何一种建基于观念与实在之分的传统形而上学立场,然而建立一门科学的形而上学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使命.胡塞尔积极构想的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最终形态,是一种关于超越论事实的目的论形而上学.超越论事实虽然超越了直观明见性,但仍然在事实的世界和事实的精神生活之构造中显露自身,因而不是一种出于生存论动机的哲学悬设,而是现象学的实事本身.世界的目的论意义作为超越论事实,要求一种奠基于超越论现象学的"可信的形而上学建构",即动机引发的建构.通过这种建构,作为目的论原则的"神"被还原至一种原被动性的前自我与非自我
互联网传播模式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资源与权力的分配方式,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成为新趋势.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牢固与否,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格局.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建设维度、日常生活维度、社会实践维度、制度构建与执行维度的考察,分析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下意识形态治理的优势与缺陷,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协同—法治保障—技术支持—科学评价"于一体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发挥立体互动、协同运作、综合施策的体系优势,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理念定位、规则设定和具体实施3个维度均削弱了被害人对程序的实质影响,存在国家刑事政策、法律体系衔接和被害人制度信任等风险.应当按照“明确宣告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以"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为核心范畴,阐释Web2.0时代在线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价值创造与数字资本利润来源问题.通过对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呈现整体"新颖性"的判断;依据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所具有的特殊成本结构、生产时间和生活时间的日益模糊化以及数字资本主义下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界限消失等新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得出价值规律在"数字产消"时代已经失效的结论.然而,一旦将数字劳动及其结果置于"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固定资本积累规
合理确定法官惩戒主体,对法官惩戒制度的科学构建至关重要.法官惩戒主体的中立性具有双重内涵,即组织层面的机构中立与职能层面的控审分离.只有在组织层面和职能层面分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