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内部会有很多不同方向的学术报告要做,而消息传递的局限和逐级遗失,使得学术报告的进程开展并不顺利。现在急需要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同院系之间的凝聚力,打破空间、时间和系别限制,将学术报告的平台搬到一个大家都可以看到和参与的地方。而微信这个平台目前基本被大众认可而且被经常性的使用,它强大便捷的功能是解决学术报告管理问题的一个强力推进器。本次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报告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学术报告的信息上传、前期宣传、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涉及到组织筹划学术报告的从准备到总结的整个生命周期,力求整合校内各部门的学术报告资源,尽大可能地促进师生对学术报告的参与度。
【关键词】微信开发;网站开发;后台技术
高校内部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报告要做,不同系别,同学和老师之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参与学术讨论。此时就需要一个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大家联系起来一起参与到学术研究讨论当中,这个助推器就是微信平台。
1 研究过程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报告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学术报告的信息上传、前期宣传、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涉及到组织筹划学术报告的从准备到总结的整个生命周期,力求整合校内各部门的学术报告资源,尽大可能地促进师生对学术报告的参与度。
项目团队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务处负责学术报告日常安排的师生,二是信管系负责微信公众号后台开发的师生。
项目已开展的工作根据团队成员分为两部分:
1.1 现有公众号的建设以及以往组织学术报告的经验
当前教务处已设立公众号“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该公众号自设立以来,致力于校内学术活动的宣传,每周都会对近期的学术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并发布,同时发送一些积极健康的图文消息,为校园正能量的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公众号已在我校师生中获得广泛关注。
在组织筹划学术报告活动中,教务处师生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报告预告、现场布置安排、学生参与组织、后期总结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报告、加大其宣传力度等;这些经验和问题也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建设时要考虑的重点。
1.2 已有的微信公众号开发经验
项目团队中信管系师生参与过“河北金融学院团委”、“金院消息”以及部分个人公众号的开发过程,对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技术比较熟悉,同时学生本学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比如数据库、高级面向对象等也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都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技术基础。
微信开发简介:
微信开发即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将企业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网页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户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生成微信3G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企业品牌展示给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建立企业与消费者、客户的一对一互动和沟通,将消费者接入企业CRM系统,进行促销、推广、宣传、售后等。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公众平台是企业在OTT产品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基于“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这一理念。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进行CRM式管理,个人可以进行自媒体创作。公众平台推出新的认证体系,微信将免费开放地理位置、客服、语音等九大高级技术接口[3] 。针对服务号领域,微信还将推出一些垂直领域定制。微信产品部模式识别中心总监陈波透露,图像识别还将与微信支付结合,提供购买流程。这两个技术主要为公众平台提供服务,后续将向App开放。
1.3 项目价值:
为了更好地便于高校师生对学术报告的查阅使用,提高高校师生学术研究能力和使用能力,需要一种高效的、及时的信息传递机制。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量是最大的,而且微信传递信息的效率也是极高的,所以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来完成这一目的,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合适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在不改变日常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传递效率和传递质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建立完成之后,方面了高校师生对于学术报告的使用,也使学术报告发挥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2 项目研究总结
2.1 实际需求分析: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方式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
伴随着我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内各系、部门组织提供的学术报告日益增多,同时师生对更前沿、更先进的学术活动的需求也逐渐突出,对各种学术论文的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但目前学术报告的提供和需求尚未得到有效的协调,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主要如下:
(1)学术报告的宣传不能得到有效地覆盖
(2)各系、部门组织各自发布自己的学术报告,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3)学术报告的互动具有时空局限性,校内师生对报告的总结、提问缺少便捷的分享、互动的平台
本项目为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需求,更好的让广大师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设计与建设。原因在于微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使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巨大入口,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建立连接、提供服务;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开发自己的微信服务,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系统的研发,可使学术报告信息得到有效快速地送达,并对学术报告组织的前、中、后期维护提供便捷的管理平台。
2.2 项目内容和流程图
本项目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学术报告信息的上传、维护和发布,以及报告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模块,如图1所示。 系统参与者分为三部分:
(1)各系、部门,负责将该部门的学术报告信息上传到系统,由系统自动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关注者
(2)教师和学生作为公众号的关注者,可随时获取最新报告信息,并可通过公众号进行现场互动、后期的讨论、总结的分享等
(3)教务处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报告信息的细节维护、权限的维护,以及组织线上的活动,比如评选最有价值的报告。
2.3 微信开发过程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weChat。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微信业务部署架构:微信自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版本1.0,仅支持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经过将近4年的开发完善,已成为一个融合型业务,包括文本、视频、语音、游戏、支付、LBS、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多项应用功能。微信后台由一系列的服务器群组成,这些服务器群各有各的功能,服务器群内的每一台服务器都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
用于临时获取用户信息等资源、注册登录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于收发心跳等信息。 长连接服务器器群 (long.weixin.qq.com ) 用于控制信令信息的收发,也可以用于心跳信息收发。 文字消息、图片收发、摇一摇、漂流瓶等过程,以及 VoIP业务的呼叫建立过程都在该长连接上承载,数据采用微信私有的SYNC协议封装。
语音/视频服务器群(voip.weixin.qq.com/punch.weixin.qq.com ) 用于语音/视频数据中转、NAT穿透。图片服务器群 (wx.qlogo.cn /mmsns.qpic.cn ) 保存好友信息以及头像、图片等信息。
(1)使用微信时,首先请求调度域名dns.weixin.qq.com,该域名会返回多个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后续的访问都不再进行DNS查询,而是直接使用列表中域名的IP地址,此功能类似于DNS、调度服务器等;
(2)其他未包含在dns.weixin.qq.com其中的域名则正常通过DNS解析获取IP地址;
(3)最后通过与这些域名的交互,来实现发送/接受消息、朋友圈、附件的人等功能;
2.4 研究过程
系统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完成报告信息的校内整合,即各系、部门的上传、自动发布功能;
(2)第二阶段完成报告现场互动、总结模块,此阶段为师生提供学术报告的内容分享、讨论的平台,核心是实现互动;
(3)第三阶段是线上线下活动的整合,通过开展与学术报告相关的活动来促进校内的学术氛围。
2.5 实际意义
通过本项目建设的系统,可实现以下价值:
(1)对学术报告发起部门来说,通过本系统可将宣传做得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
(2)对师生来说,可更全面、及时地获取校内各学术报告信息。
(3)对报告组织者来说,可提前掌握发起报告的关注度和师生的反映情况,以及时进行地点、时间的调整。
(4)对做报告人来说,通过本系统的现场互动模块、总结模块,可将所做报告的生命周期变得更长。
2.6 未来设想
本项目通过实际测试,可完成最初设想的基本内容,实现学术报告的上传交流过程,但本项目的实际应用之处还有很多方面,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大,有如下设想:
(1)可以通过本项目发送传输更多的信息资料,不仅仅包括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仅仅是其中传输文件的一项应用。
(2)通过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研发,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高校师生经常使用的功能。如:查询成绩和课表、学校广播发送一些信息、学校内近期举办的活动。
(3)可以将高校应用推广到更广的层次,诸如企业、行政单位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内部高效的交流和传输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指导教师:许明副教授、陈刚助教)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平台向认证服务号开放模板消息[Z].微信公众平台,2014-08-27.
[2]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Z].网易科 2015-06-12.
[3]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地址[Z].微信公众平台,2014-7-3.
作者简介
赵豪帅(1993-),男,河北省邯郸市人。现为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3级学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学习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关键词】微信开发;网站开发;后台技术
高校内部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报告要做,不同系别,同学和老师之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参与学术讨论。此时就需要一个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大家联系起来一起参与到学术研究讨论当中,这个助推器就是微信平台。
1 研究过程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报告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学术报告的信息上传、前期宣传、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涉及到组织筹划学术报告的从准备到总结的整个生命周期,力求整合校内各部门的学术报告资源,尽大可能地促进师生对学术报告的参与度。
项目团队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务处负责学术报告日常安排的师生,二是信管系负责微信公众号后台开发的师生。
项目已开展的工作根据团队成员分为两部分:
1.1 现有公众号的建设以及以往组织学术报告的经验
当前教务处已设立公众号“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该公众号自设立以来,致力于校内学术活动的宣传,每周都会对近期的学术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并发布,同时发送一些积极健康的图文消息,为校园正能量的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公众号已在我校师生中获得广泛关注。
在组织筹划学术报告活动中,教务处师生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报告预告、现场布置安排、学生参与组织、后期总结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报告、加大其宣传力度等;这些经验和问题也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建设时要考虑的重点。
1.2 已有的微信公众号开发经验
项目团队中信管系师生参与过“河北金融学院团委”、“金院消息”以及部分个人公众号的开发过程,对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技术比较熟悉,同时学生本学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比如数据库、高级面向对象等也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都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技术基础。
微信开发简介:
微信开发即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将企业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网页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户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生成微信3G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企业品牌展示给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建立企业与消费者、客户的一对一互动和沟通,将消费者接入企业CRM系统,进行促销、推广、宣传、售后等。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公众平台是企业在OTT产品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基于“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这一理念。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进行CRM式管理,个人可以进行自媒体创作。公众平台推出新的认证体系,微信将免费开放地理位置、客服、语音等九大高级技术接口[3] 。针对服务号领域,微信还将推出一些垂直领域定制。微信产品部模式识别中心总监陈波透露,图像识别还将与微信支付结合,提供购买流程。这两个技术主要为公众平台提供服务,后续将向App开放。
1.3 项目价值:
为了更好地便于高校师生对学术报告的查阅使用,提高高校师生学术研究能力和使用能力,需要一种高效的、及时的信息传递机制。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量是最大的,而且微信传递信息的效率也是极高的,所以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来完成这一目的,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合适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在不改变日常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传递效率和传递质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建立完成之后,方面了高校师生对于学术报告的使用,也使学术报告发挥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2 项目研究总结
2.1 实际需求分析: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方式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
伴随着我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内各系、部门组织提供的学术报告日益增多,同时师生对更前沿、更先进的学术活动的需求也逐渐突出,对各种学术论文的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但目前学术报告的提供和需求尚未得到有效的协调,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主要如下:
(1)学术报告的宣传不能得到有效地覆盖
(2)各系、部门组织各自发布自己的学术报告,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3)学术报告的互动具有时空局限性,校内师生对报告的总结、提问缺少便捷的分享、互动的平台
本项目为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需求,更好的让广大师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设计与建设。原因在于微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使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巨大入口,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建立连接、提供服务;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开发自己的微信服务,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系统的研发,可使学术报告信息得到有效快速地送达,并对学术报告组织的前、中、后期维护提供便捷的管理平台。
2.2 项目内容和流程图
本项目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学术报告信息的上传、维护和发布,以及报告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模块,如图1所示。 系统参与者分为三部分:
(1)各系、部门,负责将该部门的学术报告信息上传到系统,由系统自动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关注者
(2)教师和学生作为公众号的关注者,可随时获取最新报告信息,并可通过公众号进行现场互动、后期的讨论、总结的分享等
(3)教务处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报告信息的细节维护、权限的维护,以及组织线上的活动,比如评选最有价值的报告。
2.3 微信开发过程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weChat。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微信业务部署架构:微信自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版本1.0,仅支持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经过将近4年的开发完善,已成为一个融合型业务,包括文本、视频、语音、游戏、支付、LBS、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多项应用功能。微信后台由一系列的服务器群组成,这些服务器群各有各的功能,服务器群内的每一台服务器都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
用于临时获取用户信息等资源、注册登录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于收发心跳等信息。 长连接服务器器群 (long.weixin.qq.com ) 用于控制信令信息的收发,也可以用于心跳信息收发。 文字消息、图片收发、摇一摇、漂流瓶等过程,以及 VoIP业务的呼叫建立过程都在该长连接上承载,数据采用微信私有的SYNC协议封装。
语音/视频服务器群(voip.weixin.qq.com/punch.weixin.qq.com ) 用于语音/视频数据中转、NAT穿透。图片服务器群 (wx.qlogo.cn /mmsns.qpic.cn ) 保存好友信息以及头像、图片等信息。
(1)使用微信时,首先请求调度域名dns.weixin.qq.com,该域名会返回多个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后续的访问都不再进行DNS查询,而是直接使用列表中域名的IP地址,此功能类似于DNS、调度服务器等;
(2)其他未包含在dns.weixin.qq.com其中的域名则正常通过DNS解析获取IP地址;
(3)最后通过与这些域名的交互,来实现发送/接受消息、朋友圈、附件的人等功能;
2.4 研究过程
系统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完成报告信息的校内整合,即各系、部门的上传、自动发布功能;
(2)第二阶段完成报告现场互动、总结模块,此阶段为师生提供学术报告的内容分享、讨论的平台,核心是实现互动;
(3)第三阶段是线上线下活动的整合,通过开展与学术报告相关的活动来促进校内的学术氛围。
2.5 实际意义
通过本项目建设的系统,可实现以下价值:
(1)对学术报告发起部门来说,通过本系统可将宣传做得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
(2)对师生来说,可更全面、及时地获取校内各学术报告信息。
(3)对报告组织者来说,可提前掌握发起报告的关注度和师生的反映情况,以及时进行地点、时间的调整。
(4)对做报告人来说,通过本系统的现场互动模块、总结模块,可将所做报告的生命周期变得更长。
2.6 未来设想
本项目通过实际测试,可完成最初设想的基本内容,实现学术报告的上传交流过程,但本项目的实际应用之处还有很多方面,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大,有如下设想:
(1)可以通过本项目发送传输更多的信息资料,不仅仅包括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仅仅是其中传输文件的一项应用。
(2)通过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研发,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高校师生经常使用的功能。如:查询成绩和课表、学校广播发送一些信息、学校内近期举办的活动。
(3)可以将高校应用推广到更广的层次,诸如企业、行政单位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内部高效的交流和传输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指导教师:许明副教授、陈刚助教)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平台向认证服务号开放模板消息[Z].微信公众平台,2014-08-27.
[2]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Z].网易科 2015-06-12.
[3]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地址[Z].微信公众平台,2014-7-3.
作者简介
赵豪帅(1993-),男,河北省邯郸市人。现为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3级学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学习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