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礼县民俗音乐春官“说春”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官“说春”,一种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曾流传于四川巴中,甘肃平凉,天水,陇南一带的。本文着重从陇南市礼县境内的春官“说春”的音乐方向出发,从多个层面入手,诠释了陇南礼县春官“说春”的音乐个性特点及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特征,从而认识和了解陇南礼县民俗音乐的艺术色彩,并为保护,传承其艺术文化和更为深入研究礼县民俗音乐文化做以铺垫。
  【关键词】陇南礼县;春官;说春;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春官“说春”历史悠久,在整个陇南民间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陇南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2008年,將“春官”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申报,2010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陇南礼县春官“说春”的历史渊源
  春官,又名“春官客”,据史料记载关于春官的说法不一,但是与当今流传的说法较为相似的是:“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后朱元璋仿古制以辅佐政务,设置了四辅官,称为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春官,夏官分别有特定的人任职,秋官,冬官不设有专门的成员,事物由春官,夏官分别监理。由于当时甘肃陇南一带为番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农人更是没有文化学识,没有节气的概念,朝廷为了让农人按时耕种,专门派春官走家串户,送来节气表,并将节气编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曲,以便农人记忆,从此便形成了春官“说春”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很是盛行,许多春官在用“说春”的形式来换取钱粮,维持生计,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深受群众的喜欢。
  二、“说春”的过程
  春官“说春”在盛行初期,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专门的穿管头领掌管春官的出行活动,在春官出行之前,头领会供奉春牛,行祭礼,并分配任务以及地域划分,出行时唱“出行词”打发他们出行说春活动。在流传的过程中,说春团体逐渐解散,春官也日渐稀少,说春的团体一般都是自觉搭配,没有固定的出行规划。但固定的说春程序一直被流传下来,通常三人为一个说春团体,自由搭配,一般在打春时节,走家串户的形式进行说春活动。春官头系白巾,胸前挂有木头雕刻的小春牛,身背褡裢,拿有二十四节气表。“说春”之前,首先将春牛供奉在桌子的中央,三人为为一个圆圈,一人唱,两人和,或一人唱,两人说,有说有唱,。春官往往即兴赋诗,出口成章,内容五花八门。说春活动结束后,给于主人二十四节气表。这张节气表也叫“春贴”,是陇南大部分偏僻农村每家每户唯一的“日历”。
  三、说春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旋律特点
  “说春”,为何为说春,而不是唱春呢?说春,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故有民间“说唱音乐”之称。说春的唱段,类似于陇南山歌的曲调,多为民族无声音阶的徵调式,旋律行进起伏较大,开头以八度音阶进行,旋律婉转高亢。多有悲腔的感觉。
  除此之外其节奏也有独特的地区山歌特色,多为2/4拍,一般由两个八分,四个十六分,前八后十六,小切分等节奏型组成,在唱段中用同样的节奏及旋律,填入了不同的唱词,形成了一曲多词的特点。
  (二)演唱特点
  在进行说春唱段时,都用方言演唱,乐句押韵,唱词多为八字为一个乐句,这就要求春官要有较强的气息支撑。演唱发声都属于本土气息的原生态演唱风格,演唱艺人可根据个人演唱需求,适当地加入装饰音,而且根据个人的演唱技巧的不同,所加入的装饰音也不尽相同。演唱时,多为一人唱,两人和,“和”仅仅是和上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一般用“哎”字代替,随即演唱第二句。如:“春官我这进门有规程呀,要给掌柜的开财门;先开一个天才门,天官赐福你家中。”在这段唱词中,第一位春官唱完了“开财门”三个字后,下一位春官则用最后一个音唱“哎”然后在这个音的基础上演唱下一句。
  (三)唱词特点
  说春唱段旋律单一,唱词却极为丰富,因唱词会随着场合和观众的需求等随时发生变化,除说唱二十四节气之外,最常用的有“开财门”,即说唱一些恭喜发财的套话,如遇红白喜事,还会说唱“二十四孝”,“劝世文”等,这些是固定的富有历史性的唱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唱词是不固定的,大都是春官即面对不同身份,不同职位的人即兴说唱,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就赋予了说春词的灵活性,创造性,即兴性。
  三、陇南礼县春官“说春”的现状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现,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逐渐减少,因此民俗音乐春官“说春”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政府开始重拾民俗优秀传统文化,并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抢救并保护说春文化。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对说春的音乐研究缺乏科学的田野作业和民众的生活体验,多数研究都把“说春”的音乐形式脱离于它所根存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因学科价值追求等原因,研究者都往往根据自己的学术取向进行研究,如民间文学研究注重说春词研究,对其“说唱”方面缺乏关注,其次,缺乏对说春词与音乐的互动中进行整体性的关照,缺乏从音乐与文化的联系中去探讨民俗音乐。鉴于此,春官“说春”出现了不平衡的传承,即说春词越来越被收集,却很少被传唱。
  四、结语
  好的文化需要好的传承,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更是旺盛,只有做好文化传承的保驾护航,民族文化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以下是几点个人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性的引导和保护,从政府的层面去主导民俗音乐的传承,可以 从传承措施、政策鼓励、有意引导等不同的方面和阶段去进一步扩大民俗文化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
  (二)进一步拓展春官“说春”的演唱、创新模式,赋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特色,结合当前的文化环境,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于文化环境的诉求。
  (三)进一步多元化春官“说春”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在简单的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的特色,结合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使大家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得更多形式的文化。
  (四)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的校本教材进行适当的体现,结合当地肥沃的艺术土壤,先在一小部分地方发扬光大,进而一点带面,为后续的更广泛的推广做好探路者,指导者。
  (五)进一步增加该民俗文化的普及度,结合陇南地区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一系列有生命活力的经验和方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去发展和传承。
  民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于其厚重的历史性、无限的包容性和强有力的传承性,而陇南地区的春官“说春”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片瑰宝,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文化长河中的芸芸众生,这也就是其可以永葆青春,传承不息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韩华.浅谈甘肃礼县春官说唱曲艺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7-04.
  [2]沈文辉.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礼县说唱艺术[N].甘肃日报,2012-01.
  [3]马向阳.西和春官仪式及歌词特征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3.
  [4]王文元.春官说春唤醒春天的民俗[J].丝绸之路,2018-02.
  [5]柯杨.花儿会——甘肃民间诗与歌的狂欢节[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03.
  作者简介:李淑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潘文蕊,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人们总是努力地、竭尽全力消除“非和谐”因素而努力趋向“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凸现了主体性,是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主要研究了双组份降解地膜埋土部分在热氧化、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微生物的降解试验。未经光照的降解膜在热氧化、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均被降解,降低了分子量的聚乙烯也有被微生
宫女是李贺“怨妇”类诗歌中的一类典型形象。李诗中的宫女们都有一个“总特征”:被“抛入”一个“异己的世界”。她们都生存于一个不属于她们但却永远也无法摆脱的世界,过着一
模仿就是继承。万事成于模仿,出版也不例外。中国现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些成功案例,充分论证了模仿的合理因素与积极意义。首先,出版中的模仿主要是在选题思路、编辑形式方面的
学前教育的近期效能是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衔接,长远效能是为幼儿的人生奠基。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备受家庭和学校重视的问题,无论家长、幼儿园还是师范学校对幼儿教师
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就是对传统城市环境治理有关制度进行改进、完善与创建的一种行为过程。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创新动力机制问题,也有政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