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
【机 构】
:
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25003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心理介入治疗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合理性.方法 总结回顾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8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及心理评估统计结果 等资料.结果 心理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全身、局部疗法、心理个性化干预等的综合治疗.而重视乳腺癌术后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乳腺癌整体防治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院近年来对40例胰腺癌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术前介入疗法诱导胰腺癌(PC)细胞凋亡及组织结构变化,效果满意。
ER、P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常较早发生远处转移,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预后较差.由于没有内分泌和靶向HER-2治疗的机会,因此只能将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增殖信号和分子学特征提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kit和BRCA1等靶点的靶向治疗可能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明确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和最佳治疗策略。
神经鞘氨醇类似物FTY720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归巢而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可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FTY720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生长停滞和凋亡、抑制肿瘤转移而发挥抗肿瘤潜力。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本文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微小RNA(miRNA)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机制,是肿瘤耐药性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及补充.研究表明,miRNA可能是肿瘤耐药网络性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能力使其具有高效性.因此,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YH-16)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接种人乳腺癌细胞悬液,瘤体达1.0 cm3时,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药物: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g/kg体重,阳性对照组顺铂(DDP)1 ms/ks体重,YH-16组YH-16 20 ms/kg体重,DDP联合YH-16组为DDP1 mg/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靶向肿瘤血管的新药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明显地延长了生存期.血管靶向治疗有别于传统化疗,临床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胃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胃癌MDR的发生机制与多个因素相关,主要有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过表达、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活性增强、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含量减少、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
用不同浓度的拓扑替康(topotecan,TPT)作用于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检测sunivin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