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自救”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工厂两位青年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石灰水溅到眼睛里。小王赶紧摸索着打开自来水龙头,自己翻开眼皮,用水不停地冲洗。而小马则把眼睛闭上,请好友帮忙,开车把他送到就近医院,挂了急诊号。当眼科医生翻开他的眼睛检查,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他眼球的外表早已变白了。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治疗,但小马的视力仍然只有0.2。而小王因为“自救”及时,他的眼睛至今基本完好。
  人活在世上,遇上临时性的意外灾害总是难免的。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自救”,与不会“自救”情况就大不一样。以上面意外灾害为例,小王及时“自救”,后果良好,而小马只会呆板地一心依赖医生,以致贻误了极为宝贵的抢救时间,结果留下了后患。
  再比如,前些时某地一家商场发生火灾,导致不少人伤亡。他们有的被烧死,有的跳楼摔成重伤,还有些人因窒息而亡。然而,正确的躲避火灾的方法是:尽快用水打湿毛巾或衣服,包住自己的头脸,匍伏在地上,爬行逃离现场。因为起火现场上面空间温度较高,下面温度相对较低,而且下面烟尘少,不易使人熏倒或窒息。纵观死于火灾的遇难者,真正被火烧死的并不多,大多数人是因为不懂得“自救”方法而被熏倒、窒息而亡。
  人们遇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还挺多,如:身体受外伤而流血不止、游泳溺水、被电击伤、被火烫伤、异物进入气管,心脏忽然停止跳动等等,虽然我们可以打120请医生前来救助,但在医生尚未到达之前,必须懂得一些“自救”的方法,做一些必要的“自救”处理,这样更加有利于医生抢救,为自己或为自己的亲人争取抢救的时间。为此,我们每一个人不妨买一些相关的书籍,自学一些有关“自救”的知识。要知道,懂不懂“自救”,其结局大不一样啊!
其他文献
化学上规定凡物质在溶液中释放出氢离子(符号是H)者为酸,凡接受氢离子者为碱,所以酸是H的供给者,碱是H的接受者。酸碱度用pH表示,正常人的酸碱度范围是pH在7.35-7.4之间,平均7.4,微偏碱性,为碱性体质,是健康的体质。如果pH值在7.35以下,那就是酸性体质,是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据医学家观察统计,碱性体质的人只占10%左右,大多数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属酸性体质
卅多年前我在某医学院教学时,我介绍了为减少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可采用洗肺疗法,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人体器官的清洗疗法,此后南京市的胸科医院也开展了对矽肺病人洗肺治疗,并取得一些疗效。如今人体器官的清洗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新型保健方式。什么“洗血”、“洗肠”、“洗肺”,一一出现。  某青年在深圳做生意,迫于压力大,竞争激烈,他养成了大量吸烟的恶习,每天至少两包烟。但他也知道吸烟有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