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参照6名美国本族语者,对24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分别选取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男三人、女三人)者朗读口语中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与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本族语者,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朗读句子时多使用停顿与重读,且调核数量较多,调核位置多为语调群内实义项上,部分位于调群中既不需要强调,也没有与句子中其他词项形成对比信息的人称代词与关系代词项上。本研究旨在探索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语音学习方面的偏误,从而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调核数量
一、引言:
调群是英语语调结构的基本单位,由调核(tonic)以及调核前音节(pretonic)组成(Halliday 1967:12)。调核是该调群中所有重读音节中最凸显的音节,是调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核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调核是调群的中心,起着承载主要信息的作用。也就是说调核位置发生变化,信息焦点则随之变化。所以说,调核的位置对于信息的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是语调语言,不论在英语语音教学还是日常交流中,语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音得以实现的。韩礼德(1967)从信息论的角度首次提出英语语调系统的概念: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音调(Tone)。这一概念将句法、语调与信息三者结合起来,为后续语调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后,Crystal(1975)提出“调核约束理论”,进一步对调核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归纳。
根据Crystal的“调核约束理论”,无标记调核通常位于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词项上,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但若调群内出现需要加以强调的内容时,其他位置上的重音会成为有标记调核。有标记调核的位置大概有三种:其一,调群中最后一个语法项上;其二,调群中某一非句末语法项;其三,调群中某一非句末实义项(陈桦,2006)。
近年来,随着语音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学者们对有关英语学习者调核位置的研究也有巨大突破。陈桦(2006)以实验语音学为手段,发现学习者使用无标记调核的比例低于本族语者,使用有标记调核不符合英语的规范,未能体现信息焦点,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杨莹(2008)从情感、意义强调以及话语交际三个方面探究调核音调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自身对英语语调的忽视、教科书对调核音调的泛化处理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忽视导致学习者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调核音调来表达其交际目的。
既往研究显示,英语学习者忽视调核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其在产出中存在调核使用不当的现象。纵观以往研究,针对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使用调核位置的研究甚少,根据Odlin的语言迁移理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以本族语者为参考,分析与比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特点,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东北方言地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部分:6名本族语者(其中男3人,女3人)与24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本研究受试群体主要选取大连、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四座城市作为东北方言地区的代表,并且从这四座城市中分别选取3名男生以及3名女生进行实验研究)。该研究中的英语学习者均为接受一定教育背景的大学生,且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能够没有語言障碍的进行口语交际。本族语者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本研究中所有受试群体均没有口语或听力障碍。
2.2 研究问题
本研究设计主要回答以下三个具体问题:
(1)与本族语者比较,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与本族语者比较,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数量有什么特点?
(3)与本族语者比较,造成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和数量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3 研究材料
本研究的研究材料为6句分别以when/that/whether为引导词的名词性从句,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Sen01:John convinced me that I was wrong.
Sen02:It struck me that I could be a lawyer.
Sen03:The fact that he was killed was a serious matter.
Sen04:The question is whether she gave him a candy.
Sen05:It pleased me very much that he is succeed.
Sen06:It seems to me that she is a poet.
2.4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上述实验材料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研究室建立的AESOP-CASS(Asian English Speech Corpus Project-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语料库。该研究语料的录音环境为安静的室内,采用森海塞尔 PC166USB 耳机来进行语料的录取,且采样频率设置为16000HZ。
本研究将借助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4.6对收集到的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参照IViE标注系统对所选语料进行标注与分析。本研究分析了30名研究对象共180个语音文件。鉴于本研究主要探讨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数量情况,所以对研究材料只标注了正则层、间断指数层和凸显层。而在凸显层,需要在所选语料中找出每一个位于实现域边界和语调短语边界之间的凸显音节。对于凸显音节的标注参考,“一个单词或音节在产出时与周围的单词或音节相比出现音高的突升或突降,或音强的升高,即被看作具有凸显性”(陈桦 2006:36)。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从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数量两个方面着手对所收集的东北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探究。
3.1 调核位置特征
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分别得到了本族语者与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6个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
经统计分析,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的调核大多数落在调群内的实义项上,也有少数落在语法项上。相比较之下,虽然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也大多数落在调群内的实义项上,也有少数在语法项上,但是与本族语者相比,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的名词性从句中调核位置的一致性不高。在例句1中,本族语者将句子切分为John convinced me// that I was wrong. 两个调群,其中说话者想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所以将WRONG重读,且本族语者在这一单词上的重读高达100%。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该句时,由于调群切分的不同,导致其调核位置也与本族语者有些不同。所有东北地区学习者均重读WRONG,但由于本族语者没有弄清that只起到连接句子,而不做任何成分的作用,导致四分之一的学习者将其重读。
在朗读例句2时,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两个调群,调核位置分别在STRUCK、 ME与LAWYER上,而本族语者在朗读该句时,除了以上的三种调核位置,还将调核落在连接词THAT与代词I上,在调群中,只有具有对比特征、新信息特征以及强调特征的词项才会被重读。而在该句中,语法项“that”与“I”既没有与句子中的其他词项构成对比,也没有传递新信息或是具有强调特征的信息。而大多数东北地区学习者却将其重读,不符合英语语调规范。
在朗读例句3时,本族语者将其切分成三个调群The fact// that he was killed// was a serious matter.并且将调核位置落在”fact”、”killed”与”serious”上,表示他被杀死的那个事实是严重的。而一部分东北地区学习者还将调核位置落在that与matter上。显而易见此处,matter既没有与句子中其他词项构成对比,也不是句子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新信息,因此不需要被重读。
在例句4中,本族语者将句子切分为3个调群,分别将调核落在question、gave与candy上。该句话中,给他糖果与前面的问题是什么构成强调信息,需要重读。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则也将连系动词is与关系代词whether重读,体现出其对句中信息焦点的位置处理不当,并且与此同时,忽略了调核位置与所传递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例句5中,当本族语者将整个句子切分为2个调群时,调核位置落在pleased与succeed上,而当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三个调群时,调核位置则落在pleased、very与succeed上。因为强化副词带有强调潜质,所以常被重读”(陈桦,2008:89)。东北地区学习者在该句调群切分时,较为混乱,导致其调核位置多样,不仅将调核位置落在人称代词me、he上,还将其落在关系代词that与副词much上,代词只有在与句中其他代词相区别成为对比重音时才能被重读成为调核(陈桦,2006)。此句中,代词并未构成对比信息,因此不应被重读。
在例句6中,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两个调群,调核位置分别落在seems与poet上。而东北地区学习者还将调核位置落在人称代词me与she上,以及关系代词that上,根据上述分析,代词只有在句子中与其他代词构成对比重音时才能被重读成为调核。而在该句中,代词并未构成对比信息,因此不应该被重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多使用停顿与重读。并且相比较本族语者,东北地区学习者调核位置主要呈现出多、散、乱的特点。尽管东北地区学习者调核位置与本族语者大致一样,多落在调群中的实义项上,但是在朗读相同的句子时,东北地区学习者调群切分凌乱,除了把调核落在与本族语者一致的实义项之外,还把调核多落在句子中其他语法项上,导致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不够突出,有时会影响信息传递。
3.2 调核数量特征
本研究以调核约束理论为依据,并借助Praat 频谱语图提供的图形特征,对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的出现情况做出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中的调核位置和调核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调核总数上,本族语者为82,而相比较之下,东北地区学习者为396,几乎是本族语者的5倍。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朗读相同的句子时,东北地区学习者相比较本族语者多使用重读与停顿,所以其调核总数以及无标记调核总数要远大于本族语者。在调核类型上,本族语者的调核大多数落在无标记调核上,且有标记调核与无标记调核的比重相差较大(分别为22%和78%)。而东北地区学习者虽然也主要使用无标记调核,但有标记调核与无标记调核比重相差较小(分别为40%和60%)。这一结果与Crystal(1975)和Tench(1996)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无论口语体裁是什么,调核位置在调群最后一个词汇项上的比例总是非常高的。”
Crystal(1975)在調核约束理论中指出,调核可分为无标记调核与有标记调核两种。无标记调核的位置通常落在调群中最后一个实义项上。而有标记调核的位置则大概有三种:其一是在调群中最后一个语法项上;其二是在调群中某一个非句末语法项上;其三是在调群中某一非句末实义项上。( Cruttenden, 1997)。由此,本研究对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有标记调核中语法项与实义项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做出总结,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族语者主要使用实义项充当调核,且使用语法项与实义项充当调核的比重相差不大。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则主要使用语法项来充当调核,但使用语法项与实义项来充当调核的比重相差较大。本研究发现,对于东北地区学习者来说,在众多语法项中,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以及代词充当调核的比重较大。在Sen01中,说话者主要想要强调其态度与立场,所以该句调核应该落在WRONG上,为该句的信息焦点。所有本族语者与东北地区学习者均重读了该单词,说明其对句子的焦点信息掌握较好。但没有本族语者将不承载任何信息,只做为连接词的that以及人称代词me作为调核,却有21%的东北地区学习者将that重读以及79%的学习者将人称代词me重读。在Sen03中,that作为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起到解释说明先行词的作用,自身不承载任何信息,因而不应该被重读,但有54%的东北地区学习者重读该单词。因而可知,东北地区学习者并未考虑到重音在表达说话者意图等方面的作用,使得其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3.3 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于名词性从句调群位置差异的原因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英语是语调语言,注重重音。在英语中,句重音对句子的表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听者倾向于依据重音的位置来解释连贯的语流。而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这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句子时总是把每个音节都读的清楚响亮。但这种母语的发音习惯迁移到英语的语音学习中,就造成了中式英语,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句子时,语调平缓,无抑扬顿挫,并且逐字朗读,造成调群切分过于琐碎,从而使得调核数量过多。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可以用标记法表示。杨秀娟指出从声调角度讲,东北方言区的调值普遍比普通话低,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为44,而普通话阴平值为55;东北方言的阳平值为24,而普通话的阳平值为35;东北方言的上声值为213,而普通话的上声值为214;东北方言的去声值为53,而普通话的去声值为51。由此可见,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之下,较为平缓,缺乏起伏变化。因此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会下意识的用东北方言的发音模式来感知英语语音,不仅造成其对重音掌握不当,导致调核位置不当,还会使得音调起伏不明显,造成信息焦点的失焦。
此外,虽然汉语有节拍群、节律重音等现象,但却没有像英语一样的调群与调核系统(田朝霞,2005)。使得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忽略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导致其调群切分凌乱,调核位置处理不当,进而造成信息的误传。
四、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中调核位置与调核数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多使用停顿与重读。因而相比较本族语者,东北地区学习者使用调核数量较多,并且调核位置呈现出多、散、乱的特点,从而导致其信息焦点不突出。在朗读句子时,部分东北地区学习者会把在调群中既不需要强调,也没有与句子中其他词项形成对比信息的人称代词与关系代词处理称为调核,这不符合英语语调的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
此外,在本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语音语貌问题。因此,在语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授相关的英语语调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调核在句子中传递信息的作用,鼓励学生多模仿、多练习,来减少东北方言负迁移对其学习英语语音语调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毕冉.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调核位置的发展规律[A].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 2010:6.
[2]陈桦. 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调核位置[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6).
[3]陈桦. 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模式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田朝霞. 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4).
[5] 杨秀娟.东北方言对于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5): 124-126.
[6] Crystal, D.&D. Davy. Advanced Conversational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5.
作者简介:高敏洁(19970404),女,漢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究生,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吉林大学)
关键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调核数量
一、引言:
调群是英语语调结构的基本单位,由调核(tonic)以及调核前音节(pretonic)组成(Halliday 1967:12)。调核是该调群中所有重读音节中最凸显的音节,是调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核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调核是调群的中心,起着承载主要信息的作用。也就是说调核位置发生变化,信息焦点则随之变化。所以说,调核的位置对于信息的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是语调语言,不论在英语语音教学还是日常交流中,语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音得以实现的。韩礼德(1967)从信息论的角度首次提出英语语调系统的概念: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音调(Tone)。这一概念将句法、语调与信息三者结合起来,为后续语调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后,Crystal(1975)提出“调核约束理论”,进一步对调核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归纳。
根据Crystal的“调核约束理论”,无标记调核通常位于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词项上,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但若调群内出现需要加以强调的内容时,其他位置上的重音会成为有标记调核。有标记调核的位置大概有三种:其一,调群中最后一个语法项上;其二,调群中某一非句末语法项;其三,调群中某一非句末实义项(陈桦,2006)。
近年来,随着语音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学者们对有关英语学习者调核位置的研究也有巨大突破。陈桦(2006)以实验语音学为手段,发现学习者使用无标记调核的比例低于本族语者,使用有标记调核不符合英语的规范,未能体现信息焦点,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杨莹(2008)从情感、意义强调以及话语交际三个方面探究调核音调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自身对英语语调的忽视、教科书对调核音调的泛化处理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忽视导致学习者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调核音调来表达其交际目的。
既往研究显示,英语学习者忽视调核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其在产出中存在调核使用不当的现象。纵观以往研究,针对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使用调核位置的研究甚少,根据Odlin的语言迁移理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以本族语者为参考,分析与比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特点,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东北方言地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部分:6名本族语者(其中男3人,女3人)与24名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本研究受试群体主要选取大连、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四座城市作为东北方言地区的代表,并且从这四座城市中分别选取3名男生以及3名女生进行实验研究)。该研究中的英语学习者均为接受一定教育背景的大学生,且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能够没有語言障碍的进行口语交际。本族语者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本研究中所有受试群体均没有口语或听力障碍。
2.2 研究问题
本研究设计主要回答以下三个具体问题:
(1)与本族语者比较,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与本族语者比较,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数量有什么特点?
(3)与本族语者比较,造成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和数量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3 研究材料
本研究的研究材料为6句分别以when/that/whether为引导词的名词性从句,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Sen01:John convinced me that I was wrong.
Sen02:It struck me that I could be a lawyer.
Sen03:The fact that he was killed was a serious matter.
Sen04:The question is whether she gave him a candy.
Sen05:It pleased me very much that he is succeed.
Sen06:It seems to me that she is a poet.
2.4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上述实验材料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研究室建立的AESOP-CASS(Asian English Speech Corpus Project-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语料库。该研究语料的录音环境为安静的室内,采用森海塞尔 PC166USB 耳机来进行语料的录取,且采样频率设置为16000HZ。
本研究将借助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4.6对收集到的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参照IViE标注系统对所选语料进行标注与分析。本研究分析了30名研究对象共180个语音文件。鉴于本研究主要探讨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数量情况,所以对研究材料只标注了正则层、间断指数层和凸显层。而在凸显层,需要在所选语料中找出每一个位于实现域边界和语调短语边界之间的凸显音节。对于凸显音节的标注参考,“一个单词或音节在产出时与周围的单词或音节相比出现音高的突升或突降,或音强的升高,即被看作具有凸显性”(陈桦 2006:36)。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从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及数量两个方面着手对所收集的东北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探究。
3.1 调核位置特征
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分别得到了本族语者与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6个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
经统计分析,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的调核大多数落在调群内的实义项上,也有少数落在语法项上。相比较之下,虽然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名词性从句的调核位置也大多数落在调群内的实义项上,也有少数在语法项上,但是与本族语者相比,东北地区学习者朗读的名词性从句中调核位置的一致性不高。在例句1中,本族语者将句子切分为John convinced me// that I was wrong. 两个调群,其中说话者想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所以将WRONG重读,且本族语者在这一单词上的重读高达100%。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该句时,由于调群切分的不同,导致其调核位置也与本族语者有些不同。所有东北地区学习者均重读WRONG,但由于本族语者没有弄清that只起到连接句子,而不做任何成分的作用,导致四分之一的学习者将其重读。
在朗读例句2时,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两个调群,调核位置分别在STRUCK、 ME与LAWYER上,而本族语者在朗读该句时,除了以上的三种调核位置,还将调核落在连接词THAT与代词I上,在调群中,只有具有对比特征、新信息特征以及强调特征的词项才会被重读。而在该句中,语法项“that”与“I”既没有与句子中的其他词项构成对比,也没有传递新信息或是具有强调特征的信息。而大多数东北地区学习者却将其重读,不符合英语语调规范。
在朗读例句3时,本族语者将其切分成三个调群The fact// that he was killed// was a serious matter.并且将调核位置落在”fact”、”killed”与”serious”上,表示他被杀死的那个事实是严重的。而一部分东北地区学习者还将调核位置落在that与matter上。显而易见此处,matter既没有与句子中其他词项构成对比,也不是句子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新信息,因此不需要被重读。
在例句4中,本族语者将句子切分为3个调群,分别将调核落在question、gave与candy上。该句话中,给他糖果与前面的问题是什么构成强调信息,需要重读。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则也将连系动词is与关系代词whether重读,体现出其对句中信息焦点的位置处理不当,并且与此同时,忽略了调核位置与所传递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例句5中,当本族语者将整个句子切分为2个调群时,调核位置落在pleased与succeed上,而当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三个调群时,调核位置则落在pleased、very与succeed上。因为强化副词带有强调潜质,所以常被重读”(陈桦,2008:89)。东北地区学习者在该句调群切分时,较为混乱,导致其调核位置多样,不仅将调核位置落在人称代词me、he上,还将其落在关系代词that与副词much上,代词只有在与句中其他代词相区别成为对比重音时才能被重读成为调核(陈桦,2006)。此句中,代词并未构成对比信息,因此不应被重读。
在例句6中,本族语者将其切分为两个调群,调核位置分别落在seems与poet上。而东北地区学习者还将调核位置落在人称代词me与she上,以及关系代词that上,根据上述分析,代词只有在句子中与其他代词构成对比重音时才能被重读成为调核。而在该句中,代词并未构成对比信息,因此不应该被重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多使用停顿与重读。并且相比较本族语者,东北地区学习者调核位置主要呈现出多、散、乱的特点。尽管东北地区学习者调核位置与本族语者大致一样,多落在调群中的实义项上,但是在朗读相同的句子时,东北地区学习者调群切分凌乱,除了把调核落在与本族语者一致的实义项之外,还把调核多落在句子中其他语法项上,导致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不够突出,有时会影响信息传递。
3.2 调核数量特征
本研究以调核约束理论为依据,并借助Praat 频谱语图提供的图形特征,对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调核位置的出现情况做出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中的调核位置和调核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调核总数上,本族语者为82,而相比较之下,东北地区学习者为396,几乎是本族语者的5倍。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朗读相同的句子时,东北地区学习者相比较本族语者多使用重读与停顿,所以其调核总数以及无标记调核总数要远大于本族语者。在调核类型上,本族语者的调核大多数落在无标记调核上,且有标记调核与无标记调核的比重相差较大(分别为22%和78%)。而东北地区学习者虽然也主要使用无标记调核,但有标记调核与无标记调核比重相差较小(分别为40%和60%)。这一结果与Crystal(1975)和Tench(1996)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无论口语体裁是什么,调核位置在调群最后一个词汇项上的比例总是非常高的。”
Crystal(1975)在調核约束理论中指出,调核可分为无标记调核与有标记调核两种。无标记调核的位置通常落在调群中最后一个实义项上。而有标记调核的位置则大概有三种:其一是在调群中最后一个语法项上;其二是在调群中某一个非句末语法项上;其三是在调群中某一非句末实义项上。( Cruttenden, 1997)。由此,本研究对东北地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有标记调核中语法项与实义项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做出总结,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族语者主要使用实义项充当调核,且使用语法项与实义项充当调核的比重相差不大。而东北地区学习者则主要使用语法项来充当调核,但使用语法项与实义项来充当调核的比重相差较大。本研究发现,对于东北地区学习者来说,在众多语法项中,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以及代词充当调核的比重较大。在Sen01中,说话者主要想要强调其态度与立场,所以该句调核应该落在WRONG上,为该句的信息焦点。所有本族语者与东北地区学习者均重读了该单词,说明其对句子的焦点信息掌握较好。但没有本族语者将不承载任何信息,只做为连接词的that以及人称代词me作为调核,却有21%的东北地区学习者将that重读以及79%的学习者将人称代词me重读。在Sen03中,that作为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起到解释说明先行词的作用,自身不承载任何信息,因而不应该被重读,但有54%的东北地区学习者重读该单词。因而可知,东北地区学习者并未考虑到重音在表达说话者意图等方面的作用,使得其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3.3 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于名词性从句调群位置差异的原因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英语是语调语言,注重重音。在英语中,句重音对句子的表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听者倾向于依据重音的位置来解释连贯的语流。而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这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句子时总是把每个音节都读的清楚响亮。但这种母语的发音习惯迁移到英语的语音学习中,就造成了中式英语,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句子时,语调平缓,无抑扬顿挫,并且逐字朗读,造成调群切分过于琐碎,从而使得调核数量过多。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可以用标记法表示。杨秀娟指出从声调角度讲,东北方言区的调值普遍比普通话低,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为44,而普通话阴平值为55;东北方言的阳平值为24,而普通话的阳平值为35;东北方言的上声值为213,而普通话的上声值为214;东北方言的去声值为53,而普通话的去声值为51。由此可见,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之下,较为平缓,缺乏起伏变化。因此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会下意识的用东北方言的发音模式来感知英语语音,不仅造成其对重音掌握不当,导致调核位置不当,还会使得音调起伏不明显,造成信息焦点的失焦。
此外,虽然汉语有节拍群、节律重音等现象,但却没有像英语一样的调群与调核系统(田朝霞,2005)。使得东北地区学习者在朗读名词性从句时忽略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导致其调群切分凌乱,调核位置处理不当,进而造成信息的误传。
四、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朗读名词性从句中调核位置与调核数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多使用停顿与重读。因而相比较本族语者,东北地区学习者使用调核数量较多,并且调核位置呈现出多、散、乱的特点,从而导致其信息焦点不突出。在朗读句子时,部分东北地区学习者会把在调群中既不需要强调,也没有与句子中其他词项形成对比信息的人称代词与关系代词处理称为调核,这不符合英语语调的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
此外,在本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语音语貌问题。因此,在语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授相关的英语语调知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调核在句子中传递信息的作用,鼓励学生多模仿、多练习,来减少东北方言负迁移对其学习英语语音语调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毕冉.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调核位置的发展规律[A].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 2010:6.
[2]陈桦. 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调核位置[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6).
[3]陈桦. 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模式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田朝霞. 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4).
[5] 杨秀娟.东北方言对于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5): 124-126.
[6] Crystal, D.&D. Davy. Advanced Conversational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5.
作者简介:高敏洁(19970404),女,漢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究生,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