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只有主角和龙套两种人,你属于哪种?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致力于告诉别人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但近一年来看到好多90甚至95后工作几年就身价上亿、或者成为等待上市的CEO,才惊觉已经工作7年的自己,职业生涯是多么的波澜不惊。
  多少人工作一两年就月薪过万、甚至几万,而作为非技术岗位的我在工作第四年才实现月薪五位数的目标;
  多少人一踏入职场身份就是公司合伙人、xx总监,而我工作五年后才成为一个六人的团队领导,这个团队还几乎被我带崩溃。
  见客户、谈合作、赶项目、用一年时间完成别人三年的跨级升职、年薪翻倍;或者创业、融资、收购/上市、身价千百万。职场上的神话每天都在上演,唯独没有一个传奇是属于自己的。
  为什么别人工作短短几年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而我工作的时长都赶得上抗战了,却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螺丝钉?
  这是一封职场“老油条”的检讨书,在职场走过许多弯路后,戒掉下面三点,才能防止让自己的职场生涯走向平庸。
  1
  没能让努力成为工作的招牌
  我们对工作一直有个误会:只有那些自己真正热爱的、能够上升到事业高度的工作,我们才愿意全力付出。可只有极少数人才非常明确知道自己究竟热爱什么。我们也许没有运气碰到自己熱爱的事业,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选择是否让努力成为自己工作的招牌。
  “努力”在职场上还值钱么?尤其是面对一份自己没有热情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赚取薪水生存,还有必要披荆斩棘、精益求精么?
  其实,努力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信仰。那些把努力当成习惯、即便不是自己喜爱的工作也愿意做好的人,TA的工作迟早会变成事业。
  Eills是我的前任领导,跳槽到新公司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年薪就从过去的十几万直逼40万,级别从一个小顾问坐火箭窜升到手下有十来人的中层管理,今年又刚刚升任为区域总监。她有如此成就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在工作上Eills是典型的处女座+拼命三娘。
  当我一天约谈4-5个客户、口沫横飞地连续讲了5个多小时,已然觉得要挂掉时,她却还能在回家的地铁上用电话再谈两个客户;
  当我碰到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连轴转了12小时后累到想辞职时,做了同等工作量的她在晚上10点到家后依然能气定神闲地打开电脑继续工作到凌晨1点;
  当我觉得年终总结已经改了3版肯定无可挑剔时,她还在继续修改自己的第7版总结。
  小到如文档这样的事,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字体、字号、行间距、边框距离永远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大到提供服务时,她给客户的反馈意见一向超出客户期待;
  她从来不介意吃饭、看电影时被打断,只要电话一响,随时进入工作状态;
  她在休年假、春假甚至境外旅游时,手机、微信、邮箱也会保持7/24/365无阻碍畅通。
  2
  没能学会用“内省型”的方式去思考工作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度过了职场蜜月期后,公司在我眼里开始变得满目疮痍,其中最受诟病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我们的产品还是内容模糊、定位不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不知去哪里寻找种子客户、即使碰到优质客户怎么能让产品在对方身上发挥最大功效。更严重的一个后果是,作为员工,会开始怀疑公司的前景、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
  那段时间我失望透了,对公司、也对自己。并且开始喜欢和成天看衰公司、消极怠工的员工混在一起去挑剔、嫌弃公司的一切:
  ●业绩不好,是你产品不行,和我没关系;
  ●没能涨薪,是你薪资体系不公平,和我没关系;
  ●能力没有提升,是你培训机制不好,没有挖掘出我的潜力。
  总之,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公司,自己只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我的另一位同事小G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却选择用完全不同的态度。
  ●产品定位不够清晰:那我就分析市场调研得来的数据,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领导,帮助完善产品;
  ●培训体系不完善:那我就把作为新人参与完培训后的感受反馈给培训部门,帮助他们优化;
  ●找不到优质客户:那我就想方设法开辟其他渠道扩大客户基数,从中筛出种子用户。
  所有问题在她那里都是可以被优化、被解决的。所以,她成为我们同期入职者里最早升职承担核心部门工作的人。
  1
  3没能以目标为导向
  如果你问我,工作这么多年自己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没能坚持以目标为导向。
  “以目标为导向”就是让自己的一切行动和思考都服务于已经制定好的目标。那些在职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能够制定目标、守住目标、最终实现目标。
  朋友的表姐在一家知名外企餐饮公司工作,因为表现出色被破格提拔为经理,前往新城市开分店。当时总部定的目标是三个月内实现餐厅业绩增长20%,在对新城市完全不了解、团队都是新人的重重困难下,表姐最终创造了三个月内业绩增长30%的奇迹。
  为了实现目标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自己带领员工跑到周边的写字楼毛遂自荐店里的新品工作餐。加起来一共跑了有两百多层楼;要举办海滩音乐节,她为了增加营业额硬是连着三天通宵开店,三天睡了不到八小时;她甚至跑遍了市区在所有大学向学生们推荐,并在一天内想出了“学生月卡”这个项目,创造了校园销售活动的记录。
  只有对目标怀有敬畏感的职员,才能在职场取得辉煌的成就。
  所以,即便现在你只是刚入职的菜鸟,做任何事哪怕再微小也请一定养成以目标为导向的习惯,这决定着未来几年你的晋升空间有多大。
  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但愿你能绕过上面这些弯路,成为前者。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0882609)
其他文献
每当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总是能够顺利的升职加薪,然而自己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总是原地踏步。如果你长时期保持这样一个状态的话,那么你的心里就会产生一些嫉妒别人的因素。  我想大多数人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你想起这个人来就生气,他不干活!他偷懒!他挣得比我多!他长得比我帅!而这个“他”,仍旧过着高帅富的日子,完全不知道你在角落里因为他攥着拳头承受着痛苦。  职场真理:别因为改变不了的现实惩罚自己。  2009年
期刊
信息的及时传递对一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职场中很多人都会忽略工作跟进的重要性。老板不问,下属不说;下属不说,老板不问。于是使得上下级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在国外工作时,我养成了一个"follow up"(跟进)的做事习惯。如果我约好一个人两周后见面,我首先将时间锁定在我的日程表上,然后到两天前,日程表会提醒我再去确认这个会议。  在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好像
期刊
其实偷走你时间的,不是微博,不是微信,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住的欲念,贪玩的欲念,松懈的欲念,对自己过于松懈。  作者:蒙琪琪(富书签约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01  最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特别是下班后的时间,太不经用了。  稍微刷刷微博,看看视频,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以至于自己在考试前时间紧迫得只能仓促抱抱佛脚,想读的书也总是停留在
期刊
2017-06-16 职场  常有小伙伴们这样感慨:  同在一个公司,同样的学历,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业绩更好、工资更高、待遇更优厚、更能够获得老板的信任?为什么总是有一部分人比别人更优秀?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员工?  其实,如何成为杰出的员工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每个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对优秀员工的界定也会千差万别。但无论在什么公司,也不管是什么行业,杰出的员工总是有着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
期刊
人生有些路,  走过和经过,  还是很不一样的。  进藏前后  非凡君一直坚信:  西藏是个有魔力的地方,  要么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前赴后继奔赴在进藏的路上。  知乎精选上,  也有这样的提问:  为什么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情结?  其中被顶得较高的答案是这么说的:  有人为了朝拜;  有人为了散心;  有人为了遗忘;  有人为了装逼;  有人为了自虐;  有人为了头顶蓝天脚踏山峦;  
期刊
辛苦地赚钱,不是因为多爱钱。而是这輩子,不想因为钱和谁低三下四。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时,我可以有能力分担;在孩子需要时,我不会囊中羞涩。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世
期刊
整个世界是由知识的不断更新而推动发展,而获取的知识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读书。不断更新自己,跟上世界的脚步。  作者:红小猪(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01  前几天听妈妈说起一件事,关于我那个高中毅然辍学的远房表妹。  当年,表妹带着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中考成绩,考上一所普通高中。不到一个月,表妹就受不了学校的学习压力,毅然决然要求退学。 
期刊
很多文章都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可是,为什么自己努力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当前的糟糕状况,或者很难跨越自己所属的阶层。  作者:未末小七(富书签约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01  很多人忙碌又努力,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越努力越忙,越忙越穷。  明明很努力了,可是生活依旧不见起色。  明明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还是有很多事情未完待做。  想追求好一点的品质,可是
期刊
来源:哪梁爽哪喜庆 ID(zheliangshuang)  周末终于看了《摔跤吧!爸爸》,果真沒辜负9.6 的评分级数。电影讲述女儿吉塔在父亲的指导下,闯过重重难关,最后拿下国家比赛冠军,改变命运的故事。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父亲对女儿最好的爱,其实不仅是让她掌握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她克服恐惧,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  电影里,有几个场景展示了吉塔克服恐惧时的非凡心理素质。  第一场景,与男生比赛摔跤
期刊
2017-06-17 职场  导读:35岁,是每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峰期,这个时间点上,你的职业规划,和你前半生学到的技能,往往会决定着今后数十年一直到你退休那一天的职业方向。这个年纪,大部分人都已结婚生子,都已承担起支撑整个家庭的责任。你职场中的每一个决定,都不会再像你年轻时那样轻狂。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知道现在的你,准备好迎接“35岁现象”了吗?  不可忽视的职场“35岁现象”  在最近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