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教育是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教学的实践深深地告诉我们,学生的灵感需要通过有意识、有步骤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培植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以此推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市场经济在从社会深层召唤出生气勃勃的改革活力时,它也呼唤生机勃勃的创新人才的产生,因此,市场经济必然呼唤生产这种人才的新型教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出发,吸取了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改革
一、对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表明,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尊”,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取,并且适时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教学双方”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教材有多处地方不直接给出答案或现成的结论,这迫使师生要用最直接的实验加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地域差异、学校硬件差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智力水平不同等客观原因,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并不理想。在不少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热闹非凡,又是演示实验,又是电脑动画;教师问了几十个问题,学生回答异口同声;有时教师抛出几个看似很有探究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所给的讨论时间仓促,三分钟没到就总结结论,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总结出类似于课本或教参中的结论……这样的课,热闹是热闹,但并没有收到实效,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并不深刻。显然,流于形式、只注重外表形式的课程改革是不能算成功的。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物理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次上。
二、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设法教会学生如何听课
学生听课要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眼睛认真看教材,看教师的表情、手势;耳朵注意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回答;积极动脑思考;笔不离手,随时记下重点、难点,或书上没有的知识,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及时请教并弄懂。我在和几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谈话时问他们:“听不懂的地方,为什么下课不问?”他们说:“上课时有好几处不懂,下课想问,又忘了该问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上课记录的重要性。学生及时动笔作记录,可增强记忆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可采取男女同学竞争的方式:男生回答问题,女生纠正错误;或女生回答问题,男生纠正错误。教师也可多找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各小组选代表做,最后评出小组第一。这样既能增强竞争的学习气氛,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备课、讲课,教师帮助学生备课,设计教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提问,预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怎样回答,如何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3.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展示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4.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
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教师要想与时俱进,走在学生前面,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地渊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有利于提课堂教学的效果。
5.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能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品尝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能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树虎.微探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下,2012(14):231-232.
[2]吴永安.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模式微探[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6):58-59.
[3]周微.高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6(5).
[4]高志刚.初中物理趣味教学微探[J].祖国:建设版,2013(11):124.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改革
一、对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表明,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尊”,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取,并且适时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教学双方”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教材有多处地方不直接给出答案或现成的结论,这迫使师生要用最直接的实验加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地域差异、学校硬件差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智力水平不同等客观原因,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并不理想。在不少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热闹非凡,又是演示实验,又是电脑动画;教师问了几十个问题,学生回答异口同声;有时教师抛出几个看似很有探究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所给的讨论时间仓促,三分钟没到就总结结论,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总结出类似于课本或教参中的结论……这样的课,热闹是热闹,但并没有收到实效,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并不深刻。显然,流于形式、只注重外表形式的课程改革是不能算成功的。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物理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次上。
二、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设法教会学生如何听课
学生听课要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眼睛认真看教材,看教师的表情、手势;耳朵注意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回答;积极动脑思考;笔不离手,随时记下重点、难点,或书上没有的知识,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及时请教并弄懂。我在和几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谈话时问他们:“听不懂的地方,为什么下课不问?”他们说:“上课时有好几处不懂,下课想问,又忘了该问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上课记录的重要性。学生及时动笔作记录,可增强记忆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可采取男女同学竞争的方式:男生回答问题,女生纠正错误;或女生回答问题,男生纠正错误。教师也可多找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各小组选代表做,最后评出小组第一。这样既能增强竞争的学习气氛,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备课、讲课,教师帮助学生备课,设计教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提问,预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怎样回答,如何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3.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展示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4.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
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教师要想与时俱进,走在学生前面,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地渊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有利于提课堂教学的效果。
5.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能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品尝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能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树虎.微探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下,2012(14):231-232.
[2]吴永安.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模式微探[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6):58-59.
[3]周微.高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6(5).
[4]高志刚.初中物理趣味教学微探[J].祖国:建设版,2013(11):124.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