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材中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堪称典范的。特别是文章中的语言,既规范又精美,更是中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那么,面对一篇文章,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品味语言的方法呢?
  一、高屋建瓴览文章,由此入彼品语言
  要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体裁、感情、风格等跟语言千丝万缕的关系,指导学生从这些关系上入手来品味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从文章的体裁与语言的关系上来品味语言的特征
  文章的体裁和文章的语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记叙文的语言力求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精炼,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通俗,诗歌的语言更要凝炼而富有韵律,把握了这些文体跟语言的一般关系,对品味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A、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友邦惊诧”论》
  B、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米。—— 《中国石拱桥》
  C、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台称。——《故乡》
  A、B、C三句都使用了不少的数量词,但各句里的数量词的语言特色却不尽相同。A句所在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这些数量词严密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庞大势力。B句所在的文章是说明文,这些数量词准确地介绍了卢沟桥的规模。C句所在的文章是记叙文,这些数量词形象具体地刻画了闰土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麻木。
  2.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与语言的关系来品味语言的色彩
  文章的感情基调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反映在语言上也自然会形成明快、犀利、冷峻、幽默等特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全文虽只80余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哀愁,因此,在品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语言特色时,只有指导学生把握悲凉的基调上,才能更好地品味句子用广袤的时空对“吾两人”,以大衬小,不言孤苦之情,而其情自现,语言极显冷峻之色。
  3.从创作风格与语言的关系上来品味语言的特色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者,大都是古今中外成名的作家,他们在创作上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品味他们文章中的语言特色跟他们的创作风格联系起来考虑,往往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统一的关系。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上,他多采用白描手法,用极精炼的笔墨写景状物,勾勒形象;还用“画眼睛”“勾灵魂”的方法来集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这种创作风格,自然要求用简洁、洗练、生动、峭拔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知道这种关系后,指导学生品味《孔乙己》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语言特色,就可以联系鲁迅善于用“画眼睛”“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考虑,这句区区17个字,却极其丰富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语言显得洗练、生动、传神。而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创作上多取材于一已之生活,事件平淡而富真情,在反映平凡的生活琐事上,作者喜用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他的《背影》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写父子车站分别的平凡事件,来表现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但像“关心”“爱护”“感激”一类的抽象现成字眼,却一个都没有,作者用如叙家常的朴实语言来表现最质朴的人伦之情,使文章的语言成为典范。
  二、立足语境作比较,加减调换品语味
  要品味一个词,一个句子的特色,绝不能离开它们所处的具体语境来考虑。要品出它们所在语境中的味道,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1.用“加一加”的方法去品味语言的品位感
  “加一加”,即是在文中增加字、句、段、标点等,使之与原文发生变化,形成比較来品味语言的方法。我们熟知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如果加上一个“吹”字,使之变成“春风又吹绿江南岸”,两句意思一样,前一句虽只用一个“绿”字,但“吹绿”之意尽显,语言显得精当,洗练。下一句加多一个“吹”字,反觉啰嗦、拖沓,失去了语言的品位。
  2.用“减一减”的方法来品味语言的真切感
  “减一减”,即是在文中删减字、句、段、标点等,使之与原文发生变化,形成比较来品味语言的方法。《故乡》中闰土有这样的一段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中的三个省略号去掉,语意基本不变,但是,句子就不能表现出麻木的闰土说话竟似梦呓般断断续续,有了这三个省略号,句子极其传神地把闰土的说话特点刻画出来,让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3.用“调一调”的方法来品味语言的和谐感
  “调一调”, 即采用调动原文的词序、句序、段序等,使之与原文发生变化,形成比较来品味语言的方法。《论雷峰塔倒掉》中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我们可以把个别句序调一调,把它变成: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我没有亲见,听说而已。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我以为,并不见佳。”调整后的句意与原句无异,但语言的和谐感上就有明显的差异了,原句“……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并不见佳,我以为。”这样的句式主要突出“我”前面的“听说”和“不见佳”。进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雷峰塔倒掉的兴奋和向来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语句显得匀称、和谐。调整后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4.用“换一换”的方法来品味语言的韵味感
  “换一换”, 即是在文中变换字、句、段、标点等,使之与原文发生变化,形成比较来品味语言的方法。朱自清的《春》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就缺少了语言的韵味,“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比“叫” 丰富多了。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客观差异,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由于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历史课不被学生所重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历史教师教学的难题。此外,“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了改变以往历史教学的“老传统”,笔者尝试运用学案导学,突出初
【摘要】在农村地区,受条件的制约,初中学生接触英语阅读的机会较少,英语阅读能力不强。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调研分析,以期为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对策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  肇庆市封开县地处广东偏远山区,全县共有20所初级中学,长安中学离县城100多公里,是本縣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据此,笔者以封开县长安中学
本報综合消息 1月9日上午,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调研报告荣誉证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研究员主持撰写,孙丽昕、王志强、陈小娟、张伟民、谭健欣等共同参与完成的《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与来自其他单位的37篇调研报告一起获此殊荣。  该报告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组于2014年4月-20
中山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秉承“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的办学理念,用高雅文化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大力打造以“习性教育”为导向的和谐高雅校园。今年该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拼,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并在各科组举办了校内青年教师基本功初赛,通过专业评委缜密的考察、考核,对各科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定、优中择优,共推选13名获胜者参加坪山区“新教育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他们
【摘要】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基础,标准规范的语音更能实现有效的口语交际。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得到了更多重视,但囿于师资条件,农村学生的口语发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语音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它的研究探索,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言;语音教学;策略  语音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发音,使其逐步实现表情达意和人际交流。从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除了要传授学生们文化知识以外,还要通过道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就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途径做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教育;途径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要的。通过
【摘要】生命是幸福生活的载体,失去了生命也就没有幸福可言;生命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失而复得,而唯有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一定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入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使学生竖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提高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安全意识;
【摘要】从小学生认知规律来看,其认知结构是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之间的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活动而实现的,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我校利用在本社区开展的“治理污水,还河水清澈”的社会体验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增强学生环保、爱家乡的意识。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四个步骤进行:激发动机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反馈外化阶段,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与社会的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首推朗读。学生若要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上,使其情感受到熏陶,从而进一步领略文章的美感以及节奏感,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而且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要得到保证,并在朗读方法上不因循守旧,要有所创新,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欲望得到激发,达到提升阅读与审美水平的目的。通过实践,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
【摘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是东江革命的根据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将苏区镇独有的红色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培育优秀学子的有效保障。现如今,大多数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影响,导致他们集体意识较差,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认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这些学生需要沉淀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素养,不断学习红色文化。学校也应该把红色文化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