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儿歌、游戏为主,重视听和说,在大量的听说活动中,重视培养儿童专注的态度和模仿、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用元认知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无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元认知;汉语拼音;训练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言之,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识。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就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对适当强度的客观的事物如光、声等有所反映,但他却不会评价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只有到了小学一年级才开始有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知识。此外弗拉维尔通过实验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意识即元认知也逐步增强。可见,元认知不但可以通过培养加以提高,而且对元认知的训练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符合小学低年級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儿歌、游戏为主,重视听和说,在大量的听说活动中,重视培养儿童专注的态度和模仿、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用元认知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无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课堂上我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元认知体验,调动他们自主创编儿歌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
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创造的花蕾悄然催开。
一、传授元认知知识,明确该“学什么”
元认知知识是对个人因素、任务和目标因素及策略因素这三种主要因素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自身及他人认知能力与特点的认识,对在完成认知任务或目标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的认识和对在完成认知过程中各种策略知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幼儿园时没有多少明显的差异,运用表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比较强,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加之拼音符号抽象枯燥,教师如果不为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动化。而儿歌是一种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发音,还是记忆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创设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如我在“dtnl”教学中,先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了学生相关已知。“前几天学声母bpmf时,我们编了几句儿歌,还记得吗?”生兴趣盎然:“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扇门儿mmm,一根拐棍fff。”“那么,dtnl的儿歌怎么编呢?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自己来编,愿意吗?”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认知材料是熟悉的简单的,但还须积极动脑,才能创编出诸如bpmf之类有趣的儿歌。学生在明确的学生动机支配下,自觉发展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个性特长)和任务特点(创编儿歌)选择学习策略。
二、丰富元认知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的一种情绪体验,它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的任一时刻。其体验时间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繁有简。既可以是对知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且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可能产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再如“dtnl”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看“ft”两个声母,“和f相比,t就好象......”边问边在黑板上做倒置手势。生争先发言“倒过来了!”我继而引导,“一根拐棍fff,你们怎么为‘t’也来编一句儿歌呢?”生各抒已见:“拐棍倒放ttt”,“一把伞柄ttt”,“衣钩加衣架ttt”......这里教师不局限于“唯一”、“统一”,注重弘扬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肯定,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动力。这里,学生每一步认知过程都伴随着百思不解的困惑、成功后的喜悦,兴奋、企盼、焦虑等体验交织在一起,直到整个认知过程的结束。同时,元认知体验又刺激了认知策略的产生,当学生意识到(元认知体验)自己尚未创编出类似“拐棍倒放ttt”的儿歌时,便再一次在生活体验中搜寻与t类似的事物,从而通过它来直接达到增加有关知识的目的。
三、加强元认知监控,反思该“怎样学”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指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最终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成自己的矫正性机能。只有这样,元认知才能真正在儿童的头脑里扎根。
由此可见,正是通过元认知监控,认知过程才能形成控制回路,大脑才能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并相应调节认知过程,从而完成认知的认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
关键词:元认知;汉语拼音;训练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言之,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识。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就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对适当强度的客观的事物如光、声等有所反映,但他却不会评价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只有到了小学一年级才开始有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知识。此外弗拉维尔通过实验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意识即元认知也逐步增强。可见,元认知不但可以通过培养加以提高,而且对元认知的训练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符合小学低年級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儿歌、游戏为主,重视听和说,在大量的听说活动中,重视培养儿童专注的态度和模仿、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用元认知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无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课堂上我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元认知体验,调动他们自主创编儿歌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
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创造的花蕾悄然催开。
一、传授元认知知识,明确该“学什么”
元认知知识是对个人因素、任务和目标因素及策略因素这三种主要因素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自身及他人认知能力与特点的认识,对在完成认知任务或目标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的认识和对在完成认知过程中各种策略知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幼儿园时没有多少明显的差异,运用表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比较强,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加之拼音符号抽象枯燥,教师如果不为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动化。而儿歌是一种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发音,还是记忆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创设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如我在“dtnl”教学中,先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了学生相关已知。“前几天学声母bpmf时,我们编了几句儿歌,还记得吗?”生兴趣盎然:“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扇门儿mmm,一根拐棍fff。”“那么,dtnl的儿歌怎么编呢?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自己来编,愿意吗?”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认知材料是熟悉的简单的,但还须积极动脑,才能创编出诸如bpmf之类有趣的儿歌。学生在明确的学生动机支配下,自觉发展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个性特长)和任务特点(创编儿歌)选择学习策略。
二、丰富元认知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的一种情绪体验,它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的任一时刻。其体验时间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繁有简。既可以是对知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且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可能产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再如“dtnl”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看“ft”两个声母,“和f相比,t就好象......”边问边在黑板上做倒置手势。生争先发言“倒过来了!”我继而引导,“一根拐棍fff,你们怎么为‘t’也来编一句儿歌呢?”生各抒已见:“拐棍倒放ttt”,“一把伞柄ttt”,“衣钩加衣架ttt”......这里教师不局限于“唯一”、“统一”,注重弘扬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肯定,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动力。这里,学生每一步认知过程都伴随着百思不解的困惑、成功后的喜悦,兴奋、企盼、焦虑等体验交织在一起,直到整个认知过程的结束。同时,元认知体验又刺激了认知策略的产生,当学生意识到(元认知体验)自己尚未创编出类似“拐棍倒放ttt”的儿歌时,便再一次在生活体验中搜寻与t类似的事物,从而通过它来直接达到增加有关知识的目的。
三、加强元认知监控,反思该“怎样学”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指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最终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成自己的矫正性机能。只有这样,元认知才能真正在儿童的头脑里扎根。
由此可见,正是通过元认知监控,认知过程才能形成控制回路,大脑才能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并相应调节认知过程,从而完成认知的认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