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学生学习活动合作小组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活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互动交流是合作小组的组织要求;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中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互动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地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过程,师生构成是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死气沉沉是因为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因为没有活动内容,缺乏合作意识。充分的活动加上有效的合作极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突出学生主体与合作探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导学-互动式”正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特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共同去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让学生在完成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2、突出面向全体
“导学-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而合作又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每个组员都在为小组获得认可与奖励而努力学习,即使个别组员没有这个动机,其他小组成员也会督促他达到学习的目标;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感到是在与别人平等竞争,每个学生都有平等获得荣誉的机会,荣誉感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活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突出过程方法与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突出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压抑,改变因教师说的太多而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把 2/3 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和学,明显提高了课堂活力与效果,较好地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4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使组内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三、互动交流是合作小组的组织要求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学生能够自学明白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重点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由组内成员提出的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基础比较好、自学能力强、领悟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指导,成为组内的“小老师”。小组长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分歧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拟在班内展示交流时演示讲解,并提出问题。如:学生们在学习语法现在完成时,总会感到有些困难,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在讲台上老师满堂灌,学生掌握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老师并不十分清楚,而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先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自我感悟,把他们在自学中的疑惑提交小组或请求老师的帮助,再经过组际展示,我们更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解决起来更有针对性。
最后,形成共识或归纳总结。把上面讨论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的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互动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地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过程,师生构成是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死气沉沉是因为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因为没有活动内容,缺乏合作意识。充分的活动加上有效的合作极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突出学生主体与合作探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导学-互动式”正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特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共同去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让学生在完成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2、突出面向全体
“导学-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而合作又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每个组员都在为小组获得认可与奖励而努力学习,即使个别组员没有这个动机,其他小组成员也会督促他达到学习的目标;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感到是在与别人平等竞争,每个学生都有平等获得荣誉的机会,荣誉感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活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突出过程方法与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突出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压抑,改变因教师说的太多而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把 2/3 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和学,明显提高了课堂活力与效果,较好地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4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使组内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三、互动交流是合作小组的组织要求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学生能够自学明白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重点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由组内成员提出的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基础比较好、自学能力强、领悟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指导,成为组内的“小老师”。小组长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分歧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拟在班内展示交流时演示讲解,并提出问题。如:学生们在学习语法现在完成时,总会感到有些困难,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在讲台上老师满堂灌,学生掌握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老师并不十分清楚,而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先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自我感悟,把他们在自学中的疑惑提交小组或请求老师的帮助,再经过组际展示,我们更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解决起来更有针对性。
最后,形成共识或归纳总结。把上面讨论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的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