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DR侧位片及MSCT在鼻区骨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方法:通过对48例鼻区骨折患者行DR侧位拍片及MSCT容积扫描,并行MPR和3D重建,分析其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48例患者中,DR检查发现鼻骨骨折33例(占69%),MSCT检查全部为阳性,而且对鼻区复合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了明确诊断。结论:MSCT为容积扫描,可以任意角度观察,对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复合骨折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鼻区骨折;数字摄影术;多层螺旋CT;重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等强暴力日益增多,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复合骨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对鼻区骨折认识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对诊断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比DR及MSCT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治疗及司法鉴定的公平、公正提供准确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因鼻面部外伤而同时行DR及MSCT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5-65岁,平均32.5岁,其中拳击等钝器伤24例,车祸撞击伤20例,坠落伤4例,伤后鼻出血29例,鼻部塌陷、扭曲变性31例,鼻通气障碍者29例,鼻部肿胀40例。
1.2方法
本组病例均摄X线鼻骨侧位片及MSCT检查,X线检查采用GE Definium 6000 DR X线摄片系统进行鼻骨侧位拍片,同时采用东芝公司TOSHIBAAquilion 16层CT扫描机,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从上颌牙至眶上缘(因重建需要,扫描范围稍大),容积扫描,骨算法重建,扫描后选择感兴趣区,以层厚1mm,间隔0.5mm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应用随机软件行多平面重建(mult ipi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T)。
2结果
48例鼻外伤患者经MSCT诊断全部为鼻骨骨折,其中一侧鼻骨骨折32例,占全部患者的67%,两侧鼻骨骨折16例,占33%,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28例,占58%,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占5例,占10%,鼻骨骨折伴上颌窦壁骨折8例,占16%,鼻骨骨折伴同侧眶内壁骨折6例,占13%,48例鼻骨骨折患者DR侧位诊断鼻骨骨折33例,其中4例“鼻骨骨折”经MSCT检查证实为骨缝。单纯鼻骨骨折13例,复合骨折35例。
3讨论
鼻位于面部正中,为最外突的部分,在前方及侧方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鼻区组成骨外形多不规则,结构复杂,鼻骨位于面部正中,占鼻部的上1/2,下1/2为软骨及软组织,鼻骨为长方形弯曲的薄骨片,上缘稍窄,左右各一,两侧对称,上部临近鼻额缝处最厚,借鼻间缝于中线处紧密相连,鼻骨的鼻腔面有多条细小的纵行沟纹;鼻骨上端和额骨鼻突之间为鼻额缝,鼻骨两侧通过鼻颌缝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腔的外侧壁结构复杂,组成骨众多,由前向后依次为鼻骨、上颌骨额突、泪骨、下鼻甲、上颌窦内侧壁、筛窦纸板、颚骨的垂直板及蝶骨翼突的内侧板组成,上述诸骨之间借骨性连接紧密结合在一起。鼻区骨折的类型及其程度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影像学检查以往传统诊断鼻骨骨折依靠普通X线摄影技术,受投照条件、显定影液的配制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极大的影响胶片的清晰度,又因其分辨率偏低,加上肉眼分辨率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DR(digital radiography)应用于鼻骨骨折的诊断,DR为数字摄影,投照后信号通过探测器直接传到工作站,可进行多种后处理,并通过不同的床宽床位进行观察,使鼻骨骨折的显示及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DR为数字照相,投照后信号传到工作站,图像调节满意后再打胶片,从而减少了废片的发生,节约了成本;但DR图像和普通X线一样,仍属于重叠图像,X线穿过的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使图像缺乏层次对比,由于鼻区结构复杂,组成骨众多,且多为不规则骨,故对鼻骨骨折的显示有一定的限度,对鼻区的其它骨折,如上颌骨额突、泪骨、上颌窦壁、筛窦纸板及鼻中隔骨折基本不能显示,本组48例鼻骨骨折,DR仅显示33例,有35例伴有鼻区复合骨折和/或骨缝分离,DR均未显示;由此可见,DR对鼻骨骨折特别是鼻区复合骨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漏诊及误诊;CT尤其是MSCT的应用弥补了DR的以上不足。MSCT为容积扫描,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鼻区诸骨及骨缝的精细解剖结构,扫描后可进行2D多平面重建(multipana yeconstruction,MPR)及3D表面遮盖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isy,SSD)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ying,VRT)。MPR可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斜面等任意角度重建观察,可根据鼻区每块骨的形态及走行采取不同的重建平面,因此能最大限度的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骨折的类型及骨折断端的移位程度和局部腔隙内积血、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情况等。
3D重建逼真、形象地显示鼻区的整体立体解剖形态及骨折的部位、类型、走行、移位情况及骨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深部和细微结构骨折的显示MPR图像明显优于3D图像;3D图像受其采集数据及成像算法的影响,在细微骨折的诊断上,易造成误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1.重建应选择小层厚(<2mm),重建间隔为1/3-1/4层厚,可显著改善图像质量,2.分别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采用不同的床宽、床位进行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MPR图像及3D重建图像要和原始图像结合互补观察,对比分析,相互验证。
总之,DR在鼻骨骨折诊断中较传统X线具有较多优势,对于单纯性鼻骨骨折仍为常规的检查方法,而MSCT作为无创性检查,容积扫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无论病人为何种体位,扫描后均可获得任意角度的图像,这对被动体位及强迫体位的病人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可以冠状位、矢状位及斜面等意切面及3D成像,可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鼻外伤致鼻区骨折认识程度的深入和提高,以及对人身伤害事故进行司法鉴定的严肃性,对鼻区外伤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程度、范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鼻部外伤病人,通过MSCT扫描和MPR及3D成像技术可以明确:1.鼻区骨是否有骨折,2.是线样骨折还是多段、粉碎性骨折,3.是单纯鼻骨骨折还是合并鼻区其它骨的复合骨折,4.以及骨折的分离、移位情况,周围腔隙内积血、积液和软组织肿胀等。因此,笔者认为,鼻部外伤,怀疑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复合骨折的病人应常规进行MSCT检查,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提供最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等.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J.中华放射性杂志,1998,32(10): 675-667.
[2]侯开渝,肖德贵,王锡增,等.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华放射性杂志,2005,39(5) : 527.
[3]王振常,刘莎.主编.颅面骨高分辨率CT解剖图谱.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3-96.
后见附图
图1、图2显示右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及左侧鼻颌缝分离、错位,图3、图4为3D成像立体显示。
图5图6图7 图8
图5及图6为轴位像,显示左侧鼻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左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图7为MPR冠状位像,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图8为3D成像,显示骨折直观、立体
图9图10轴位像、图11MPR像显示双侧鼻骨骨折及鼻中隔骨折,图12为3D成像显示鼻骨骨折,塌陷。
【关键词】 鼻区骨折;数字摄影术;多层螺旋CT;重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等强暴力日益增多,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复合骨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对鼻区骨折认识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对诊断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比DR及MSCT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治疗及司法鉴定的公平、公正提供准确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因鼻面部外伤而同时行DR及MSCT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5-65岁,平均32.5岁,其中拳击等钝器伤24例,车祸撞击伤20例,坠落伤4例,伤后鼻出血29例,鼻部塌陷、扭曲变性31例,鼻通气障碍者29例,鼻部肿胀40例。
1.2方法
本组病例均摄X线鼻骨侧位片及MSCT检查,X线检查采用GE Definium 6000 DR X线摄片系统进行鼻骨侧位拍片,同时采用东芝公司TOSHIBAAquilion 16层CT扫描机,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从上颌牙至眶上缘(因重建需要,扫描范围稍大),容积扫描,骨算法重建,扫描后选择感兴趣区,以层厚1mm,间隔0.5mm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应用随机软件行多平面重建(mult ipi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T)。
2结果
48例鼻外伤患者经MSCT诊断全部为鼻骨骨折,其中一侧鼻骨骨折32例,占全部患者的67%,两侧鼻骨骨折16例,占33%,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28例,占58%,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占5例,占10%,鼻骨骨折伴上颌窦壁骨折8例,占16%,鼻骨骨折伴同侧眶内壁骨折6例,占13%,48例鼻骨骨折患者DR侧位诊断鼻骨骨折33例,其中4例“鼻骨骨折”经MSCT检查证实为骨缝。单纯鼻骨骨折13例,复合骨折35例。
3讨论
鼻位于面部正中,为最外突的部分,在前方及侧方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鼻区组成骨外形多不规则,结构复杂,鼻骨位于面部正中,占鼻部的上1/2,下1/2为软骨及软组织,鼻骨为长方形弯曲的薄骨片,上缘稍窄,左右各一,两侧对称,上部临近鼻额缝处最厚,借鼻间缝于中线处紧密相连,鼻骨的鼻腔面有多条细小的纵行沟纹;鼻骨上端和额骨鼻突之间为鼻额缝,鼻骨两侧通过鼻颌缝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腔的外侧壁结构复杂,组成骨众多,由前向后依次为鼻骨、上颌骨额突、泪骨、下鼻甲、上颌窦内侧壁、筛窦纸板、颚骨的垂直板及蝶骨翼突的内侧板组成,上述诸骨之间借骨性连接紧密结合在一起。鼻区骨折的类型及其程度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影像学检查以往传统诊断鼻骨骨折依靠普通X线摄影技术,受投照条件、显定影液的配制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极大的影响胶片的清晰度,又因其分辨率偏低,加上肉眼分辨率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DR(digital radiography)应用于鼻骨骨折的诊断,DR为数字摄影,投照后信号通过探测器直接传到工作站,可进行多种后处理,并通过不同的床宽床位进行观察,使鼻骨骨折的显示及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DR为数字照相,投照后信号传到工作站,图像调节满意后再打胶片,从而减少了废片的发生,节约了成本;但DR图像和普通X线一样,仍属于重叠图像,X线穿过的所有组织相互叠加,使图像缺乏层次对比,由于鼻区结构复杂,组成骨众多,且多为不规则骨,故对鼻骨骨折的显示有一定的限度,对鼻区的其它骨折,如上颌骨额突、泪骨、上颌窦壁、筛窦纸板及鼻中隔骨折基本不能显示,本组48例鼻骨骨折,DR仅显示33例,有35例伴有鼻区复合骨折和/或骨缝分离,DR均未显示;由此可见,DR对鼻骨骨折特别是鼻区复合骨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漏诊及误诊;CT尤其是MSCT的应用弥补了DR的以上不足。MSCT为容积扫描,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鼻区诸骨及骨缝的精细解剖结构,扫描后可进行2D多平面重建(multipana yeconstruction,MPR)及3D表面遮盖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isy,SSD)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ying,VRT)。MPR可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斜面等任意角度重建观察,可根据鼻区每块骨的形态及走行采取不同的重建平面,因此能最大限度的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骨折的类型及骨折断端的移位程度和局部腔隙内积血、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情况等。
3D重建逼真、形象地显示鼻区的整体立体解剖形态及骨折的部位、类型、走行、移位情况及骨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深部和细微结构骨折的显示MPR图像明显优于3D图像;3D图像受其采集数据及成像算法的影响,在细微骨折的诊断上,易造成误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1.重建应选择小层厚(<2mm),重建间隔为1/3-1/4层厚,可显著改善图像质量,2.分别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采用不同的床宽、床位进行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MPR图像及3D重建图像要和原始图像结合互补观察,对比分析,相互验证。
总之,DR在鼻骨骨折诊断中较传统X线具有较多优势,对于单纯性鼻骨骨折仍为常规的检查方法,而MSCT作为无创性检查,容积扫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无论病人为何种体位,扫描后均可获得任意角度的图像,这对被动体位及强迫体位的病人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可以冠状位、矢状位及斜面等意切面及3D成像,可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鼻外伤致鼻区骨折认识程度的深入和提高,以及对人身伤害事故进行司法鉴定的严肃性,对鼻区外伤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程度、范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鼻部外伤病人,通过MSCT扫描和MPR及3D成像技术可以明确:1.鼻区骨是否有骨折,2.是线样骨折还是多段、粉碎性骨折,3.是单纯鼻骨骨折还是合并鼻区其它骨的复合骨折,4.以及骨折的分离、移位情况,周围腔隙内积血、积液和软组织肿胀等。因此,笔者认为,鼻部外伤,怀疑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复合骨折的病人应常规进行MSCT检查,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提供最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等.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J.中华放射性杂志,1998,32(10): 675-667.
[2]侯开渝,肖德贵,王锡增,等.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华放射性杂志,2005,39(5) : 527.
[3]王振常,刘莎.主编.颅面骨高分辨率CT解剖图谱.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3-96.
后见附图
图1、图2显示右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及左侧鼻颌缝分离、错位,图3、图4为3D成像立体显示。
图5图6图7 图8
图5及图6为轴位像,显示左侧鼻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左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图7为MPR冠状位像,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图8为3D成像,显示骨折直观、立体
图9图10轴位像、图11MPR像显示双侧鼻骨骨折及鼻中隔骨折,图12为3D成像显示鼻骨骨折,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