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尤其注重对数学德育功能的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发挥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功能,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会他们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从内因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德育功能的强调,笔者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尤其注重对数学德育功能的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发挥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功能,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会他们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从内因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德育功能的强调,笔者认为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但不会淡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巧用数学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数学史上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出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巧用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价值作用巨大,增强他们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的愿望,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把“1+2+3+……+100=?”作为引例,并简要介绍“神童”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的时候,老师为了让班里的孩子们有事做,让他们从1一直加到100,然而老师刚把这道题写在黑板上,小高斯就给出了正确答案:5050。当学生顺着小高斯当年的思路,探究得出:1+2+3+……+ n=n(n+1)/2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高斯的世界,对这位伟大数学家深感敬佩和对数学的博大精深无限向往的同时,他们会认识到:用数学家研究成果中的精髓作武器,让这个看似很难的问题变得容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热情。
数学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手到擒来,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除对数学规律本身的探究外,还有数学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等。如泊松、安培、麦克斯韦等,运用微积分等奠定了电磁作用的数学基础,进而崔生以发电机、电动机及电气通信为基础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这些材料不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重点,但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所教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当然,这些材料的运用,必须强调一个“巧”字,否则会因大量引用例子,将数学课发展成“数学史”专题,淡化数学规律本身的认识。最好是在导入新课等环节,用简短的故事的形式,点到即止。
二、巧用数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我们常说,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这正是数学的优势之一,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数学的这一特点,尤其是结合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巧妙而真实的数据比枯燥的大道理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
概率学上的一条重要的原理:“小概率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必然发生。”这一规律,就可以很生动地规劝那部分可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铤而走险的人。这一内容在数学上的表述很枯燥: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1-(1-P) ,因为0
在指数函数教学中,结合指数效应谈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学生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理解的效果一定很好:若每对夫妇生2个孩子,中国13亿人口,隔一代人口将是26亿,两代后是52亿,四代后将变成208亿!看似荒诞,但其中真实的计算提供了严密的科学依据,使中国即将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人口爆炸,不再是枯燥的大道理,这样的数据难道不能让我们的学生铭记终生?
三、巧妙引导,培养良好人生习惯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严谨的态度。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中必须体现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规范,若不合格,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以及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让他们把作业订正好,踉上我们的教学步伐。
3、培养学生正视困难的无畏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必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者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直到会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必要的。而真正的道德教育更需要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来完成,它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的稳定品质。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恰当的德育渗透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恰当的德育渗透教育,是我们数学老师的责任。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教育的本质来决定的。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处着眼,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层层深入。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创新能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不平凡的日日月月,我虔诚地守着自己的承包田,默默地劳作着、耕耘着。当父母收获着孩子们成人的喜悦,我也收获着勤勉工作的成果。这其中,“信任”和“爱心”是我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与孩子们情感融通的桥梁。 一、信任学生 信任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体现,也是调动学生自我优化的积极因素。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或多或少都有自我优化的积极性,启动其积极性
初中语文创新学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创新学习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其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关键,教师要与陈旧的“三中心”决裂,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前位。 一、自学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新课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
传统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变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二是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树立新的学生观。三是发展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创新英语教学课堂,应该着力于跨文化的认知和交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
谈到数学,大多人联想到的就是逻辑、严密、抽象、枯燥。学习是一种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当学生的情感、价值、地位被忽视后,学习也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一、用“爱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十分重大。学生都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