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群体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对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很消极的影响。本文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其消极影响,探讨其成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干预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消极影响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据一些教育科研机构的调查,发现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75%的教师感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但是,总结的时候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他们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爱心,情感变得冷漠,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心理学上把这种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近几年来职业倦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身上,例如:医生、教师、律师等,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会给个人、学生及学校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对教师个人来说,倦怠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失眠、酗酒和药物依赖,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会减退,学生将无法从教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教师以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伤害;对学校来说,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工作效益。在职业学校工作,我深知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工作的特殊性极易引发职业倦怠,更应引起重视。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因素
(1)职业道德缺失。一些教师最初是在无奈中选择从教,长年被动地应付工作再加上职业学校教师待遇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兼职,整日忙得不亦乐乎而无心从教。他们忘掉自己的职责,只把学生当挣钱的工具、当出气筒、当嘲笑的对象,厌倦工作在所难免。
(2)身体状况影响。教师工作量大,身心压力日益严重,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要对社会上的这些后进生付出更多关注,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引起内分沁失调,易病易怒,情绪极不稳定。
(3)责任感压力。我国教师被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绝大部分教师的这种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对自己工作要求完美,而现实工作中的挫折很容易导致他们对自我否定,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2.学生因素
(1)学生不良行为引发。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是普通学校筛选下来的,属于人们眼中的“差生”,他们不爱学习,却爱吵能打,问题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管理难度非常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被他们搅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失去耐心、爱心,产生“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的感觉,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积怨情绪。
(2)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好,娇生惯养但心理脆弱,情感冷漠。这不但经常引发不良的偶发事件,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厌倦,而且学生不良心理无形中又暗示着教师,最终导致教师本身产生消极心理。
(3)教师低成就感的压力。职业学校学生是人们眼中的“三类苗”、“四类苗”,文化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课效果差。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一脸茫然。部分教师只能无奈地用阿Q精神胜利法才能坚持工作下去。这种低成就感极易导致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失望,由此产生对工作厌倦。
3.社会因素
(1)教育改革压力。我国当前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处于改革洪流中的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做彻底的变革。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自身就是在传统机制下受的教育,长期以来也就按照传统的观念从事教学,而新课程改革迫使教师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导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能否胜任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缺乏自信,也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倦怠程度。
(2)社会竞争压力。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普通中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生源锐减。学校竞争压力加大,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现在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非师范人才可以择优进军教育界。双重压力下,教师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3)知识更新的压力。现代社会,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本身需不断学习、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再加上现代社会重视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规范管理,如各种资格认定考试等使教师的压力增强,对工作容易产生厌倦。
(4)教师社会地位的压力。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为了上好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待遇却一直偏低而且在收入排行榜中有日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社会现实导致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失衡,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4.学校因素
(1)学校制度的冷漠化。现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关爱、尊重学生。但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这种对教师心理需求的漠视导致学校管理缺少人性化,学校制度没有人情味。这种缺乏对教师关爱、理解、鼓励的校园环境影响着教师心理。
(2)缺失的再培训。有些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再培训,知识的固着化使教师上课很吃力。结果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不满,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矛盾使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
(3)课程安排不合理。学校有时会安排一位教师连续几年任同一年级或一个专业中同一门学科的教学。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教师工作缺乏新鲜感,必然导致对工作的厌倦。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1.对教师本身的干预
(1)帮助教师对职业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学校要定期请专家、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座谈,深入细致地剖析教师各方面情况,树立教师信心,让教师看到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这样,教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才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2)合理安排教师课程。首先,教师的课程安排要体现连续性和变化性。例如:同一教材的不同单元分给各自深有研究的不同教师去上,让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轻松与热情。其次,教师的课程安排要体现劳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时间休息和学习。再次,学校要寻求一切机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感受新理念。此外,学校要重视开展外出学习教师对留校教师的二级培训,使全体教师不断进步,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3)面向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应定期请心理咨询师来校开展心理咨询。解答教师心中的困惑,使影响教师的不良心理因素得到控制和消除。
2.对学校的干预
(1)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管理的人性化,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科学的管理不但能增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而且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如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2)学校制度规范化。完善学校现有的制度,消除教师与学校之间老鼠与猫的敌对关系,让教师有主人翁意识,达到心理的平衡和放松。例如,校工会切实起到监督作用,让学校的重大事务由校全体教职员工民主表决决定。再如,学校要勇于引进企业的工资制度,制订具体细则,打破大锅饭,实现按劳取酬,体现公平合理。还有,学校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创设机会,使教师能进行运动性、文艺性、知识性等休闲活动。从而让教师感觉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的效果。
(3)发展性评价教师。我国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奖惩式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使教师把学生当作获取成绩的奴隶,教育也走向了非人性化教育的死胡同,弄得师生双方疲惫不堪。发展性评价机制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自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例如,学校把教师自己参加的自学考试、函授也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教师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义务献血、捐款扶贫等公德行为也要大力宣传、表彰并纳入教师工作考评。这样就使学校要求变成个人主动追求的目标,从而把教师职业压力变成为职业成长动力,起到了疏导压力的作用。
(4)创设教师展现自我的机会。职业学校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地创设机会,搭建教师全方位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生命力,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
3.对社会环境的干预
(1)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获得满足感,能自豪地投入教学、教育工作。
(2)引导全社会正确教育独生子女。我们在看到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之外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正确教育独生子女的方法。但有一点,我们肯定要做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进一步整合力量,大家齐抓共管。一方面,大家相互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是社会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群体,教师很大一部分压力就来自家长的要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学校,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增加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协助,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4)教育部门关注职教。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仍把眼光投放在普通教育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教育。例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主要面向普通学校教师。这让职业学校教师缺少自我价值认定的机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平衡普教与职教的关系,创设活动机会。例如:讲课比赛、经验交流等,让职校教师有可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其成就感。
总之,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教育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应意识到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探寻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让每一位教师满怀热情、轻松自如地开展工作,让学生真正地沐浴在教师关爱、尊重的温暖阳光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张集职业高级中学)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消极影响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据一些教育科研机构的调查,发现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75%的教师感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但是,总结的时候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他们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爱心,情感变得冷漠,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心理学上把这种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近几年来职业倦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身上,例如:医生、教师、律师等,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会给个人、学生及学校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对教师个人来说,倦怠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失眠、酗酒和药物依赖,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会减退,学生将无法从教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教师以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伤害;对学校来说,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工作效益。在职业学校工作,我深知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工作的特殊性极易引发职业倦怠,更应引起重视。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因素
(1)职业道德缺失。一些教师最初是在无奈中选择从教,长年被动地应付工作再加上职业学校教师待遇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兼职,整日忙得不亦乐乎而无心从教。他们忘掉自己的职责,只把学生当挣钱的工具、当出气筒、当嘲笑的对象,厌倦工作在所难免。
(2)身体状况影响。教师工作量大,身心压力日益严重,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要对社会上的这些后进生付出更多关注,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引起内分沁失调,易病易怒,情绪极不稳定。
(3)责任感压力。我国教师被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绝大部分教师的这种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对自己工作要求完美,而现实工作中的挫折很容易导致他们对自我否定,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2.学生因素
(1)学生不良行为引发。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是普通学校筛选下来的,属于人们眼中的“差生”,他们不爱学习,却爱吵能打,问题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管理难度非常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被他们搅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失去耐心、爱心,产生“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的感觉,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积怨情绪。
(2)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好,娇生惯养但心理脆弱,情感冷漠。这不但经常引发不良的偶发事件,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厌倦,而且学生不良心理无形中又暗示着教师,最终导致教师本身产生消极心理。
(3)教师低成就感的压力。职业学校学生是人们眼中的“三类苗”、“四类苗”,文化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课效果差。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一脸茫然。部分教师只能无奈地用阿Q精神胜利法才能坚持工作下去。这种低成就感极易导致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失望,由此产生对工作厌倦。
3.社会因素
(1)教育改革压力。我国当前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处于改革洪流中的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做彻底的变革。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自身就是在传统机制下受的教育,长期以来也就按照传统的观念从事教学,而新课程改革迫使教师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导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能否胜任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缺乏自信,也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倦怠程度。
(2)社会竞争压力。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普通中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生源锐减。学校竞争压力加大,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现在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非师范人才可以择优进军教育界。双重压力下,教师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3)知识更新的压力。现代社会,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本身需不断学习、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再加上现代社会重视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规范管理,如各种资格认定考试等使教师的压力增强,对工作容易产生厌倦。
(4)教师社会地位的压力。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为了上好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待遇却一直偏低而且在收入排行榜中有日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社会现实导致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失衡,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4.学校因素
(1)学校制度的冷漠化。现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关爱、尊重学生。但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这种对教师心理需求的漠视导致学校管理缺少人性化,学校制度没有人情味。这种缺乏对教师关爱、理解、鼓励的校园环境影响着教师心理。
(2)缺失的再培训。有些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再培训,知识的固着化使教师上课很吃力。结果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不满,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矛盾使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
(3)课程安排不合理。学校有时会安排一位教师连续几年任同一年级或一个专业中同一门学科的教学。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教师工作缺乏新鲜感,必然导致对工作的厌倦。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1.对教师本身的干预
(1)帮助教师对职业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学校要定期请专家、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座谈,深入细致地剖析教师各方面情况,树立教师信心,让教师看到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这样,教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才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2)合理安排教师课程。首先,教师的课程安排要体现连续性和变化性。例如:同一教材的不同单元分给各自深有研究的不同教师去上,让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轻松与热情。其次,教师的课程安排要体现劳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时间休息和学习。再次,学校要寻求一切机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感受新理念。此外,学校要重视开展外出学习教师对留校教师的二级培训,使全体教师不断进步,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3)面向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应定期请心理咨询师来校开展心理咨询。解答教师心中的困惑,使影响教师的不良心理因素得到控制和消除。
2.对学校的干预
(1)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管理的人性化,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科学的管理不但能增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而且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如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2)学校制度规范化。完善学校现有的制度,消除教师与学校之间老鼠与猫的敌对关系,让教师有主人翁意识,达到心理的平衡和放松。例如,校工会切实起到监督作用,让学校的重大事务由校全体教职员工民主表决决定。再如,学校要勇于引进企业的工资制度,制订具体细则,打破大锅饭,实现按劳取酬,体现公平合理。还有,学校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创设机会,使教师能进行运动性、文艺性、知识性等休闲活动。从而让教师感觉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的效果。
(3)发展性评价教师。我国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奖惩式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使教师把学生当作获取成绩的奴隶,教育也走向了非人性化教育的死胡同,弄得师生双方疲惫不堪。发展性评价机制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自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例如,学校把教师自己参加的自学考试、函授也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教师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义务献血、捐款扶贫等公德行为也要大力宣传、表彰并纳入教师工作考评。这样就使学校要求变成个人主动追求的目标,从而把教师职业压力变成为职业成长动力,起到了疏导压力的作用。
(4)创设教师展现自我的机会。职业学校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地创设机会,搭建教师全方位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生命力,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
3.对社会环境的干预
(1)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获得满足感,能自豪地投入教学、教育工作。
(2)引导全社会正确教育独生子女。我们在看到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之外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正确教育独生子女的方法。但有一点,我们肯定要做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进一步整合力量,大家齐抓共管。一方面,大家相互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是社会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群体,教师很大一部分压力就来自家长的要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学校,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增加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协助,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4)教育部门关注职教。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仍把眼光投放在普通教育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教育。例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主要面向普通学校教师。这让职业学校教师缺少自我价值认定的机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平衡普教与职教的关系,创设活动机会。例如:讲课比赛、经验交流等,让职校教师有可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其成就感。
总之,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教育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应意识到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探寻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让每一位教师满怀热情、轻松自如地开展工作,让学生真正地沐浴在教师关爱、尊重的温暖阳光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张集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