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本文分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 个性;教育理念;阅读;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根据这一理论,个性化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历史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因为目前历史考试中所要求的“学科能力”,其核心仍是学习甚至是研究历史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主要还是强调了学习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因此,自主性阅读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什么,怎么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材料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加工而形成意义重构。
2.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历史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的职能,做功于有智识之公民,育人民之“公心”。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材料后会有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带有个性化的思考。体验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性体验,另一种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整体性体验。这两种体验是将学生在生活中的虚拟世界与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建构出历史的形象性和新的道德意识。
3.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閱读
面对新世纪,“创造”“创新”成为教改中最时髦的名词,这无疑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疑问。但创新、创造不是技能,能力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自主培养起来的。让学生在挖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改造,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3.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如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材料,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认识。以进行古人和今人的心灵对话。对学生的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表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时,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两幅远古时代建筑的复原图,并让他们判断哪一幅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哪一幅是西安半坡居民的房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论证。甲乙两组最后判断出:用木头支架起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陷入地下一截的是半坡居民的房屋。论及理由时,甲组的一名学生说:“河姆渡是在长江流域,房子架起能防潮,上面能通风。如果遇到洪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乙组在分析半坡房屋时都认为:西安半坡处在黄土高坡,干燥少雨,所以才这样建造。教师就此继续引导“:那为什么非要陷入地下一截成半地穴式呢?上下不方便,还挺黑的?”一名学生说:“这样可以冬暖夏凉,像我们现在的地铁、地下室就有这样的功能。”最后我又把问题升华,提出:“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南北建筑中,大家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说:“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个例子就是采用学生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3.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学习历史知识要赋予它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历史知识获得的过程与生命提升的过程相一致。介绍唐朝是如何用和平手段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就借此让学生“谈古论今”,搜寻当今世界民族关系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们马上联想到波黑冲突、巴以冲突,并且想到了中国古代先哲们总结出的“兼爱”“非攻”等和平思想,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冲突;还想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用以解决国际争端。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了。
总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造力和智慧的作用;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气氛;要善于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张扬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个性,建设绚丽多彩的课堂,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伴随学生个性发展的艺术。
【关键词】 个性;教育理念;阅读;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根据这一理论,个性化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历史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因为目前历史考试中所要求的“学科能力”,其核心仍是学习甚至是研究历史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主要还是强调了学习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因此,自主性阅读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什么,怎么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材料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加工而形成意义重构。
2.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历史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的职能,做功于有智识之公民,育人民之“公心”。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材料后会有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带有个性化的思考。体验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性体验,另一种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整体性体验。这两种体验是将学生在生活中的虚拟世界与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建构出历史的形象性和新的道德意识。
3.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閱读
面对新世纪,“创造”“创新”成为教改中最时髦的名词,这无疑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疑问。但创新、创造不是技能,能力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自主培养起来的。让学生在挖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改造,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3.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如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材料,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认识。以进行古人和今人的心灵对话。对学生的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表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时,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两幅远古时代建筑的复原图,并让他们判断哪一幅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哪一幅是西安半坡居民的房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论证。甲乙两组最后判断出:用木头支架起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陷入地下一截的是半坡居民的房屋。论及理由时,甲组的一名学生说:“河姆渡是在长江流域,房子架起能防潮,上面能通风。如果遇到洪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乙组在分析半坡房屋时都认为:西安半坡处在黄土高坡,干燥少雨,所以才这样建造。教师就此继续引导“:那为什么非要陷入地下一截成半地穴式呢?上下不方便,还挺黑的?”一名学生说:“这样可以冬暖夏凉,像我们现在的地铁、地下室就有这样的功能。”最后我又把问题升华,提出:“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南北建筑中,大家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说:“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个例子就是采用学生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3.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学习历史知识要赋予它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历史知识获得的过程与生命提升的过程相一致。介绍唐朝是如何用和平手段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就借此让学生“谈古论今”,搜寻当今世界民族关系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们马上联想到波黑冲突、巴以冲突,并且想到了中国古代先哲们总结出的“兼爱”“非攻”等和平思想,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冲突;还想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用以解决国际争端。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了。
总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造力和智慧的作用;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气氛;要善于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张扬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个性,建设绚丽多彩的课堂,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伴随学生个性发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