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生态平衡的绿色校园,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是课堂教学所替代不了的“精神家园”。因此,构建绿色校园优良的环境,和谐的绿色空间,能提供给师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是整个学校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绿色校园 生态平衡 绿色空间
[作者简介]邓蓓(1962- ),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王金凤(1961- ),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英语。(天津 300191)周世学(1957- ),男,天津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天津 300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虚拟绿色校园展示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1024)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175-01
一、建设绿色校园的意义
学校是师生集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人心思进的校园是绿色校园建设的根本所在。绿色校园不同于传统的校园,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一个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技术应用的示范区,一个精心规划的生态园林景观遍布的园区。建设绿色校园,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中,使其处处体现教育和示范的双重作用。
二、建设绿色校园的宗旨
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在世界各国早已逐渐展开,但各国国情差异较大,进展程度也有所不同。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学校都以绿色的理念指导校园环境设计,在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对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在绿色建筑与环境,尤其是校园环境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绿色校园实际上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除了与校园环境、设施相关的内容,还包括把绿色理念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上。此外,还包括运营管理方面的东西。
绿色校园的建设宗旨是在设施和运营方面能减少环境负荷,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基本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在学校建筑方面要有益于环境,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是有益于学生的环境,有益于地区的环境,有益于地球的环境。在运营方面要合理、耐久地使用,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无浪费,有效使用。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有益于学习,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要有利于学生向环境学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三、建设绿色校园的原则和方法
在参考了国内外的评估标准和实际经验,结合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成功的案例后,笔者总结出绿色校园环境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校园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
校园整体环境要坚持可持续性,要在很多方面着手,如场址的选择和开发、交通、热岛效应、排水设计等。要使校园具有可持续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校园绿化。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减弱噪声,还可以改善区域热噪声、降低区域热岛效应。对绿地物种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当地生态系统特点,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植物类型。还应培植生态系统,尽量减少铺装地面,增加可渗透地面,保留湿地和原有植被。
2.雨水处理。校园场地可利用雨水渗透保持自然雨水流动。在校园花园和路面建设中,尽量采取可透性强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可渗透水地面的面积。
3.校园热岛效应。校园设计应考虑对局部气候、人类和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可利用景观绿化为场地建筑表面提供遮阳和为硬地面采用高反射材料。考虑使用种有植被的建筑表面代替建筑结构表面(例如屋顶、道路、人行道等),如使用植被屋顶和格栅铺地,或者使用高反射率的材料,以减少热的吸收,以降低对制冷的需求。
4.日照采光避免光污染。天然光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的特点,充分利用天然光可节省大量照明用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采光,在整个校区可使用一些导光板等,也可采用高性能玻璃和光感应器等,实现自然光与照明光自控相结合。
5.对未来扩展的考虑。场地开发应当包含学校未来所有潜在扩展以适应未来的需要。设计时,必须考虑当前的建筑物和草场以及能源设施未来的扩充。
(二)环保节能策略
1.节水系统。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对水的需求量相当大,一方面要考虑减少学校的用水量,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节水设备。学校保护水资源、节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景观节水。通过对土壤和气候进行分析,确定适应的景观类型和设计本地植物的景观,减少或消除灌溉的需求,设置不需要永久灌溉系统的景观。使用高效灌溉系统或基于气候的控制器。在灌溉时限制或禁止使用饮用水,使用收集的雨水、循环利用的废水、灰水或冷凝水进行灌溉。(2)节水设备。创新使用能减少用水数量的节水设备,如水龙头、厕所、浴室。在消耗水的主要渠道采取节水装置(个人洗漱、冲洗厕所、食堂餐具和菜的洗涤、植物浇水等),同时提高节水意识。
2.绿色能源的使用。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相当大。(1)设计建筑围护结构、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和其他系统,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性能。(2)考虑使用非污染可再生能源的潜能,包括使用太阳能、风能、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水电、生物能等,可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训楼及办公楼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措施,可以节省公共建筑内能源消耗。(3)为了减少臭氧损耗,在采暖、通风、空调、制冷系统中,要选择能够使得臭氧损耗和全球变暖的混合物生成最小化的制冷剂。
(三)可回收物品的储存与收集
学校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垃圾和可回收物品的处理问题,做好可回收物品和垃圾的储存和收集工作,对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学校要设置垃圾分类箱,在校园内规划一块场地用于回收物品的收集和储存,进行分类管理储存垃圾。为师生提供回收操作的指导,考虑采用碎纸机、铝罐压制机,回收槽和其他废弃物管理技术,进一步实现回收计划。
(四)校园行为节能策略
本着和谐共生、健康安全、永续发展的宗旨,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约束人类无度的行为,控制对资源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度的摄取,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1)要做好节能宣传,增强广大师生的节能意识,树立节能理念,把节能行为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规范,作为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2)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种节能活动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学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及人均节电节水具体数值目标设定体系。(3)学校通过教学课堂主渠道进行渗透教育,通过板报、广播、主题班会、校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四、结束语
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绿色校园的建设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情景,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未来的绿色校园设计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更好地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将设计的传统美学和科技紧密结合,以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建设绿色校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立军,王志华.建设绿色校园推进环境意识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
[2]陈文荣,张秋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林丽,陈融波.浅谈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技术方案[J].四川建材,2007(3).
[关键词]绿色校园 生态平衡 绿色空间
[作者简介]邓蓓(1962- ),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王金凤(1961- ),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英语。(天津 300191)周世学(1957- ),男,天津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天津 300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虚拟绿色校园展示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1024)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175-01
一、建设绿色校园的意义
学校是师生集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人心思进的校园是绿色校园建设的根本所在。绿色校园不同于传统的校园,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一个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技术应用的示范区,一个精心规划的生态园林景观遍布的园区。建设绿色校园,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中,使其处处体现教育和示范的双重作用。
二、建设绿色校园的宗旨
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在世界各国早已逐渐展开,但各国国情差异较大,进展程度也有所不同。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学校都以绿色的理念指导校园环境设计,在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对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在绿色建筑与环境,尤其是校园环境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绿色校园实际上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除了与校园环境、设施相关的内容,还包括把绿色理念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上。此外,还包括运营管理方面的东西。
绿色校园的建设宗旨是在设施和运营方面能减少环境负荷,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基本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在学校建筑方面要有益于环境,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是有益于学生的环境,有益于地区的环境,有益于地球的环境。在运营方面要合理、耐久地使用,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无浪费,有效使用。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有益于学习,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要有利于学生向环境学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三、建设绿色校园的原则和方法
在参考了国内外的评估标准和实际经验,结合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成功的案例后,笔者总结出绿色校园环境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校园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
校园整体环境要坚持可持续性,要在很多方面着手,如场址的选择和开发、交通、热岛效应、排水设计等。要使校园具有可持续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校园绿化。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减弱噪声,还可以改善区域热噪声、降低区域热岛效应。对绿地物种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当地生态系统特点,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植物类型。还应培植生态系统,尽量减少铺装地面,增加可渗透地面,保留湿地和原有植被。
2.雨水处理。校园场地可利用雨水渗透保持自然雨水流动。在校园花园和路面建设中,尽量采取可透性强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可渗透水地面的面积。
3.校园热岛效应。校园设计应考虑对局部气候、人类和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可利用景观绿化为场地建筑表面提供遮阳和为硬地面采用高反射材料。考虑使用种有植被的建筑表面代替建筑结构表面(例如屋顶、道路、人行道等),如使用植被屋顶和格栅铺地,或者使用高反射率的材料,以减少热的吸收,以降低对制冷的需求。
4.日照采光避免光污染。天然光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的特点,充分利用天然光可节省大量照明用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采光,在整个校区可使用一些导光板等,也可采用高性能玻璃和光感应器等,实现自然光与照明光自控相结合。
5.对未来扩展的考虑。场地开发应当包含学校未来所有潜在扩展以适应未来的需要。设计时,必须考虑当前的建筑物和草场以及能源设施未来的扩充。
(二)环保节能策略
1.节水系统。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对水的需求量相当大,一方面要考虑减少学校的用水量,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节水设备。学校保护水资源、节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景观节水。通过对土壤和气候进行分析,确定适应的景观类型和设计本地植物的景观,减少或消除灌溉的需求,设置不需要永久灌溉系统的景观。使用高效灌溉系统或基于气候的控制器。在灌溉时限制或禁止使用饮用水,使用收集的雨水、循环利用的废水、灰水或冷凝水进行灌溉。(2)节水设备。创新使用能减少用水数量的节水设备,如水龙头、厕所、浴室。在消耗水的主要渠道采取节水装置(个人洗漱、冲洗厕所、食堂餐具和菜的洗涤、植物浇水等),同时提高节水意识。
2.绿色能源的使用。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相当大。(1)设计建筑围护结构、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和其他系统,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性能。(2)考虑使用非污染可再生能源的潜能,包括使用太阳能、风能、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水电、生物能等,可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训楼及办公楼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措施,可以节省公共建筑内能源消耗。(3)为了减少臭氧损耗,在采暖、通风、空调、制冷系统中,要选择能够使得臭氧损耗和全球变暖的混合物生成最小化的制冷剂。
(三)可回收物品的储存与收集
学校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垃圾和可回收物品的处理问题,做好可回收物品和垃圾的储存和收集工作,对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学校要设置垃圾分类箱,在校园内规划一块场地用于回收物品的收集和储存,进行分类管理储存垃圾。为师生提供回收操作的指导,考虑采用碎纸机、铝罐压制机,回收槽和其他废弃物管理技术,进一步实现回收计划。
(四)校园行为节能策略
本着和谐共生、健康安全、永续发展的宗旨,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约束人类无度的行为,控制对资源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度的摄取,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1)要做好节能宣传,增强广大师生的节能意识,树立节能理念,把节能行为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规范,作为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2)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种节能活动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学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及人均节电节水具体数值目标设定体系。(3)学校通过教学课堂主渠道进行渗透教育,通过板报、广播、主题班会、校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四、结束语
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绿色校园的建设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情景,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未来的绿色校园设计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更好地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将设计的传统美学和科技紧密结合,以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建设绿色校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立军,王志华.建设绿色校园推进环境意识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
[2]陈文荣,张秋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林丽,陈融波.浅谈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技术方案[J].四川建材,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