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自愿接受骨科手术,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前为实验组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为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预防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科手术患的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了12例,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症状均消失。结论:做好预防措施,可降低骨科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抗凝、溶栓疗法在血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骨科;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313-02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泌尿外科或普外科相比,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有研究结果显示[1],43.2%的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会发生深静脉血栓。本文将研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5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0:15,年龄25~76岁不等,平均(53.2±2.8)岁,5例患者为胫骨骨折,5例为股骨骨折,15例为脊柱骨折;对照组:男女比例11:14,年龄26~76岁不等,平均(53.3±2.9)岁,4例患者为胫骨骨折,6例为股骨骨折,15例为脊柱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临床方法
  1.2.1 预防方法: 术前12小时为实验组患者皮下注射4100U低分子肝素,术后为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以3~5天为宜。
  1.2.2 治疗方法: 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后,抬高患者下肢,为患者穿弹力裤袜,除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外,为患者应用华法令,并依据INR调整用量,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给予彩色多普勒检查或CT复查。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
  1.3.1 肺血栓栓塞症诊断[2]: ①临床检查:可测定血浆D-二聚体,也可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术;②症状:术后出现胸膜炎样胸痛、呼吸困难。
  1.3.2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3]: ①临床检查:可测定血浆D-二聚体,也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②体征:血栓部位有压痛感,皮温降低,皮肤呈青紫色,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若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Homan氏征和Neuhof氏征阳性;③症状:术后肢体疼痛、发硬、肿胀,活动后不适加重。
  1.4 数据处理: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统计: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1例为髂外静脉,1例为股静脉,1例为肺栓塞,2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2/25,3例为髂外静脉,3例为股静脉,2例为肺栓塞,4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χ2=6.211,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统计: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彩色多普勒检查或CT检查均未见血栓,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渗血、泌尿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学者认为,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术中患者为俯卧位,这种体态可压迫髂血管,术后静脉注射的高渗性溶液和刺激性溶液会损伤静脉血管壁,静脉内膜下的结缔组织和基底膜裸露后,可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促使血小板聚集,当凝血达到一定浓度时,便可导致血栓形成;骨科患者接受手术后,为促进植骨融合须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血管舒缩反应减少,下肢肌肉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弱,以上现象都会导致血流滞缓,为血栓形成提供基础。
  3.2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防治: 做好骨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下肢骨关节重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在40%~84%,若做好术前预访工作可将其降低至22%~50%,因此,术前3天应让患者口服100mg维生素E,3次、天,术前12小时应为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为促进静脉回流,术后应穿弹力袜,并叮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若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形成,应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腹压过高或肢体活动过多,为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疼痛、水肿,应抬高患肢,若患者有能肢体坏死性征象,应本着短程、持续、大量的原则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發生率,溶栓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有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以及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可增加抗栓效果,保护血管内皮,并降低过敏、出血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低于对照组的12例(P<0.05),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做好预防措施,可降低骨科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抗凝、溶栓疗法在血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泽涛,陈华.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1(07):1767-1768.
  [2] 邱旭升,谢晓肖,陈一心. 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J]. 医学综述,2013,12(23):4290-4293.
  [3] 车广前.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02):243-244.
其他文献
在这个地方呆得久了,不由自主地与风交上了朋友.风是这里的歌手,一年四季交换着旋律,痴痴地歌唱.
期刊
目的:观察经过改进的输卵管银夹的绝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比较经过改良的YZ-Ⅱ输卵管银夹与原夹的绝育效果,并分析影响绝育效果的因素.结果:手术对象1 334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技术指导咨询和与避孕节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等职责,是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四川省计划生
哌替啶为人工合成的镇痛药,是目前人工流产常用的镇痛药物之一。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实施哌替啶镇痛的人工流产手术63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现报告如下。
本文在介绍安徽省江淮地区膨胀土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公路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病害,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石灰土包边处理施工的主要过程。
目的:观察和分析活血化瘀注射剂在骨科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的骨科手术患者300例进行药物应用
2006年,省家鱼良种场通过在改变亲鱼培育模式及方法,提高亲鱼催产率及产卵授精率方面大量的技术创新,全面掌握了利用黄河滩地热水进行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各项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
汉惠渠灌溉工程于1941年建成,超期服役,老化、渗漏严重。2000年以来,投资600余万元进行砌护改造,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总结衬砌工程施工中,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汉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人类早孕蜕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6例正常早孕妇女子宫蜕膜进行定量检测.结果:36例蜕膜组织均有LIF表达,表达水
邓艾和杜预分别是三国与西晋时的风云人物.前者在平蜀战争中建奇勋,立大功;后者则在政治、军事、学术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这已为人熟知,不须赘述.其实,这二人还是我国水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