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职业经理人,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但一些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这样的现状是由我国出版行业以及职业经理人二者的性质决定的。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已经不是新鲜词汇,不少职业经理人正成功活跃在不同行业。而对于出版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有关问题,业界仍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出版职业经理人涉及行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无论其将来的定性和发展状态如何,都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了解。
出版行业缺乏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土壤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总体来说,我国出版业面临着需要进一步培养、造就、挖掘和使用人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大环境下,现有的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要促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人才制度的建设方面,我们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科学的开放式的企业管理人才使用模式。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职业经理人,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但一些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这样的现状是由我国出版行业以及职业经理人二看的性质决定的。出版行业的特殊文化属性,决定了它的体制比较稳定,市场化进程要比其他行业慢一些:而职业经理人的一大特征是其流动性强,人员较少受传统体制约束。这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共性的东西,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共通的东西,其在出版行业里最终都会得到体现,这是一个趋势;另一个是特性的东西,即出版行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不能够一下子整个放开,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些制度层面上的障碍,限制了出版职业经理^的存在和发展。
以人民出版社为例,作为一个公益性出版社,因为它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机构,在推行出版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上,目前是非常慎重的,或者暂时不可能这么做。但对于一些与市场接轨程度较高、商业化趋势相对更明显的出版社,出版职业经理人性质的人才运作方式还是可以尝试的。实际上,有部分出版社随着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诉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接纳和引进了这样的模式,而且有一些已经证实是比较成功的。这确实是一种发展路径,但这种状态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我国出版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发展还是缺乏相应的土壤和氛围。
出版职业经理人应来自业内
实际上,据我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的观察,日本的出版职业经理人也不是很多,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也不是出版业人才使用的唯一模式,甚至不是主要模式。
所以,对于我国的出版职业经理人状况亦不用太苛求,不一定马上刻意要在全国推广有关制度。每一个新生事物在开始都有其自发的过程,在出版职业经理人的自发形成过程中,有的出版单位有意向和需求去聘请这方面的人才,于是在兼顾行业特点的原则上,在实践中逐步去总结完善,而不是从一开始就非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可。这是新生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
对于一个出版社需要什么样质素的职业经理人才,可能刚开始时出版社领导想象的是某个样子,有某种愿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会偏离他们的想象,或者说不需要执著于其最初的愿景。所以,在出版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上,需要不断地分析总结实际情况,理顺思路,有时则要吸取教训。总而言之,只要有条件、有需求,出版职业经理人自然会逐渐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那么,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出版职业经理人主要从哪里产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与符合行业标准的实际需求不无关系。毋庸置疑,出版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有一般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共通性的技能和知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出版行业的文化属性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不考虑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就很容易产生在导向性问题上的偏差。具体来说,出版业分为出版、发行、印刷等多个组成部分,有些部分市场共通性的东西多一些,如发行和印刷;而对出版这一部分来说,行业特点则比较明显。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对相应专业技能有精准的掌握。所以,出版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渠道,应该是来自行业内的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出版职业经理人的探讨可以给出版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往大了讲,人才培养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大前提和大势所趋;而具体到一个行业、单位,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挖掘和使用人才,不能够建立一套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那最终肯定是要落伍的。在人才问题上,出版业应该有危机感,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已经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了。
对于人民出版社来说,近年来立足于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的建立,让更多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人员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有相当部分中层干部就是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出来的,这对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出版社主体是公益性的,但下一步通过改革要把一部分经营性资产、机构、业务和人员进行剥离,这就对经营性人才有很强的需求,再加上对编辑、校对和印刷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而形成一个人才梯度,丰富人才的类型和层次。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已经不是新鲜词汇,不少职业经理人正成功活跃在不同行业。而对于出版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有关问题,业界仍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出版职业经理人涉及行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无论其将来的定性和发展状态如何,都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了解。
出版行业缺乏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土壤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总体来说,我国出版业面临着需要进一步培养、造就、挖掘和使用人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大环境下,现有的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要促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人才制度的建设方面,我们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科学的开放式的企业管理人才使用模式。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职业经理人,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但一些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这样的现状是由我国出版行业以及职业经理人二看的性质决定的。出版行业的特殊文化属性,决定了它的体制比较稳定,市场化进程要比其他行业慢一些:而职业经理人的一大特征是其流动性强,人员较少受传统体制约束。这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共性的东西,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共通的东西,其在出版行业里最终都会得到体现,这是一个趋势;另一个是特性的东西,即出版行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不能够一下子整个放开,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些制度层面上的障碍,限制了出版职业经理^的存在和发展。
以人民出版社为例,作为一个公益性出版社,因为它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机构,在推行出版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上,目前是非常慎重的,或者暂时不可能这么做。但对于一些与市场接轨程度较高、商业化趋势相对更明显的出版社,出版职业经理人性质的人才运作方式还是可以尝试的。实际上,有部分出版社随着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诉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接纳和引进了这样的模式,而且有一些已经证实是比较成功的。这确实是一种发展路径,但这种状态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我国出版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发展还是缺乏相应的土壤和氛围。
出版职业经理人应来自业内
实际上,据我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的观察,日本的出版职业经理人也不是很多,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也不是出版业人才使用的唯一模式,甚至不是主要模式。
所以,对于我国的出版职业经理人状况亦不用太苛求,不一定马上刻意要在全国推广有关制度。每一个新生事物在开始都有其自发的过程,在出版职业经理人的自发形成过程中,有的出版单位有意向和需求去聘请这方面的人才,于是在兼顾行业特点的原则上,在实践中逐步去总结完善,而不是从一开始就非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可。这是新生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
对于一个出版社需要什么样质素的职业经理人才,可能刚开始时出版社领导想象的是某个样子,有某种愿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会偏离他们的想象,或者说不需要执著于其最初的愿景。所以,在出版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上,需要不断地分析总结实际情况,理顺思路,有时则要吸取教训。总而言之,只要有条件、有需求,出版职业经理人自然会逐渐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那么,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出版职业经理人主要从哪里产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与符合行业标准的实际需求不无关系。毋庸置疑,出版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有一般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共通性的技能和知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出版行业的文化属性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不考虑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就很容易产生在导向性问题上的偏差。具体来说,出版业分为出版、发行、印刷等多个组成部分,有些部分市场共通性的东西多一些,如发行和印刷;而对出版这一部分来说,行业特点则比较明显。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对相应专业技能有精准的掌握。所以,出版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渠道,应该是来自行业内的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出版职业经理人的探讨可以给出版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往大了讲,人才培养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大前提和大势所趋;而具体到一个行业、单位,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挖掘和使用人才,不能够建立一套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那最终肯定是要落伍的。在人才问题上,出版业应该有危机感,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已经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了。
对于人民出版社来说,近年来立足于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的建立,让更多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人员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有相当部分中层干部就是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出来的,这对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出版社主体是公益性的,但下一步通过改革要把一部分经营性资产、机构、业务和人员进行剥离,这就对经营性人才有很强的需求,再加上对编辑、校对和印刷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而形成一个人才梯度,丰富人才的类型和层次。